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2020-01-15刘铜铜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绿化带城市道路绿地

刘铜铜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我国许多城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遭遇暴雨天气时,往往会使城市产生内涝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规划及合理的设计,对传统较为单一及具有较高局限性的排水体系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效果。而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有效地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规划的需求,也是我国民众健康生活的保障。

一、海绵城市理念

2012 年4 月,在《2012 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 月12 日,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强调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从源头入手,有效减少甚至消灭城市表面雨水径流,再通过传导调蓄等手段,将至少70%的自然降雨水量就地进行消纳利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建设,与传统自然排放模式下超过80%的自然降雨通过径流自然排出的要求不同,自然雨水降雨量的径流要控制在40%以内[1]。通过控制这一指标,能有效地减轻雨水径流对城市地表的冲刷作用,并且能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及重复利用,不仅能有效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能极大地降低城市出现内涝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重复利用,能从侧面缓解当前城市居民较高的水资源使用压力。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中的应用

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载体及重要推动力,城市道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有效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2]。我国针对城市道路积水问题,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路面的积水引导流向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许多城市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规划足够的绿化带,因此很难满对于道路积水的消化需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

例如,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针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绿化带进行优化调整,设置排水沟、雨水口等设施。将海绵城市理念具体应用在绿化带的优化改造中时,需要重点加强绿化带整体设计的优化、排水设施的规划,合理选择满足现场实际需求的植物进行配植,保障城市道路绿化带中的植物能有效地存活且健康生长。此外,可以将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心处设计为浅碟形,对引导过来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通过在其中布置砾石、砂石等过滤材料以及在下方增加渗水管,对净化过后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不仅能提高雨水渗透速率,而且能有效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及重复利用[3]。此外,为了充分满足城市道路对雨水积水的排水需求,绿化带的设计优化方案需要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优化,可以通过在绿化带两侧设置花坛石等提高雨水的引导排入效果。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材料选择之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是道路路面结构的主要组成元素。因此,城市道路路面的材料选择,需要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首先,要想有效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实际价值,在城市道路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要正视道路路面施工材料的选择工作。其次,在选择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必须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雨水渗透效果的基础上,突出城市道路路面施工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最后,选择城市路面施工材料时,必须对城市道路的渗透要求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结合城市道路具体的功能需求及特征要点,保障所选择路面施工材料的实用性、合理性。

例如,选择城市道路车行道路面施工材料时,通常选择沥青这种承受能力强、实用性较高的材料。同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可以选择一些透水性较强、承载能力较为优良的沥青材料,对城市道路的车行道进行铺设。此外,在具体进行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时,不能在渗透区域设置防水层,以免阻止雨水通过渗透作用渗入该区域的土壤中而影响雨水滞留处理效果。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铺装中的应用

在城市道路中,人行道等重要活动区域是行人来往活动以及休息停留的重要空间,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区域面层往往需要进行铺装设置,因此,加强人行道等活动区域的铺装工作,不仅能提高这些区域的质量,还能有效保障群众日常来往的安全以及通过区域时的舒适度。城市道路铺装规划设计质量不仅影响道路工程建设质量,而且影响城市道路实际使用的功能性及舒适性。因此,针对铺装区域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时,需要结合有效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铺装区域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程度。

例如,在铺装区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透水砖等透水铺装材料,提高铺装区域雨水的渗透效果。此外,对于铺装区域铺装材料的使用规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认真落实。对人行道开展铺装施工时,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生态排水技术,达到有效提高人行道路面排水性能的最终目的。许多城市为了有效地对城市道路的年径流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城市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落实具体的控制标准,对当地城市道路施工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

4、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应用

在城市道路工程中设置下沉式绿地的根本目的是对自然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及合理的利用,不仅能有效地避免城市道路出现路面积水问题,还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雨水利用率。通常,在城市道路中设置下沉式绿地时,下沉式绿地的高程要比城市道路低5 ~25 cm,通过设置相应的高程差提高下沉式绿地收集雨水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整个绿地的雨水渗透效果。

例如,在城市道路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对道路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在现场施工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规划一些下沉式绿地。值得注意的是,设置下沉式绿地时,需要对绿地的蓄水量进行有效的预估,保障绿地的蓄水量能满足当地最大降雨量下的蓄水及渗水需求。此外,可以在下沉式绿地中设置一些小型湿地生态群落,不仅能有效地丰富道路两边的景观效果,提高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的满意程度,还能通过合理的搭配植物提高对于雨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5、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种植设计之中的应用

植物的种植设计作为城市道路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4 个方面。首先,在对城市道路绿地进行植物配植设计的过程中,应仔细考虑绿地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并认真规划绿地的实际使用功能,严格按照绿地植物种植设计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绿地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及美化功能等,开展道路绿地的植物配植规划设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在对城市道路绿地植物进行搭配设计时,应注意需要满足绿地中雨水设施设置对于植物的功能需求,根据现场绿地环境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植,强化城市道路雨水利用系统的功能性。再次,在对城市道路植物进行搭配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可以使用本土植物,构建具有较强地域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最后,在对城市道路绿地植物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视植物群落与城市道路空间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群落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较高的稳定性,避免植物与植物之间因为生长习性不同阻碍彼此健康生长。

例如,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城市道路两旁绿地对于排水、渗水、蓄水的实际需求,在充分考虑设置排水设施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搭配。此外,在对植物种类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及景观效果,应保障道路两旁绿地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植物景观,提高城市道路的观赏性。同时,应考虑植物自身的颜色、生长速度及植物根系的深度,提高植物群落景观效果的基础上,保证植物能健康生长,避免由于相互竞争而导致部分植物死亡。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重视程度,许多城市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政策规范,为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相应的技术依据[4]。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及建设的应用涉及许多不同的环节,因此需要不同部门有效地进行协调沟通,共同提升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提高城市道路的排水及蓄水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对于雨水的利用效率,还能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绿化带城市道路绿地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最美城市“绿化带”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种子
风景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