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机制探析

2020-01-15高挪挪

化工时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验室化学评估

高挪挪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如三废污染、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严重威胁着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频发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对高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诱发化学实验室事故的原因很多,不论是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操作不规范等主观原因或是设备老化、场地分散等客观原因,总体来讲均是由于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存在缺陷导致的。

1 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

PDCA循环是“戴明环”的别称,在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被普及和应用,在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质量管理基本方法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是需要严格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下的质量管理工作都需要被分为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四个阶段。首先,P(Plan)计划是指在组织方针和用户要求下,以结果为根据,建立起目标和过程;D(Do)执行指的是实施过程;C(Check)检查是指在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下,监视和测量过程与产品,根据得到的结果总结和报告;A(Action)处理指的则是采取措施对过程绩效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完善。PDCA循环过程并不是仅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呈现出阶梯式的上升趋势,周而复始进行以上4个阶段,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将其提交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继续分析和解决,在持续的改进中促进质量提升[1]。

2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计划机制的内容

2.1 调研安全管理问题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计划机制的内容中,首先是针对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的调研,制定计划的基础,即是“问题”。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中普遍存在设备陈旧、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的情况。另外,由于实验室的应急防范措施不足,给高校化学实验室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结合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和分析,整合问题后设置质量管理的目标。

2.2 设定安全质量管理目标

结合化学实验室的质量特征,制定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计划的最终目标,其中涵盖了包括资源利用率高、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室安全度高在内的多方面内容[2]。

2.3 规定安全管理的流程

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实施目标和计划的路径即是安全管理的流程。应结合实际的实验室情况和需求,对每项工作流程和程序进行规范,针对其中的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和流程、化学实验操作类型、个人防护规范、仪器设备使用规范等,形成程序性的文件。除以上内容外,还要涵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内容。

2.4 明确实施步骤

将方案中的步骤具体化,完成计划内容,明确以下几个实施步骤,包括在哪里执行、什么时间完成、由谁负责完成、怎样完成等。在各个步骤中根据实验室每个层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不同职责进行明确的管理权限划分,构建其中关系清晰的关联,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职责体系,做好记录档案[3]。

3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机制

3.1 二级学院的主责执行

为了保证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成效,应构建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在其中明确各方面的管理职能划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化学、材料学的二级学院是主责单位,构建起针对学院实验室安全的专门工作执行小组,其中安全第一责任人为学院院长、书记,将安全责任逐级分解到各系主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负责人和专职实验员个体,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2 高校内部的联动执行

在高校内部构建起维护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稳定的领导小组,分管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的党委负责人为小组组长,其他成员包括实验室管理处、保卫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研究生管理处、后勤处、团委等部门人员。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作,整合和共享安全防范资源,建设安全防范队伍,在保卫处的引领下为高校的安全稳定建设提供保障[4]。

3.3 高校和环保、公安消防之间协同合作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除了借助自身的检查效用外,应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优化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考虑到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的火灾、环境污染、爆炸等给人员带来的伤害,构建与公安消防、专科医院、环保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真正实现群防群治、群策群力。

4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检查机制

4.1 明确检查对象和标准

我国针对“标准”给出了相关定义,“标准”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经过协商一致后制定的确定规范性的文件,该文件经过公认机构批准、并且能够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最终可取得最佳的秩序效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检查环节,要明确安全检查的标准和对象,保证检查范围内的标准安全[5]。

4.2 技术检查和人员检查并重

PDCA循环下要求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使用新思维和新手段,对检查技术加强应用,将监控设备、巡更点、烟感报警设备等安装到实验室内部区域和其它相关的公共区域,针对可能发生的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借助设备设施及时发现和解决、消除安全隐患。不仅加强技术检查,对人员检查也要同时加强关注,实现二者的互补。建立化学实验室检查团队,由专职人员管理实验室,强化专职检查管理人员的技术,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6]。

4.3 日常检查、重点检查、责任追究三种机制结合

日常检查指的是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查管理,在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实现联合检查的模式,定期组织和开展针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的检查。重点检查则是随时检查重点地域、重点事物等,重点检查对象为化学实验室中的教师和学生,针对化学药品采购和使用记录、库存情况、安全培训规范性等内容进行重点检查,检查重点地域中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危废品、易制毒试剂等。紧急检查机制指的是应对突发危险事件时的检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5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评估机制

5.1 明确评估内容

针对专职和兼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个人素质、知识结构、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等队伍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化学实验室中的设备使用情况和资金投入情况,针对高校内是否设置了专门的资金款项用于管理实验室的安全展开评估。评估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安全形势,查询设备技术是否能够符合实际的实验室安全运行需求。评估高校化学实验室工作的综合绩效,评估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特征,结合学校内化学实验室的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量、实验室稳定现状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7]。

5.2 评估主体多元化

维持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为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打下基础,保证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由专家组成安全管理评估主体,引入多方人员参与其中,包括学校的科研处、保卫处、实验室管理处、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中的相关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另外可组织校外有关环保专业人员参与到评估主体中,制定评估的具体方案和内容,将其实施到实际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

5.3 统一评价标准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评估机制中,离不开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和判断客体的优劣时,需要参照相关的评估标准,将其作为关键的基准参考,结合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外部环境,保证评价标准与其之间的适应性,按照一定的标准制定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评估体系。将高校安全稳定评估的实施者作为高校安全稳定评估的关键主体。评估主体不同,得出的评估结论也各有不同,因此应关注评估主体组成的科学性,降低评估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8]。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化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应用到化学实验室相关设施设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得到实验室使用人员的全面关注。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和优化,为高校化学科研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活动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因素,推动高校化学实验室未来的安全应用和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室化学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