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1-15张长丽陈昌云薛蒙伟

化工时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考核

张长丽 陈昌云 薛蒙伟

(南京晓庄学院 环境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院校面临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必然抉择[1]。南京晓庄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主动适应南京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紧扣我校“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应用型品牌大学”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以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依托,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多方互利共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校企共谋发展的着力点,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口径、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工科专业、人才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工作环境、先进设备、人才资源,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企业人才素质的同步提高。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和落脚点[2]。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工业分析”在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

1 凝练课程特色

根据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的目标,高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紧跟企业实际需求,凝练紧密对接产业链的课程特色,制定需求导向的课程目标,健全完善契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产业发展实情,产教融合打造课程特色,有利于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与产业无缝对接的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人才教育供给出现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分析各大高校在同专业人才培养上的特点,探索差别化特色人才培养,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课程特色,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构建良性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

工业分析课程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等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3]。分析南京及周边市场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化工类专业的发展现状,调研本专业近五年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了解各化工及化工园区相关负责人、主要操作岗位技术人员等对化工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发现企业对学生在测试数据统计分析能力、产品整体检验工作、大型分析仪器操作等方面有较高的需求。“工业分析”课程定位为各类产品全分析方法掌握、分析结果统计处理;熟练使用大型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并能进行维护与点检,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学生毕业后基本能胜任各领域的金属分析工作。

2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汲取知识的直接来源,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产教深度融合是保证教学内容前沿、科学、实用的主要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优选之路。高校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获得专业相关的一手数据资料,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并为课程教学提供前沿的专业研究方向及实用的企业案例素材。通过顶岗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丰富教学内容,创新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从企业需求角度提出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共同编制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培养符合产业岗位需求的高质量人才[4]。

课程组老师通过与企业合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校企合作),开发产品分析新方法,或验证产品分析国家标准方法的细节,获得的数据资料编写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课程组的老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与科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前沿,服务教学。双方合作指导毕业论文:“人造石中钙、铝、硅含量的测定”、“不同种复合肥中氯、磷、钾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关于GB 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验方法的研究”等等。

3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校企共同教学,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依托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学与企业、行业需求有效融合对接,有利于推动人才输出与人才需求匹配。借力“互联网+”教学手段,推进产教融合的全面实施,共同完善网络课程建设,创建企业教师远程教学课堂,企业教师录播或远程直播企业生产作业视频,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有效衔接,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增强教学效果[5]。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互联网录播或直播企业专家授课视频、企业现场实操视频、企业技术资料等,丰富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企业实践操作和运营有更直观的获得和感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对人才培养效果的检验,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发挥企业在人才考核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校企共同建立一套以考核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程考核体系是新时代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公平、公正、多元考核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人才与产业对接的驱动力。

考核主体涉及到教师、企业专家及学生,考核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考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了课堂表现、线上学习表现、实验实训项目操作等方面。考核数据繁多,为了保证考核数据准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考核手段,保证考核公开透明。通过雨课堂等新信息技术实现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的线上考核,通过对学生进行直观、及时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5 结语

产教融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凝练专业课程特色的必由之路。明确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地方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课程特色,培养适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考核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内部考核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