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州刺梨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2020-01-15王玉奇刘进罗桃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鲜果刺梨黔南州

王玉奇,刘进,罗桃

(黔南州林业局,贵州 都匀 558000)

贵州省黔南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分布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44个民族、人口420万人,国土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全州12个县(市)中,有10个贫困县,其中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州贫困人口127.18万人。由于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信息闭塞、生态脆弱,脱贫攻坚难度巨大,任务繁重。在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黔南州以产业发展作为抓手,实现助民增收,加快了黔南州脱贫摘帽的步伐。2014~2019年,黔南州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1.55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4.12%下降到0.68%,全州10个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县(含2个深度贫困县)、137个贫困乡镇(含2个极贫乡镇)、83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在全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1 黔南州刺梨产业发展情况

刺梨产业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之一,也是黔南州重点发展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等一系工作的推进,黔南州刺梨产业发展迅速,至2019年,全州刺梨种植面积达60.72万亩,挂果面积16.8万亩,完成12万余亩刺梨基地抚育提质工程。全州刺梨种植受益农户8.13万户32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户1.31万户4.54万人。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黔南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汇源果汁、王老吉等大型企业入驻,全州年刺梨鲜果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达6家,鲜果加工能力达12万t以上,鲜果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刺梨综合产值达20.3亿元。

2 刺梨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2.1 优化产业结构调,提高群众收入

黔南州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多年来,黔南州农村土地主要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投入高产出低。近年来,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产业扶贫等项目的实施,黔南州大力发展刺梨产业,农户在自已的土地上把种玉米改为种刺梨,大力推动了黔南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据统计,至2019年,全州刺梨种植面积达60.72万亩,投产面积16.8万亩,刺梨种植受益农户8.13万户32万余人,按户均产出面积2.5亩,每亩产量1000 kg,公司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亩产值达4000元,则每户年收入可达1万元,远高于玉米等传统农业收入。

以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为例,茶香村原是省级二类贫困村,2000年前人均收入不足400元,从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种植刺梨以来,目前全村刺梨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多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如今,该村家家户户盖起小洋楼,购买小汽车,添加时尚家俱等,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2.2 生产企业引领,带动群众增收

随着黔南州刺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批刺梨加工生产企业纷纷入驻,全州刺梨鲜果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达6家,鲜果加工能力达12万t以上,推动了黔南州刺梨产业的发展。除农户种植刺梨外,生产加工企业在黔南州各地也建设有自已的刺梨种植基地,其中贵州天泷、贵州山王果、贵州金维益3家公司的刺梨种植基地面积均在1万亩以上。通过企业基地示范带动和技术帮扶,引导群众规范化种植,提高刺梨品质和产量,增强了周边群众种植刺梨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对种植户实施订单收购,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贵州天泷、贵州山王果、长顺丹索亚3家企业每年除自已基地的刺梨外,还向种植户收购刺梨,并支付收购货款共11396万元。对无劳动力的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获取土地收益和分红收益,仅贵州天泷、贵州山王果2家企业年支付土地流转金达69.5余万元。

2.3 拉动就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企业的示范带动,不仅促进了刺梨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企业的刺梨基地经营管理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当地群众,生产加工企业常年聘请当地群众到种植基地进行栽植、除草、施肥、果实采摘等,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带来劳务收入。以果实采摘为例,每天每人平均采摘刺梨鲜果150 kg,公司采摘价格按照1.0元/kg计算,参与采摘的农户每天的务工收入达到150元。此外,企业还吸收当地贫困户到公司的加工生产、包装运输、保洁管理等岗位就业,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便利条件。

以贵州天泷公司为例,公司生产基地用工和产品加工厂用工来自当地群众,每年用工量为13500多个工,公司每年支付民工工资95万元。此外,该公司还吸纳了3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公司工作,免费提供食宿,真正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各加工企业的强力带动,增强了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使脱贫攻坚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1]。

2.4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除了刺梨的加工利用外,其粉红色的花朵,金黄色的果实,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选择。因此,依托刺梨产业,发展规模化刺梨种植,打造刺梨花海景区,开发乡村旅游,成为增加群众收入,振兴乡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仍以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为例, 茶香村因持续多年的刺梨种植,造就了远近闻名的“十里刺梨沟”,每到端午前后,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今,十里刺梨沟景区成为了AAA级旅游景区。随着刺梨产业的不断升级,龙里县在茶香村连续举办了各类以刺梨为主题的旅游节和比赛活动,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旅馆等,获得了旅游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茶香村每年接待旅客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刺梨产业对贫困户的覆盖率不高、支撑整体脱贫的力度不足。大多数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低,甚至有智障或残疾等,劳动能力弱,难以进行刺梨生产经营和务工活动,成为刺梨产业发展的边缘人群。

3.1.2 刺梨产业利益联结不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规模小,甚至存在种植、销售、加工各环节各自为阵的现象。

3.1.3 加工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部分企业产品存在积压,导致部分地区刺梨鲜果销售存在滞销现象。另外,企业融资困难,鲜果收购资金不足,收购量达不到企业加工能力[2]。

3.1.4 农村大量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老龄化程度严重,贫困村劳动力不足,加之贫困群众素质偏低,思维局限,自我发展能力不足[3]。由此造成农户科学种植技术弱,经营管理水平低,形成了只种不管,任其自生自灭的现象。

3.2 建议

3.2.1 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利用大手拉小手等发展模式,通过吸收贫困户入社,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拓宽发展渠道,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既发展产业,又助民就业增收并分享利益[4]。

3.2.2 拓展企业的产品销售市场,使企业产销两旺,从而提高刺梨鲜果的销量,避免刺梨鲜果滞销现象的发生,保障群众的利益。

3.2.3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农旅结合示范样板,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打造集刺梨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休闲旅游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农业提质、农民增收[4]。

猜你喜欢

鲜果刺梨黔南州
春日花田映红颜
山楂树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冰温结合塑料盒包装对枸杞鲜果品质的影响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