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及对策建议

2020-01-15王美青徐萍孙永朋卫新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水产品渔业

王美青,徐萍,孙永朋,卫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区划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渔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气候温暖,水热条件良好,具有发展渔业的资源环境条件[1]。传统渔业过度捕捞、粗放发展,全省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十分严重[2]。经过多年努力,浙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成就,现代渔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省的海淡水养殖、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水产品加工能力等在国内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 基本概况

1.1 海洋渔业资源

浙江海域面积广阔,是全国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渔场面积约占东海总面积的4.23%,是我国沿岸最宽广的陆架渔场,素有“东海鱼仓、中国渔都”的美誉。全省港湾众多、饵料丰富,海水增养殖条件良好,海水养殖历史十分悠久。2018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8.09万hm2[3],比2000年减少23.97%[4],养殖品种主要有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2017年以来浙江渔场总资源密度有所增加,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1.2 淡水渔业资源

浙江淡水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保护水环境,近年来开展了外荡、水库等水域的退养工作,全省淡水养殖面积有所减少。2018年,全省内陆渔业水域养殖面积17.98万hm2,比2000年减少13.43%,养殖品种以鱼类为主,虾蟹类、贝类为次。

2 开发利用成效

2.1 渔业生产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2000年以来,浙江大力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使渔业生产质量与效益齐飞,水产加工能力、加工水平均迈上新台阶,渔民收入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出2 181.5亿元[5],其中,一产产值1 043.27亿元,比2000年增长2.51倍,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从2000年的66.9∶26.0∶7.1调整为2018年的48.8∶25.3∶25.9。水产品总产量595.71万t,其中,养殖产量234.2万t,分别较2000年增长26.88%和91.49%,国内水产品养殖与捕捞产量之比由2000年的26.0∶74.0调整为2018年的43.8∶52.6。水产养殖面积26.07万hm2,比2000年减少17.0%。水产品加工产值达449.41亿元,比2000年增长2.75倍[6]。渔民人均纯收入达27 637元,位居全国第一,比2000年增长4.72倍。

2.2 绿色养殖得到大力发展

浙江渔业生产坚持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渐成为打造渔业绿色发展的标杆省[7]。2018年,全省出台《浙江省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管理规范》,大力推进持证养殖,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启动绿色淡水渔业示范工程,优化“三池两坝”(沉淀池、曝气池、生态池,潜流坝、溢流坝)处理工艺,示范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池塘循环水养殖、新型稻鱼综合种养等渔业新技术新模式,全年核发海水养殖证面积59 237 hm2(发证率达91%),建成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563个,尾水治理总面积0.87万hm2,为全国尾水治理和绿色养殖树立了“浙江样板”。在第二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2018年度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中,浙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渔米产品脱颖而出。

2.3 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有序开展

2018年,浙江对3个产卵索饵场、17个养殖区(渔业用水)、4个增殖放流区和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四大类共27个区域的渔业水域环境开展监测评价工作,分别对典型养殖水域和典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了夏季航次沉积物质量状况监测。结果表明,2018年全省主要渔业水域质量总体上符合渔业环境水质功能要求。全年27个渔业水域监测区域水体质量总体状况为优良的占85.2%,较2010年上升12.0百分点(2010年全面启动实施主要渔业水域环境业务化监测评价工作)。

2.4 渔场修复振兴深入推进

自2014年启动渔场修复振兴计划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打响渔业资源保卫战[8],严格执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幼鱼保护决定、国家海洋伏休制度,突出“护幼鱼、抓伏休、治网具”三大重点,持续开展“三战”(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和禁用渔具剿灭战)行动。全面推广“海渔通”APP移动执法,加强对四类渔船(专项特许渔船、作业方式调整渔船、渔运船、异地休渔船)的监管,推进海洋捕捞渔船减船转产。2018年全省累计完成减船2 069艘、34.2万kW,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同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入海排污口数量从462个削减至122个,并全部实现在线监测。

2.5 渔业转型先行区创建稳步推进

近年来,浙江以创建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为载体,促进绿色兴渔、创新强渔、协调惠渔、共享富渔、开放助渔,辐射引领全省渔业转型升级,全省海上一线保鲜、休闲渔业、水产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全省休闲渔业总产出达29.47亿元,成为浙江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渔业产业链条上异军突起的一颗新星,为全国休闲渔业提供浙江样板、浙江实践和浙江素材。同时,联合上海海洋大学、丽水市政府共建浙江(丽水)渔业绿色发展创新区,支持建设“浙江名优水产”“淘渔吧”等电商平台,组织参加2018年美国波士顿国际水产展等国内外各类展会,扩大浙江水产品知名度。推荐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4家单位申报2018年度国家农产品(水产)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进一步提升水产品加工能力。

2.6 渔业种质资源保护成效突出

多年来,浙江十分重视渔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效。2018年,全省获国家水产新品种4个(太湖鲂鲌、文蛤万里2号、三角帆蚌申紫1号、缢蛏申浙1号);选育水产新品系13个,突破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育种技术4项,推广良种257亿尾,示范面积达6.67万hm2。成功配组繁育大口黑鲈苗种3亿尾,完成南美白对虾9个国内外种质的保种、促熟培育和配种,选育出浙南1号等3个紫菜新品系。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约60.79亿单位。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个,国家遗传育种中心2家,省级以上原良种场36家,以及一批规模化繁育基地,罗氏沼虾、梭子蟹、翘嘴红鲌、缢蛏等苗种的市场竞争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启动、推进洞头和中街山列岛、嵊泗马鞍列岛、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形成以大黄鱼、黑鲷和曼氏无针乌贼为主要养护对象的养护型海洋牧场。

3 主要问题

3.1 渔业生产方式仍显粗放

总体而言,渔业生产科技含量、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附加值较低,生产方式仍显粗放落后。尤其是随着资源环境、生产成本、节能减排及产品安全等刚性约束趋紧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2 渔业发展空间不断缩减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水域滩涂被围垦、占用,使得水产养殖空间进一步压缩。同时,海上交通频繁和海底管线众多导致作业渔场不断缩小,近海水域污染较为严重,部分重要渔业水域丧失了生产功能,渔业外延式发展潜力受到显著抑制。

3.3 水产养殖管理亟待规范

水产养殖业一直是浙江省的传统产业和渔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全省水产养殖在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上存在着无审批、随意建设和引种等无序情况,给水产养殖业规范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3.4 渔业捕捞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新修订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开始实施时间紧,加上地方宣传和调整时间比较仓促,对规定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5 渔民减船转产面临困难

2018年以后,随着减船转产补助资金逐年递减、捕捞比较效益的逐年回升及可减渔船基数的不断减少,渔民减船转产的积极性逐年降低,造成减船转产的难度不断增加。

4 对策建议

4.1 加快水产养殖业改造升级

围绕水产养殖业的改造升级,以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为抓手,加快培育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业集团,完善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全省水产种业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素质[9],大力推进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着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洁水渔业等新型生态高效模式。继续加快浅海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建设,探索开展深远海智能化设施养殖,提高水产养殖业设施化、智能化水平。

4.2 大力发展美丽生态渔业

以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继续实施百万亩稻鱼共生减排工程,大力推广稻鳖、稻鱼、稻虾、稻蟹共作等新型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推动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创建一批稻渔综合种养百亩示范点、千亩示范区。组织开展百万亩美丽渔场创建,实施配合饲料替代冰冻小杂鱼养殖行动,打造场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产品优质的示范性美丽渔场。积极推广“以鱼洁水”生物调控模式,发展洁水渔业,确保94%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以上。

4.3 深入推动渔业“三产融合”

鼓励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水产品加工园区和龙头企业加快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推广应用海上一线水产品低温保鲜、冷链物流技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推进“互联网+渔业”和物联网等应用,集聚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培育建设数字渔业、智慧渔业发展样板。强化金融支持、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休闲渔业、渔家乐(民宿)、特色渔村、文创渔业等新产业,促进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4 强化渔业资源环境管护

开展全省渔业资源调查,通过科技化的手段和分析,为浙江渔场复兴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建立“一打三整治”长效机制[10],完善捕捞许可证制度,继续加大对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增殖放流,推动海洋牧场和产卵场保护区建设,建立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在钱塘江干流等重要水域实行统一的禁渔期制度。加强对重点港湾、入海污染源的环境监测,试点实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月度通报,推进常态化渔业资源监测、评价及预警预报。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政策法规,海陆联合、加强监管巡查,完善相关协同联动处置机制,加大幼鱼保护力度。全面实施“湾(滩)长制”,加大滩涂地笼网、串网等违禁网具清理取缔力度。加强港口、码头及水产品交易区、冷冻厂等场所安全执法检查,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水产品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