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苏省经济林竞争力研究

2020-01-14寅,许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经济林江苏省林业

季 寅,许 惠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1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党中央及各级政府愈发重视林业产业尤其是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等文件。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苏政发〔2013〕86号)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发〔2015〕14号)的精神,秉持生态优先、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先进理念和原则,制定了《江苏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引领江苏经济林发展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虽然我国经济林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是存在着资源分散、分布不匀的特点。全国经济林最多的五个省分别为湖南、辽宁、江西、广西和山东,其经济林面积总和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40.87%。目前针对经济林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述几个省,经过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瓶颈和问题。

围绕着部分地区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郭守云(2018)提出科学制定规划,提高果品质量,加快产品储存加工,培植龙头企业的策略[1];马建平(2019)认为要做到有预案计划、有规划设计、有规模特色,与果品市场进行有机密切地连接,主动应对果品市场的快速变化[2];李烨、李伟(2008)提出构建区域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缩短农户、企业、市场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扩大其专业人才队伍和专业研究力量,才能形成产业群内部的一种自强机制[3]。

经济林产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现有研究大多是针对辽宁、山东等经济林生产大省,在栽培技术、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生态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给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但目前涉及江苏省经济林产业的研究仍较稀少,因此本文选取江苏省经济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江苏省经济林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了解该区域经济林现状,探索如何提高江苏省经济林产业的竞争力。

探索一个产业的发展必然不是拼凑式的静态理论研究,由于“钻石”体系是通过各项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双向强化的动态系统,所以十分契合江苏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经济学范式。“钻石”体系是经典的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模型,通过运用此模型能够揭示江苏省经济林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为产业的发展对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 江苏省经济林产业钻石模型相关要素分析

“钻石”体系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三部曲之《国家竞争优势》中,为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而提出的经典思维模型。他认为以下四种环境因素与国家某种产业的竞争力有着密切联系——“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产业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明晰产业在市场环境、企业竞争状况、产业集群状况等方面的优弱势。此外,“机会”和“政府”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机会是产业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政府则对提供产业所需的资源和改善产业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基于“钻石”体系的江苏经济林产业影响要素的分析。

2.1 生产要素分析

2.1.1 人力资源

由于经济林产业是包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产业,因此在其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5]。江苏省并不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省内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都选择外包或者聘任外来人口来承担一线生产工作,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江苏经济林产业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此外,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了省内大规模转移,主要表现为由苏南地区转出比重最大,其次是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则承接了大部分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不稳定性也对经济林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弥补经济林业所需人才的缺口,江苏省利用其自身优势,致力于培养专业林业技术人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加速了林业成人教育改革的步伐。近年来,随着“绿色江苏”建设决策的部署实施以及经济林产业的兴起,江苏省政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及各地区政府都积极推进经济林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开设专业人才培训班,并与林业高校合作,力争使林业人才结构合理化,为江苏经济林产业培养更多高端的建设人才。

2.1.2 天然资源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地貌特征为平原辽阔、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多样的地形和优越的光、热、水资源,十分适合造林和营林[6]。江苏在气候上,北部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经济林木大多因地制宜——苏北地区拥有杨树、桑树、山核桃、板栗等优势经济林产业,而苏南地区则孕育了茶树、银杏、桃、梨、葡萄等特色经济林果。优质的地理资源和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为这些喜温和喜凉的经济作物造就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2.1.3 知识资源

江苏省不仅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科技教育的大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科研教育工作,每年拿出1 000余万元经费,专门用于解决林业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江苏省不仅有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南京林业大学,还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为解决林业人才出现断层的现象,江苏省还推进了林业职业教育建设,设立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扩大教育和人才优势。

2.1.4 资本资源

经济林产业属于经济收益见效较快的产业,但其具有培育期长的特点,因此前期资金的需求量大,而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第一,是全国经济大省。省林业局2018年和2019年度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分别为8 066.4万元和10 561.0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0.52%和30.93%,其中,针对经济林项目的专项资金也有大幅度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对林业发展的日益重视,促使了经济林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2.1.5 基础设施

现在江苏省已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骨架,以长江、大运河、沿海为主通道,以中心港为枢纽,各种运输方式互相衔接,功能较完备的综合运输体系。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5.85万km,铁路营业里程达2 791 km,分别实现了县级节点全覆盖和区市全联通。全省港口拥有近500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内河道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之首[7]。此外,一系列配套的水利灌溉工程、通信设施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为经济林产品的销售和运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 需求状况分析

2.2.1 市场需求扩大、前景广阔

全省每年杨树加工产值达130亿元,全省人造板总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位。杨树之乡——泗阳县,年产值达30多亿元,为国家创汇近5 000万美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家庭住房装修、家具和文化事业对木材及其制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为江苏省工业用材林及木材加工行业迅速发展创造了大好时机。绿色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为桃、梨、茶叶、板栗等江苏经济林产业创造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2.2.2 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

以消费者不仅对木制品的需求往高端化发展,更是对食用类经济林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经济林产品企业需在产品研发、加工、包装等方面多加探索,擅长利用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使得产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2.3 相关和支持产业分析

2.3.1 经济林产品加工体系不断完善

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协作在实现产业一体化的进程中至关重要,具体到林业领域,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也得到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绿色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并重的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途径[8]。以杨树为代表的经济林加工产业已经成为江苏省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一大发展优势,省内现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6 700多家,其中杨树林产业主产区内有5 600多家,加工能力900万m3,年总产值达124.6亿元[9]。随着2004年“绿色江苏”林业行动中五大重点产业工程之一——林板纸一体化工程的实施,现已形成以连云港、盐城为中心的淮北林板加工密集区、以徐州、宿迁为中心的沿海林纸一体化产业区以及覆盖扬州、常州、苏州和无锡的沿江木材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该工程总产值达300亿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政府还重点扶持了快乐集团、胜阳实业、新大纸业等数个木材加工企业,培育了邳州官湖镇杨木市场、苏州蠡口国际家具城等木材及加工制品交易市场[10]。

2.3.2 林产品流通、贮藏企业逐步发展

截止到2018年初,江苏省已有3 201家注册运营的林产品批发企业,其中80%涉及经济林产品的批发。省内现有100多家生鲜储存企业,然而部分企业存在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落后的问题,还缺少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为此,省政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对此问题十分重视,提出建立气调冷库,配套建立分级包装流水线及简易贮藏保鲜库群的措施[11]。

2.3.3 第三产业的有效促进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这也是江苏现代经济林发展的巨大潜力。与经济林果产业相结合的新兴农村旅游形式——“农家乐”深受城市人群的喜爱。农户或企业利用中小型基地,推广品尝、采摘、制作特色副产品等体验类项目,在契合消费者喜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当地特色经济林及相关产品,增加了经济林产业的收入。这些方式创新和拓宽了经济林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建立了中国十大名茶品牌之一的“洞庭碧螺春”以及“阳山水蜜桃”、“苏翠2号梨”、“翠冠梨”等经济林果品牌。

2.4 企业的策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分析

2.4.1 企业策略和结构有待优化

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提出了“苏南模式”,指农民在政府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以集体经济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如今,江苏省仍有一些地区利用经济林果发展农民庭院式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与合作社或经济林产品公司合作,利用渠道优势惠及民众。更有一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和股份制模式。例如,无锡阳山水蜜桃有限公司是集种植、科研于一体大型水蜜桃专业公司。公司拥有水蜜桃基地10.533 hm2,其中科研用地达2 hm2。公司的水蜜桃专供大润发、麦德龙等大型一流的连锁市场好正宗O2O网上大超市,并且华东地区设有配送中心,提供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经济林产品企业与“互联网+”模式结合,着眼于技术维、产业维及运作维的结合发展[12],建立了各种新型销售模式,但由于企业结构不稳定、市场变化多样,目前还没有达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水平。

2.4.2 竞争优势不明显

由于江苏省经济林总量偏小、种类较少、分布分散的特点,导致了产品品种单一、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限制了经济林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在企业品牌塑造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支撑要素。因此,江苏省与其他林业大省相比,经济林企业在竞争上并不占优势。

2.5 机遇分析

2.5.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林产业创造新机遇

近年来,农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相比之下,木材、木制品及经济林果的价格一直较为稳定,经济效益较高。因此,许多农民选择发展经济林产业来提高收入和拓宽收入渠道[13]。目前,江苏省正在全面推进林业产业的升级和林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为加快推进经济林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及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5.2 科技兴林促进江苏省经济林产业发展

围绕绿色江苏建设,政府整合林业科技成果资源,突出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全省各级林业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申报林业科技项目,共计立项79项、财政资金支持4 685万元;在经济林产品种植培育、新品种研发、贮藏保鲜、产品包装、绿色环保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促进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2.5.3“一带一路”推动形成全新开放格局

随着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在通路、通航、通商方面都形成了全新开放格局,贸易投资项目和各大产业都取得了新的合作成果。江苏省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林产品进出口,活跃和规范了经济林产品市场,并且推动了多元所有制经济林企业的发展。

2.6 政府分析

政府对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视表现为:①国家层面推动力度加大,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有关重大文件也相继提出要推动发展特色经济林,《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展特色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等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②江苏省委、省政府愈发重视经济林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2004—2010)》、《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苏政发〔2013〕86号)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发〔2015〕14号)的精神,特制定了《江苏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林产业进一步发展。

2.7 钻石体系内各要素间的联系及影响机制

政府的相关举措和某些影响经济林产业的生产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不仅能影响为经济林产业提供基础条件的通信、运输系统的发展,还能通过宏观调控影响对经济林产业至关重要的经济环境和教育资源。

当几种产业组成产业集群时,所形成共同的供应、技术和环境条件,会促使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对生产要素和产业动力投入更多的投资。近年来江苏经济林产业与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良好融合展现了广阔的产业前景,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形成了良性的正反馈系统。产业集聚对塑造经济林产品品牌、开辟产品渠道通路、扩大产业经营效益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也有利于开拓市场和扩大需求。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政府,这些影响要素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江苏省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机遇。国内消费者对绿色有机林产品日益扩大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政府对经济林产业的政策扶持都直接为江苏省经济林产业创造了发展前景。而相关产业的壮大、产业集聚的形成则间接地促使经济林企业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从而增强了经济林产业的竞争力。

3 建议

3.1 实施品牌化战略,发挥品牌对产业的引领作用

江苏省已经发展了一些经济林产品品牌,但目前存在着名优品牌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的现状,离产业品牌化还有很大的差距。

企业应在此基础上对于现有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和创新力度,并尝试利用多种渠道和营销方式来对江苏特色经济林产品加以推广,对于有待塑造的产品品牌,企业可以通过实行产品品牌战略、产品线品牌战略、伞状品牌战略等品牌化战略,推动特色经济林产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将品牌做大做强。另外,为了更好地创造品牌优势,企业还需搭建特色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产品趋于标准化[14],实现多种销售方式并存和产销对接,改善客户线上和线下消费的体验,让绿色、优质的林产品更好地走向大众市场。

3.2 构建江苏省经济林产业集群,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竞争力

构建江苏省经济林产业集群有助于节约培育、贮藏、运输成本和提高林业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林产品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效对接,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林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各林产品企业应该在政府的指导下,加强企业间以及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间的信息流通和有效合作。同时,构建经济林产业集群不光需要经济林企业加大产业创新力度、强化科学管理,互相形成良性竞争的关系,相关上下游产业也应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水平,辅助经济林产业更加快速、均衡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江苏经济林产业形成产业竞争力优势。

3.3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应当结合省内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依靠新思想与新体制给林业发展带来新机遇[15],如:优惠的投资政策、税赋政策和信贷政策,通过对重点林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对个人、企业、合作社造林育林放宽贷款条件、对林业工程减免相应费用来为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产业环境,使其真正成为惠民富民的优质产业。其次省政府还应联合市级、地级、各乡镇政府以及经济林相关企业、研究所发挥协同作用,成立经济林产业发展小组。

综上所述,运用钻石理论模型分析了江苏经济林产业的现状,发现该产业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该区域经济林产业没有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资本优势和科技优势,导致实际市场占有率较低。并且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竞争策略都有待加强。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以及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结论,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应该发挥优势要素,升级不利要素,实施产业化战略,形成产销一体化;实施品牌化战略,突出产品便利与特色,增强产品竞争力;构建经济林产业集群,节约资源,利用渠道、技术等优势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经济林江苏省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land produces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