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水闸运行与管理规则

2020-01-14□刘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10期
关键词:过闸河段水闸

□刘 鑫

(上海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0 引言

目前中国境内河运主通道布局规划为“两纵三横”,即以沿海、京杭运河为纵向干道,以长江、西江及黑龙江为横向干道的总体布局。其中,京杭运河是大运河诸多河段中使用率最高的河段,故而本次研究将以京杭运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杭运河的苏北段进行观察,发现目前我国河运船舶日趋大型化,而水闸的运行管理规则也需随该趋势做出改变,方可保证中国河运业可持续发展。

1 运河水闸现状

京杭运河苏北段全长约400 km,可通航两千吨级的船舶,目前全线已设有20 座大型水闸,其余各地也有三线水闸处于建设之中,该类水闸平面布置多为双线,部分水闸枢纽可达三线。据调查可知,河段内一线、二线及三线水闸平面尺度皆为20 m×230 m×5 m,水闸尺度大致相仿,闸门样式也大同小异,因而给日常运行及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便利,目前该河段水闸管理由省、市、县三级单位共同管理,已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大多单位均以实际状况为准制定了管理制度手册,该手册对船舶过闸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过闸费多划入中国财政收入,少量会投入至水闸日常维护、管理内,从而保证了水闸的正常运作。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运业也得到了弥足的发展,船舶排水量与负载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因而水闸在日常运行管理中也随之暴露出了部分问题,依据实际状况提升水闸管理水平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2 运河水闸在日常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收入与管理费用失衡

目前京杭运河每年可为中国提供的财政收入可达3亿元,这3亿元多会上交上级使用,真正划拨至水闸维护的投入几可称微乎其微,而在此期间由于经济的发展,河运业又产生了巨大进步,进而便造成了水闸的维护水平远远无法跟上河运事业发展的脚步,水闸的使用寿命也无法得到保证,久而久之水闸会呈现报废状态,又为当地财政造成了负担,继而形成恶性循环,令水闸的使用趋于不利态势,阻碍当地水运业的发展。

2.2 过闸船舶碰撞问题

目前该河段船舶通过量已远远超过了最初设计通过能力,当河运业处于旺季时,水闸周边常常出现船舶拥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运效率,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与前文所提及的财政投入问题相合,河运货运量的提升给水闸等水运基础设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而该河段内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长久落后于河运事业发展,目前使用的水闸仍多为上世纪建造,与新时代下蒸蒸日上的河运事业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二是河运船舶日趋大型化,该河段水闸在建设时亦曾参考时下船舶标准水平,而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往小排量、少负载的小型船舶已无法迎合当代企业的需求,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当地地方政府也未曾制定船舶标准规范,导致目前的大型船舶给水闸带来巨大负担,大型船舶过闸时间长,自然会令河段水闸周边出现船舶拥挤现象,造成船舶间的相互碰撞,不仅对船舶的使用寿命带来了影响,还令水闸的养护频率变高,为当地带来了财政压力;三是收费问题,目前该河段过闸收费仍多采取传统的现金收费,部分河段也应用了POS机,但收费手续仍略显冗杂,相关管理人员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因而造成了船舶过闸效率低下。

3 运河水闸运行及管理规则改善对策

3.1 增加运河水闸财政投入

河运较之其余运输体系具备成本低、运量大、能耗低的优势,据研究表明,在相同货量的基本前提下,河运的能源消耗仅为铁路运输的五分之二,为公路运输的九分之一。除此之外,河运所带来的污染也远比其余运输方式要低,与我国的环保理念相合。由此可见,河运的发展价值在一定层面上尤高于各类陆运,故此运河沿线的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河运的财政投入,将水闸的管理作为发展河运的重点内容跟进,对于无法满足时下河运状况的水闸实行重建,对于常年缺乏维护的水闸予以维修,充分利用古人所遗留的智慧结晶与水资源,以水闸的管理推进河运业的发展,再以河运业的发展减小其余运输业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对船型标准化规则进行落实,提升水闸管理水平

据统计,目前京杭运河苏北河段日常通航的船舶已自上世纪90 年代的不足80 t 飙升为当今的250 t 上下,增幅比率达到了3倍,且目前其增长趋势仍未停止,还处于上升阶段,船舶尺度杂乱不一是主要根源所在,除此之外,京杭运河目前已作用于“北煤南运”,因而过往船舶多以运煤为主,由于负载量过大,该类船舶时速甚至不足4 000 m,而由于船舶航速过低,过闸时间自然也会随之延长。针对该问题,中国交通部已于2003 年提出了船型标准,这也是根除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但目前该标准规范落实度仍远远未达到预期值,因此交通部门应当加强该标准的落实力度,水闸管理部门也应在超标船舶过闸时予以警告,对以往广泛使用的水泥船、挂桨机船予以淘汰处理,杜绝船舶碰撞现象发生,提升水闸的运行效率。

3.3 构建水闸运行、控制一体化系统

目前该河段水闸仍使用传统的人为控制手段,对水闸的控制效率“居低不上”。针对此问题,水闸管理部门应当构建水闸运行及控制一体化管理系统,将管理与控制皆整合于系统中,同时还可将水闸与物联网系统结合,对水闸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若水闸出现问题也可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避免部分易出现故障的水闸成为整条运河的“瓶颈”,出现“卡脖子”状况。

3.4 完善管理措施

目前该河段来往船舶多存在超载现象,大规模超载的状况给过闸费的征收带来了巨大难度,同时由于近年来运河部分河段淤塞严重,超载问题也会给船舶本身带来安全问题,由当地交通部门与水闸管理部门一同提出管控措施势在必行,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设计船舶配载安全管控系统,以该系统为核心对船舶进行检测,若发现船舶存在超载问题,应勒令其立即返航;二是对水路货物运输规则进行宣传,并据此制定超载船舶惩罚措施,采取现场查处与纠正的方式对该状况进行整治,规范船舶所属企业的经营行为;三是推行环保节约型的河运运输模式,研发新型船舶,加快船舶的更新换代,并以此过程中对船舶的规格标准做出明确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水闸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3.5 完善收费系统

目前水闸管理部门仍多采取人工收费的方式,而作为水闸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工收费的费用征收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新社会的需求,故此水闸管理部门可据此对收费系统进行更新,将收费系统与船舶资料系统合二为一,由船员自网络中对资料进行上传,而水闸管理处则采取抽查方式对船舶资料进行验证,过去由于货物类型复杂,不同货物的缴费标准也各不相同,故此船员多需来往奔走交验证件与费用,而将收费系统联网化后,船员可根据货物实际状况自行缴纳费用,实现“以人为本”的水闸服务模式,提高水闸的运行效率。

4 结语

作为中国“两纵三横”中的“一纵”,中国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结合实际状况建立合理、完善的水闸运行、管理规则,提高水闸的运行效率,延长水闸的使用寿命,杜绝运河上船舶拥挤问题,提高水闸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令大运河水闸的改善成为实现中国河运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过闸河段水闸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研究
江苏内河航道船舶优先过闸现状与经验
三峡船舶过闸计划的智能编制与优化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五级运行闸次排序对三峡船闸上行过闸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