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
——一城风韵半城水

2020-01-14

河北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海河南北大运河

天津市是直辖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天津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设“天津卫”,同年又设天津左卫并筑城,至此,天津城初具规模。19世纪中叶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天津逐步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天津的主体是一片长期由河流淤积而成的沿海平原,水是其生命的原动力。天津市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天津市疆域周长约900km,其中海岸线152.8km。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天津不乏载船之水,而“引滦入津”工程,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天津的城市用水问题。

说起天津的水,首先提到的便是海河。由于海河具有河流通津的优越条件,天津一直是首都北京的出海口和东大门,所以中国近代以来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鸦片战争到平津战役——差不多都要通过海河演绎,都和天津有关。早就有人深刻指出,近百年来,“吾国外事尽萃于天津,外交之利害,全国之安危,而恒于是乎卜之,故往往动中外人之视听”。这就是说,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无不在海河与天津留有深深的印迹。

说起天津的水,就不能不提到南北大运河。自隋朝以后,南北大运河使得天津成为贯通北国与江南的动脉中枢。尤其是元朝建都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天津作为南粮北运的验收、转运、仓储之地,始终是国民经济之命门。漕运文化也是水文化的衍生物,漕运文化的积淀,使得天津成为当时封闭的农业社会中罕见的一座南北交融的城市。元代《直沽诗》曰:“转粟春秋入,行舟日夜过。兵民杂居久,一半解吴歌。”南北文人汇聚的水西庄“文化沙龙”现象,则是异地交流的形象例证。天津不仅地处九河下梢,还是北方少见的水乡泽国,这里曾有“七十二沽,九十九淀”。乾隆皇帝称颂津沽大地“广衍多隰,众水所钟,翕之渟之,呀然成渊”。

河海通津,湖淀密布,造就了天津南北交融、中西荟萃的多元文化特征。这里有中国第一所西式教育大学北洋大学、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支警察部队、第一条运营铁路、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第一座海洋化工制盐制碱厂……一百多项“中国第一”奠定了近代天津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而闻名全国的《大公报》则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孙中山3次来津传播革命思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他仍在天津奔走呼号。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如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等,都曾在天津领导革命斗争。弘一法师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在皈依佛门之前,他是西洋绘画、音乐、戏剧等诸多领域的启蒙者。海河之畔还完整地保存着曹禺故居,他的话剧名作《雷雨》《日出》均取材于天津。近代天津在孕育精英文化的同时,也是培育大众文化的一方沃土。这里是评剧、曲艺的发祥地,出现了白玉霜、新凤霞、骆玉笙、马三立等众多表演艺术家。此外,“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魏”风筝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至今享誉全球。还有著名的中式建筑独乐寺、大悲院、天后宫、广东会馆、石家大院……其精美程度不亚于全国各地的其他古典式楼宇。

可见,天津乃大河大海大湖大泽“众水所钟”之宝城。天津如能把水的优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则河如飘带,湖似明珠,一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城风韵半城水”之都。

猜你喜欢

海河南北大运河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大运河,行走山东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破冰开河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 湮没的辉煌
海河潮
遇见“大运河”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