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姓兑换金圆券,银行关门不理睬

2020-01-14

文史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法币票子戏院

解放前,在我的老家湖南津市,老百姓是不揣着票子过夜的。商贾收到货款赶紧进货,穷人挣来几个血汗钱赶紧买米——时局动荡,物资匮乏,再加上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滥发纸币,又用纸币强行兑换民间黄金白银,使当时通用的法币疯狂贬值。有人算过一笔账: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黄牛,到第二年只能买一头牛,第五年能买一头猪,第七年能买一只鸡, 1946年能买一个鸡蛋,1948年就只能买一粒米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要求法币必须在当年11月20日前兑换为金圆券。挤兑金圆券风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那是1948年10月的一天上午,父亲把三哥潘宜炎、我和侄儿潘训栋叫到跟前,让我们上后街银行里换票子去,说是300万元法币换1元金圆券。随即给每人塞了一大捆法币。

那时三哥10岁,我和训栋才7岁,各揣着一捆票子上路了。

津市银行坐落在后街白宫戏院(今津市区税务二所)旁边,我们家“潘恒茂号”(祖父潘宏贵的牌号)离银行不到两里路,所以我们小孩子常往白宫戏院看“白”戏(花点小钱买根金堂烟递给守门人就可进去),或是等到最后看“幺台”戏,因此对那里熟得很。

我们仨连蹦带跳只十多分钟就到了那儿。那时银行早已被兑换金圆券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且街两头的人仍源源不断涌来。麻条石的街面本来就不宽,成百上千的人挤过来涌过去,叫骂的、呐喊的,人声鼎沸。

三哥怕我们被踩着,叮嘱只能站在银行对面店铺的街沿上。他自己则在人群中钻进钻出,既怕兑不上票子,又怕我们出事。

人群里有穿长袍子的商人,有穿短褂的小贩,有打赤膊的苦力,男女老少挤在一起。人们被烈日烤炙着,喉咙干得快要冒烟,银行大门却紧闭着,任你千呼万唤就是不开。人们被激怒了,不知是谁喊了声:“不开,就砸它狗日的!”随着这喊声,砖头瓦碴纷纷向围墙内掷去,玻璃“哗哗啦”被砸得粉碎,早已躲在围墙后面的身穿黑制服的警察探出头来叫嚷:“谁在捣乱?”接着就是“砰砰”几枪。听见枪声,胆小的拔腿就跑,大捆大捆的法币扔在地上也没人捡,我们小孩子更是吓得调头就往家跑。

吃过午饭,三哥又邀我去看热闹,好家伙,人比上午还多!叫骂声、呐喊声一浪盖过一浪,银行仍是老对策:不开门、不安抚、不理睬。

人们等得愈久,火气愈大。这时,但见几个人在摇弋街边一根木电线杆,摇松后又将它奋力拔起,接着,一二十人抬起电杆,由一人指挥,呼喊着号子用力朝围墙撞去。只三五分钟,银行的围墙就被撞了个大洞,群众从洞口蜂拥而入,在外边只听到里面“噼啪”作响,像是打门窗砸家具的声音。

事情闹大了,秩序更加混乱,外边怕事的人见势开始散去,我们也默不作声地回了家。后来听大人说,银行方面还从县城里搬来了保安旅的救兵,抓住几个看热闹的老百姓打了几十大板屁股,以示“惩戒”,一场换币风波才渐渐平息下来。

猜你喜欢

法币票子戏院
像素下的微观世界——MCL数码港戏院
7月新规来了!事关口罩、车子和票子,快看看!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一村万树”绿色期权让“叶子”变“票子”
还钱
法币崩溃原因新探
药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