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钱魔术师

2020-01-13岑嵘

中学生天地(A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钞面值物价

岑嵘

1923年的一天,有个德国人推着一小车的钱走在街上,非常不幸地遇到了歹徒打劫,歹徒凶恶地抢走了他的小推车,却丢下整车的钱看都不看一眼。

关于1923年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故事有很多,比如一名德国律师在1903年购买了一份保险,之后的每个月,他都按时交费。20年后,保险到期,保单兑现换来的钱刚好够买一根面包。

比如,一名男子在咖啡馆点了一杯咖啡,价格是5000马克,喝完后他点了第二杯,看到账单时才发现第二杯的价格已经涨到了9000马克,早知一开始叫两杯就好了。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亲身经历了这场席卷奥地利和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他给出版商寄了一部他写了一年的手稿,为了保险起见,他要求对方预付一万册的稿酬。可等支票汇到时,稿酬还不够顶一星期前寄稿件的邮资……

对于通货膨胀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指物价的持续增长,这里的“物价”指的不是某种商品的价格,而是指一般的物价总水平。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胀对经济是有好处的,物价如果长期地以一个稳定的、较低的速度,比如2%~3%上涨,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每个月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50%,我们称之为“恶性通货膨胀”,就如本文开头这一幕。

通货膨胀究竟是怎么发生的?简单地说,就是钱印得太多了。

在金本位时代,货币是与黄金挂钩的,有多少黄金,就只能发行多少对应比例的货币。但因为社会发展速度较快,黄金开采速度跟不上,金本位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流动的需求,因而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

信用货币时代,各国发行货币主要以生产力为依据,当发行的货币超过实际经济活动需要的货币,就会出现货币超发。货币只是商品交易的媒介,本身没有任何价值,货币超发必然带来货币的相对价值下降,于是手里的钱贬值,通货膨胀就产生了。

经济学家发明了一个公式来帮助理解通货膨胀,即MV=PY,M指的是货币流通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平均物价,Y是社会的货物总量。通常来说,一段时间里一个国家的货物总量(Y)基本不变,货币流通速度(V)也基本不变,因此物价(P)的上涨就和货币流通量(M)密切相关。

在发生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财富主要以钱的形式保存的人就会受损,而财富主要以物的方式保存的人则会相对获利。因此,当通货膨胀来临,相当于人们的财富重新进行了一次分配。

恶性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2008年,津巴布韦央行发行了100亿面值的钞票,同年,政府从货币上勾掉了10个零,100亿面值的钱变成了1元。仅仅过去了一年,津巴布韦央行又发行了100万亿面值的新钱币。这个经济发展水平曾经一度仅次于南非,位居非洲第二的国家,穷得只剩下了钱,多次登上“世界上最穷国家排行”的榜首。在今天,你可以花十几元在淘宝买到这种奇葩的货币作为收藏品。

在中國的金融史上,也有不少恶性通货膨胀的故事。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丢掉了长安、洛阳、河北和山东等地。唐肃宗登基后,财政捉襟见肘,于是在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铸造了一批“乾元重宝”,这种乾元重宝与开元通宝形制和重量都相似,但是这1枚乾元重宝要当10枚开元通宝用。

如果开元通宝是百元大钞,那么乾元重宝就是千元大钞,接着,肃宗继续发行了“重轮乾元重宝”,相当于五千元大钞。

肃宗这边的通货膨胀其实才算开了个头,那边安禄山和史思明见有这样来钱的办法,岂能放过,你可以以一当十,以一当五十,那么我就可以以一当百,以一当三百。于是在安禄山的管辖区,出现了“得一元宝”,1枚当100枚开元通宝用。

商品只有这么一点,而钱越来越多,面值越来越大,在这种滥发货币的情形下,物价一飞冲天,受苦的当然是老百姓。当时一斗米的价格从几十钱上涨到了几百钱甚至是几千钱,一绢布匹可以卖到万钱,诗人杜甫为此愤慨地写下了“岂闻一绢直万钱”的诗句。

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通货膨胀永远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影响到每一个人,像一种看不见的税收。过量地发行货币,也可以说是在向每一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通货膨胀税”。这时,你钱包里的钱数量虽然没变,但购买力却相对下降了,100元悄悄地变成了90元或80元,钱像变魔术一样地消失了,而这个魔术师就是通货膨胀。

假设你正处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家里的资产不贬值呢?不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也许他们会有好主意。

猜你喜欢

大钞面值物价
床缝里的宝贝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
百万“大”钞
10元钱有多少种面值组合
复印
巨额财富
市场物价
2012,物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