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余市:砥砺脱贫之路 共赴小康之约

2020-01-13简艳兵夏宇

老区建设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余市预警全市

简艳兵 夏宇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新余市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加试题”,全市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完成剩余减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果两手抓,确保战疫战贫都要赢,如期奔赴小康之约。截至目前,全市34个省级贫困村出列,2.8万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4331元增至2020年11月底的15668元,年均增幅52.35%。

聚焦产业扶贫,全面增强脱贫动能

近年来,新余市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促进产业扶贫实现“四大提升”。在发展模式上,新余形成“党建+乡镇商会+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成立新余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和8个致富带头人专业委员会,搭建起产业发展专业化平台。在育人举措上,新余探索出“党建引领、商会奠基、协会垒台、众筹发力、考核激励”的精准育人新路子,形成“以业引人、以人引业,双向引领、同向发力”的人业互动新机制。在众筹方式上,新余鼓励致富带头人、村集体、贫困群众和社会各方以资金、资源、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等多形式、全要素参与众筹,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抱团”发展产业。在评价方法上,新余建立起扶贫产业众筹双向评价体系和双向激励机制,激励更多致富带头人带贫益贫,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产业众筹,促进扶贫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新余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932个,覆盖95%以上行政村;31个涉农乡镇发展“一乡一业”扶贫主导产业97个,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扶贫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产业项目带动,每个贫困人口至少有一份产业收益,贫困人口产业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

创新防贫机制,精准实施监测帮扶

新余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部门参与长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出“常态化比对、联动化预警、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精准防止返贫新机制。一是立足平台,常态化比对。新余依托“智慧新余”平台,运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常态化开展信息比对,及时筛查返贫风险、精准识别监测对象、动态预警监测。二是部门参与,联动化预警。新余发动全市32个部门参与,通过信息系统,定期筛查返贫致贫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实现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预警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信息共享,动态化监测。建立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每季度监测一次,每半年分析一次,动态掌握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程度、返贫致贫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作出应对。四是整合资源,精准化帮扶。新余统筹政府和社会两种力量,整合扶贫政策与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扶贫政策叠加效应,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构建信息平台,高效管理扶贫资产

新余市创新开展扶贫资产管理,探索出“信息化建设、阳光化监管,全生命周期管理扶贫资产”的新模式,实现扶贫资产全链条闭环式运行。一是创新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新余新开发扶贫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块和手机APP,将资产管理控制节点、控制指标等政策要求,融入系统管控流程,相互关联、相互核验,实时呈现、在线查询检查、及时纠偏补漏。二是精准再造信息化管理流程。新余通过流程智能规范、功能实时预警、数据自动分析,系统自动化分析扶贫资产管理成效,定期生成分析报告,提出整改建议,不断强化资产保值增值监管。三是全程凸显信息化管理成效。新余坚持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扶贫资产管理决策阳光化、监督便捷化、绩效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提高扶贫资金资产的扶贫效率和效益。同时,建立起经营性扶贫资产长效化管理机制,确保实现扶贫资产运转稳定、绩效最优的管理目标。2020年新余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同比增长29.8%,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产业资金占比75.6%。全市扶贫项目全部完工,项目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全市清查2016年以来各类扶贫资金12.32亿元,形成资产金额10.22亿元,如期完成全省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试点任务。

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近年来,新余市深化“党建+脱贫攻坚”行动,推行市、县、乡领导“挂乡包村”统一指挥机制,支持基层扶贫机构建设,稳定充实乡村扶贫工作站(室)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夯实持续攻坚组织基础。目前,新余市已向全市414个行政村选派驻村干部448人,建立了一支416人的村级扶贫信息员队伍,累计举办扶贫干部培训班985期,培训各级各类扶贫干部57697人次。推行“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以工哺农的有效发展路径,全市414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将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实施多项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常态化开展返贫监测帮扶。结合疫情灾情排查、专项调查、动态调整等时机,反复摸排,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动态监测预警,建立县乡领导“一对一”帮扶制度,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分類施策,精准帮扶。目前,脱贫不稳定户全部消除返贫风险,边缘易致贫户312户657人消除致贫风险,有效防范了发生返贫和新的贫困现象。二是持续深化扶贫扶志行动。新余以“晓康驿站”为抓手,稳定实施“劳动换积分、积分兑物品”的“增收激励法”和“三讲一评”颂党恩、“红黑榜”激励约束,持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贫困群众两个方面的内生动力,全市脱贫典型中有47人当选村小组长。三是凝聚社会力量积极帮扶。全市362个单位定点帮村、448名干部驻村帮扶、6505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实现对所有行政村、贫困户帮扶工作全覆盖。新余发动“两代表一委员”、商(协)会、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等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帮扶长效机制。乡镇商会积极参与产业扶贫“温暖接力”行动,今年出资近4亿元,发展扶贫产业。商会、民营企业等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参与农民丰收节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412万余元。全年107家商会和民营企业,捐助贫困学生716人186.55万元。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晓康驿站”建设,以“爱心积分”方式向驿站捐资696.2万元。今年全市7万多人参与扶贫慈善募捐活动,新捐款870.84万元,帮助化解贫困群众返贫致贫风险。

作者简介:简艳兵,新余市扶贫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史慧芳

猜你喜欢

新余市预警全市
江西新余:青少年机器人创客大赛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金融系统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统计物理性质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江西省新余市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新余市教育局新年上班“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