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汤治疗痛经经验举隅

2020-01-13何丽敏熊洪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寒凝小腹麦冬

何丽敏 熊洪艳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其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冷痛,或兼腰骶酸痛,甚者剧痛晕厥,影响工作及生活品质的疾病[1]。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调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全方由吴茱萸、半夏、当归、人参、桂枝、芍药、阿胶、牡丹皮、川芎、生姜、甘草、麦冬12味药组成[2]。用药精简,配伍得当,温清消补并举,温而不燥,肝脾兼调,为妇科调经之要方。

1 对痛经的认识

《金匮要略》最先描述痛经症状:“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2]”,指出痛经的主要症状和发病特点,经水当行不利,每月周期性少腹胀满疼痛。《诸病源候论》云:“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3]”,指出体虚为本,外感风冷为标,风冷与血气搏结合而致痛。《景岳全书》较详细的归纳了本病常见的病因病机 ,“实者, 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4]”。现代医家对痛经的认识已渐趋完备。病因有情志不舒、起居失宜、外感六淫(多为寒邪)为害,基本病机可概括为“不通”和“不荣”而痛,主要病位在冲任及胞宫,发病亦与肝脾肾密切相关[5]。

2 对温经汤的认识

萸桂共温血分,合萸之温散、桂之温通而行瘀;当归养血,丹皮凉血,川芎活血,同奏化瘀之功兼清虚热;麦冬清热润燥,胶芍同用以滋养阴血,兼制萸、桂之温燥。半夏和胃降逆,与生姜同用兼能温化;人参、甘草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6]。现代研究表明,温经汤能有效降低痛经患者的微炎症反应[7],减低血清PAF浓度,提高β-内啡肽水平[8],缓解肌体氧化应激损伤[9],改善子宫动脉缺血情况,促进子宫血液循环[10],从而有效缓解经痛。

3 温经汤与痛经

痛经常分为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及肝肾亏损五型,临床上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1],寒凝(91%)、血瘀(77%)皆为痛经重要证候因素[11]。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以方测证,其反映病机较为复杂,虚、寒、瘀、热兼错,本质是冲任虚寒兼有瘀血阻滞,与寒凝血瘀型痛经病机吻合。《内经·素问》“阳虚则内寒”,内寒者常易感外寒 ,“寒则血凝泣”,寒性收引,血凝瘀滞。吴茱萸效专温冲任、散虚寒,桂枝助之温通。阳虚不温,生化乏力,可继发阴血不足,加之瘀血化热,亦或出现热的证候,但寒重热轻或几无热象。徐彬言“名曰温经汤,治其本也。惟温经,故凡血分虚寒而不停者,皆主之[12]”。

4 温经汤的加减运用

温经汤治疗痛经, 并不是说一味固守原方不加变化。熊洪艳老师经多年临床运用,疗效显著,颇有心得,其经验如下:若小腹冰冷、痛甚者,加炒小茴,或以肉桂易桂枝,增散寒止痛之效;经期便溏、腹泻,脾肾阳虚者,加山药、菟丝子、补骨脂温脾肾以止泻;若经期前后自觉乳房胀痛或触之不适,加夏枯草、橘核以理气散结;气滞较重,兼有寒象者,加香附、台乌理气止痛;气虚明显者,可加大剂量黄芪、白术益气健脾;经期腰部酸软,甚则腰痛如折者,加杜仲、续断补肾强骨;疼痛剧烈者,合用炒川楝子、炒元胡增强止痛之功;经期纳差者,可加炒麦芽、炒鸡金健胃消食;甘草多用炙品。

5 病案举例

患者某某,女,22岁,2018年6月30日初诊。主诉:痛经9年余,疼痛剧烈甚呕吐。症见:13岁初潮即痛经, 周期6~7 d/23~25 d,经期提前,量中,色黯红,夹血块,经期小腹冷痛甚,痛不可忍,需躺床静卧,伴恶心呕吐,得温或血块排出痛减,手足冰冷,腰痛如折,左腿扯痛,纳可,寐可,经期腹泻。末次月经:2018年6月11日。患者身体消瘦,平素怕冷,无性生活史。脉细,舌淡红,苔薄白。西医诊断:痛经。中医诊断:痛经,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治宜温经散寒, 养血祛瘀止痛。给予温经汤加味,处方:吴茱萸8 g, 当归12 g, 川芎15 g, 炒白芍30 g, 党参15 g,桂枝15 g,牡丹皮15 g,法半夏15 g,麦冬15 g,炒小茴15 g,菟丝子15 g,补骨脂15 g,山药20 g,山茱萸15 g,旱莲草15 g,生姜3片,女贞子15 g,炙甘草10 g。4剂, 水煎服, 每天 1剂, 分3次服用,嘱患者经期忌食生冷、辛辣,注意保暖。2018年7月7日复诊,经血适来,小腹痛感明显减轻,仍痛但程度很轻,可忍受,无恶心呕吐、腹泻、腰痛,左腿扯痛愈,食欲不振。效佳故守上方继服4剂,去山茱萸、二至,加炒杜仲、炒续断、炒鸡金各15 g,炒白芍改为15 g。后继服8剂,诸症悉解。

按:该患者症见经行腹痛,小腹、手足冰凉,喜温喜按,结合舌脉,平素怕风怕冷,提示素体阳虚,胞宫寒甚,辨证为冲任虚寒,气血虚滞证。《金匮要略论注》云:“以归、芍、芎调血,萸、桂以温其血分之气而行其瘀。肺为气主,麦冬、阿胶以补其本。土以统血,参、甘以补其虚,丹皮以去标热。然下利已久,脾气有伤,故以姜、半正脾气[12]。”寒象较重故加炒小茴,助萸增温里散寒止痛,兼理气和胃,甘草用炙品。经期腹泻,加菟丝子、补骨脂温肾暖脾,山药健脾涩精。患者经量尚可,基于经济考量去阿胶,合用二至丸滋养肝肾。经期疼痛发作时炒白芍常用到30 g,取其柔肝、缓急止痛之意,平素15 g即可。经期自觉腰部酸软,可以炒杜仲、炒续断补肾强骨。

6 小结

温经汤一直被奉为妇科调经祖方,凡证属冲任虚寒、气血瘀滞,见小腹凉、喜暖畏寒等症的痛经患者,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皆证实其行之有效。临床辨证切中病机是最根本的前提,方药对证,疗效立竿见影。

猜你喜欢

寒凝小腹麦冬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愿 望(下)
愿 望(中)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腊节》
浙麦冬与川麦冬差异性研究进展
掌心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听见麦冬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