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平县河道管理对策

2020-01-12柴景伟

河北水利 2020年9期
关键词:河长河道水资源

□柴景伟

河道管理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旱灾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更新理念,加强河道管理,探索工作对策,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顺平县境内河道众多,承载着防灾减灾、城乡供水、生态改善的重要使命,近年通过优化监管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巩固治理成果,分享管理经验,探寻长治之策,现就河道管理思路与对策,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河道现状

1.1 地表水匮乏

流经顺平县的河流包括:唐河、界河、曲逆河、七节河、蒲阳河、金线河、十五计河。在历史的长河中,河道几经变迁,20世纪的潺潺流水已经不见,四季性河流唐河年流经量也在逐年减少,其它河道已经成为季节性河流,处于干涸状态,顺平县可开采水资源逐年下降尤为突出。

1.2 生态亟待修复

河道被当做荒地围垦,种植树木和高杆作物,即影响行洪又破坏生态;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造成河道被侵占、植被被破坏、水质被污染,再加上滥采滥挖河道资源,致使自然生态失衡。

1.3 查控难度大

顺平县河道存在分布散乱广、战线长特征,且沿河道两岸交通不便利,造成巡查死角。例如:界河县域全长21.5km,流经4个乡镇22个行政村;蒲阳河县域全长35.8km,流经5个乡镇43个行政村。历史原因和侵占思想导致一些违法违规建筑成点、片、面状分布,增加了治理难度。

2.形成原因

2.1 自然因素

顺平县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两个季节,2019年所辖10个乡镇年降水量在330.2~689.6mm之间,时空分布不均匀,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多,致使河道承载地表水的季节分配和流域分配也不均匀。例如:国家973计划项目“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降水需达748mm时,才能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而全县多年平均实际降水量仅约510mm。

2.2 人为因素

城区污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而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郊区和农村生态意识淡薄,将大量生活和建筑垃圾直接弃置在河道或河道分支沟壑;追求经济效益,对河道资源过度开采,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涉水工程建设改变了自然河流的径流特性,径流下泄过程和下泄量的改变,会减缓水体的自然更新速率,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加大区域防洪排涝风险和难度。

2.3 客观因素

法律意识淡薄,对“河道管理范围”认识模糊,一些村庄已经将河道划分给村民做为农田,在涉河违建确认和拆除过程中增添了难度;多元化衔接协作机制不健全,巡查、宣传力度不够,河道生态破坏衍生加剧。

3.对策建议

3.1 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夯实基础工作

河道管理工作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至上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工作中,既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又要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 强化政府主导,优化职能运行机制

国家对河道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就要求必须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构建综合治理大格局。顺平县秉承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思维,不断革新体制,创新机制,设立县级河长13名,乡级总河长20名,乡级河长25名,村级河长145名,河长制工作涉及23个成员单位和145个行政村。在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工作中,既明确了工作责任,又把监管巡查常态化,有效剔除问题隐患,保障了河势稳定。

3.3 注重生态优先,细化工作举措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良好生态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顺平县建立“一河一档”整治方案,确定“防洪水、引活水,治排水,优生态”的工作思路。2020年3月中旬至5月底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实施了蒲阳河生态补水,水流过境3222万m3,蒲阳河两岸取水井水位上升2~7m左右,有效的补充了地下水。与此同时,界河、曲逆河生态补水项目正在基建中。通过提升河道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实现水资源采补平衡,从而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在河道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防治水患作为切入点,完善机制,强化管控,做到部门衔接协作有力、科学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有序,确保一河一策,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举,抓好示范,整体推进,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河长河道水资源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