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精准扶贫 提高脱贫实效

2020-01-12邢晓光

河北水利 2020年9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户精准

□刘 斌 邢晓光 屈 江

贫困一直是长期困扰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难题,努力发展、消除贫困人口更是每个国家需要肩负的历史责任,我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减贫任务一直十分艰巨。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是中央早已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要条件。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深入健全和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同步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其主要致贫原因方面着手,确保做到因户帮扶、因人施策,将精准扶贫工作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确保扶贫政策真正惠及到农村低收入群体。

1.如何定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实际是相对于粗放式扶贫而言的,是指对于贫困地区环境有差异、贫困农户户情不一致的状况,合理运用针对性地有效程序,对帮扶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和脱贫方式。通常来讲,精准扶贫主要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而言,谁贫困就帮扶谁,谁贫困程度深就多帮扶谁,同时通过精准识别找准致贫原因,从而做到在制定精准帮扶措施时具有针对性,实现精准、高效脱贫。

2.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30多年来通过扶贫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基层贫困群众底数不准确、情况不明确、帮扶缺乏针对性、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精准的问题一直比较明显。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就会出现“贫困群众是谁、为什么贫困、如何针对性地帮扶、帮扶效果如何体现”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扶贫工作伊始并未考虑到建立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因此在面向贫困群众开展具体帮扶工作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许多盲点,导致一些真贫困、确需帮扶的贫困群众无法得到有效帮扶。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扶贫开发工作势必要向精准方面转变。

3.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得到保障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目标,则是我们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中的首要目标。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3个具体目标:一是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二是贫困县全部脱贫脱帽,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到2020年,要确保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携手并进,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向7000多万贫困人口做出的庄严承诺。

从2015年到2020年,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想要实现7000多万人口脱贫,就意味着平均每年要实现1170万人脱贫,平均每月实现100万人脱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难度极高,想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未曾经历的艰难考验。

4.如何实施精准扶贫

4.1 实施精准扶贫要识别精准

开展精准扶贫扶贫工作,首要目标就是要把贫困对象搞清摸准,把家底盘清,对象把握不清、不准,就谈不上实施精准扶贫。因此,做好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贵州威宁县在扶贫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实践效果很好,我省2017年开展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就是借鉴“四看法”,对贫困户进行入户摸底,对贫困对象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了然、一目了然,确保扶贫对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为后续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4.2 实施精准扶贫要帮扶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要找准“贫根”,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就需要我们贫困户家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入户、谈心交心等方式,逐户排查、摸索,明确了解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收支情况、贫困原因、脱贫意向和帮扶需求,分类帮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和扶贫措施,做到因户因人施策。与此同时,还要结合贫困家庭实际状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开展精准到户产业帮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转变贫困户思维定势,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将家庭小规模经营向程式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方面转变实现高效、可持续脱贫,提高帮扶工作成效。

4.3 实施精准扶贫要管理精准

实施精准扶贫覆盖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满盘皆输,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就需要做到精准管理,做好“绣花功夫”。要建立完善帮扶对象信息工作台账,加强精准扶贫动态监测,及时跟踪建档立卡帮扶情况,确保帮扶措施有效、持续,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既定任务。县(区)、镇(乡)两级党委政府,作为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主体,承担具体扶贫工作,在扶贫队伍建设方面应提高重视程度,确保扶贫工作力量充沛。事实证明,精准扶贫工作始终离不开的还是一支精明能干的扶贫干部队伍。因此,在后续扶贫工作中,要持续强化扶贫脱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加强扶贫工作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圆满完成既定脱贫目标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4.4 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机制

全面摸清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收支状况、生活困难、致贫原因等,并将其进行归纳分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完善“四大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完善贫困对象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建档立卡实时监测、动态调整机制,精准化识别,建立健全贫困人口退出、识别和剔除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及时将死亡、外嫁、分户等以及不符合建档立卡识别标准的人员从系统中剔除,同时通过村评议、乡公示、县公告等一系列新识别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户纳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做到建档立卡人员信息及时更新,做到实时动态调整,为持续确保扶贫工作精准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完善结对帮扶机制。按照上级要求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对建档立卡实行帮扶包保责任制,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帮扶责任人要严格落实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深入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措施、制定脱贫规划,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同时要加强项目、资金等帮扶措施落实监管力度,做到“一对一”结对帮扶,要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确保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三是完善企业项目带动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实施推进扶贫财政奖补项目,通过书面协议或签订合同,集中开展高效扶贫产业项目。针对一些缺乏生产经营启动、运行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国家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提供项目资金,鼓励贫困户开展创业。鼓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充分利用上级奖补资金,支持经济薄弱、缺少集体收入的农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养殖业、建设标准化厂房等,通过合作社、发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达到“乡镇得税金、村集体得租金、农民得薪金”的目的。另一方面,针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还可以通过企业带动,实施入股分红,将资金入股到成长性好、产出效益高、履约能力强的企业当中,每年领取分红收益,从而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缺技术、缺市场、缺少村集体经济无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

四是完善扶贫资金利用与监管机制。严格按照“项目跟随规划,资金跟随项目,监管跟随资金”的基本原则,制定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资金运作和监督管理机制,将扶贫资金全部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和专款专用,从根源上杜绝挤占、挪用、套取扶贫资金。同时,要不断完善扶贫项目资金运作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机制,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优化资金配置,增强扶贫资金使用成效。

2019 年全国约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000多万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圆满实现了年度既定脱贫目标。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今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按照既定目标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户精准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