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字、词、句的辨析

2020-01-11吴永亮

现代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媒体辨析

吴永亮

摘  要:每次重大事件发生之时,都必然会引起各种媒体的高度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字、词、句的使用频次会相对较高,其中,关键字、词的读音正确与否、含义表达范围的扩大与缩小、感情色彩的把握精准与否等,都会影响到语义、语境的表达效果。着重围绕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字、词、句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辨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讨论。

关键词:媒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辨析

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世人的强烈关注,媒体(包括自媒体)也冲锋在前,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自然避免不了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字、词、句,它们也成为大家所关注的对象。本文拟对这些字、词的形音义进行辨析,并欢迎各位方家参与讨论。

一、相关字

(一)相关字的用法

1.瘟和疫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瘟”“疫”这两个字。

“瘟”为形声字,从疒从昷(表声)。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经瘟役则不畏。”《集韵·魂韵》:“瘟,疫也。”可见,“瘟”的本义为瘟疫,中医指人或动物的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其中,“昷”这个部件为会意字。《说文解字·皿部》:“昷,仁也。从皿,以食囚也。官溥说。”[1]意思是拿食物给囚徒吃是一种仁慈的行为,因此,古代汉语中,“昷”通“温”。段玉裁注:“凡云温和、温柔、温暖者,皆当作此字。温行而昷废矣。”[2]古人以“昷”作“瘟”的声旁,其实可能暗含着瘟疫将人们困于家中之意,用当下的话说就是“宅在家中”,同时也可能是提醒众人当瘟疫来袭时,尽量待在家中不外出,以避免传染。

“疫”为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作“”,像一张病床。《说文解字·广部》:“疫,民皆疾也。从疒,役省声。”所谓“从役省”,是指役从彳,彳即道路,寓示流动,引申指流行;役省去彳就成了殳,但疫仍从役表声。可见,“疫”会病毒迅速蔓延意,其本义是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就此而言,我们现在常说的“抗击非典疫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有其字源理据的。“疫”的部件“殳”,为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有的在顶端装上刺球和矛。“殳”的甲骨文像手持一长把圆头兵器,会投掷之意。殳就是投的本字。由“殳”构成的汉字,大都悲壮惨烈,如“殴、疫、殁、毁”等。此外,与“疫”同义的还有“”字,《汉语大字典》(第2版)曾收录此字。

就产生时间来看,“疫”字出现较早,“瘟”字则出现较晚。“瘟”“疫”两字的使用情况也曾出现波折与反复。由于“瘟”与“温”的读音相同,比较容易识读,而“疫”的部件“殳”不易认读,其识读的难度相对加大。因此,当“瘟”出现后,“疫”字逐渐被人们所冷落。1958年,毛泽东同志从《人民日报》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曾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一时间,“瘟神”走下神坛,进入普通百姓视野,“瘟”字的“知名度”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当2002—2003年非典流行,尤其是当下新冠肺炎流行后,“疫”字的出现频率显著飙升,把“瘟”又远远抛到身后。同时,从语体的使用来看,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瘟”成为人们口语语体中的首选,如发瘟、猪瘟等;“疫”则主要在书面语言中使用。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普遍提升,现在用“瘟”显得有点“老土”而被冷落,“疫”则由于显得有知识含金量而“独领风骚”。当然“瘟”也不甘寂寞,偶尔会与“疫”组合为“瘟疫”露一下脸。

2.戴和带

在疫情期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强调出门要戴口罩。不过,一些社区、商家等所张贴的宣传语常写成“带口罩”。

“戴”的初文为“異(异)”。“異(异)”字甲骨文作“”,为双手举物于头的形象,意为以头顶物。也有说是双手将蒙面道具戴在头上,人的形象遂发生变异。由于词义起了分化,后来就给“異”加上声符“(读灾)”,于是成为“戴”。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云:“甲文異字作人头上戴物,两手奉(捧)之之形,異盖戴之初字。戴从声,加声旁耳。”[3](P208)

“带”为象形字,甲骨文作“”,像人捆扎衣服的腰带。古人的腰带有两类:一种是皮制的革带,用以悬佩;一种是丝制的束缚外衣的大带,围在腰间,结在身前,称作“绅”(绅士即由此而来)。后引申泛指各种带子或带状物,又引申出携带、随身拿着等义。

“戴”是指把东西加在能发挥其功能的身体的某一部位上,其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如戴眼镜、戴项链、戴手表等。“带”在表示携带、随手拿着等义时,其物体一般没有固定位置。

由于口罩是加于鼻和嘴之上,带子固定在耳根上,显然要用“戴”。而“出门带口罩”则是说出门时将口罩放在衣兜或手提包里,为戴口罩作准备。

3.舱和仓

在这次的武汉战“疫”中,那些由体育馆等场所改建的方舱医院,为何用“舱”而不用“仓”?

“仓”与“舱”都可以表示存放物品的地方。两者的区别是:仓用于陆地上,通常为固定的,如仓房、仓库等;舱,一般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如船、飞机、火箭)中的空间,如机舱、船舱、驾驶舱等,通常是移动的。

方舱起源于美国,均配有载车,广泛应用于美军机动指挥系统、医疗、后勤保障等。由于方舱医院是临时性的,具有流动性,所以写作方舱。

(二)相关字的读音

1.新冠肺炎的“冠”

(1)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正在全球快速蔓延。(《人民日報》,2020-04-10)

冠是多音字。读guān时,本义指帽子,如冠冕、衣冠;引申指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如树冠、鸡冠。读guàn时,指戴帽子,如沐猴而冠;还从帽子戴在人体最高处引申指位居第一,如勇冠三军,并特指第一名,如冠军。

冠状病毒因形状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这种球形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突起,看上去像凸起的中世纪欧洲王冠,遂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因此,“冠状病毒”中的“冠”应读guān。与此类似的还有冠状动脉,它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几乎环绕心脏一周,恰似一顶欧洲王冠。因此,“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的“冠”也读guān。

2.当天的“当”

(2)截至当地时间8日18点,8日新增的133例死亡病例大部分来自当天开始被封闭的伦巴第大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20-03-09)

当是多音字。读dāng时,义项之一是用作介词,意思是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如当年、当日等。读dàng时,指事情发生的同一时间,当天,指本天、同一天;与此相似的还有“当年、当月、当日、当晚、当夜”等。

当天,是一个时间名词,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过去发生某个事情的那一天,这里的“当”读作dāng;二是表示本日,同一天,这里的“当”读作dàng。例(2)中的新闻,如果是8日18点至24点播出,那么,“当天”应读作dàngtiān;如果是8日24点以后播出,那么,“当天”只能读作dāngtiān。同理,“当日”“当月”“当年”等中的“当”,也有两个读音,需要认真加以区别。

3.无创的“创”

(3)这天早晨,孙斌给患者拔了管,改为无创吸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20-03-19)

创是多音字。读chuāng时,用于伤口或使对方受伤,如创口、重创敌军。读chuàng时,用于刚刚开始做,初次做某事,如创举、独创。因此,“无创吸氧”中的“创”应读作chuāng。

4.供应的“供”

(4)增加供应就是增强抗击疫情的战斗力。(《人民日报》,2020-02-02)

供是多音字。读gōng时,意思是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如供应、供求、提供等。读gòng时,意思是供品(注意与贡品不同),还指受审者陈述案情,如口供、供认等。因此,“供应”之“供”应读作gōng。

从以上用例可以看出,当该字为多音字时,往往会造成误读,上述四例都是一声与四声之间发生变化。因此,当遇到多音字时,我们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语义,三思而后“读”。此外,由“新冠肺炎”的读音,又联想到当年由毒奶粉事件而引出的“三聚氰胺”的读音。当时,许多人可能是受“青”的影响,把“氰”读为qīng,其实应读作qíng。“氰”不是多音字,是人们“秀才不识字,只读半边音”造成的结果。

二、相关词

(一)相关词词义辨析

1.暴发与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4]中,“暴发”与“爆发”的注释是有所变化的。其中,在第1、2版中的注释是一样的:

【暴发】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户。突然发作:山洪~。

【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的质变,例如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现汉》第3、4版的注释在第1、2版基础上进行了微调,主要是在“爆发”的义项后予以举例说明:……:火山~。……:~战争。

在《现汉》第5、6、7版中,对两词的的注释是一致的:

【暴发】动 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户。突然发作:山洪~。

【爆发】动 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火山~。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革命|~战争。

可以看出,《现汉》对“暴发”一词的解释基本上没有变化,而“爆发”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大。从第5版开始,删去了“(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这一义项,并将原来的义项进行整合。

关于“暴发”和“爆发”的区别,学界也有不同看法。郝铭鉴在《“暴发”和“爆发”》一文中指出,“暴发”和“爆发”的区别在于一个“火”字,一个无火,一个有火。凡是和火有关的,一律用“爆发”:火山爆发(熔岩喷浆,地火奔突);战争爆发(枪炮齐鸣,弹火纷飞);夫妻吵架(疾言厉色,心火燃烧)……无论是自然之火,还是社会之火;是有形之火,还是无形之火,只要与“火”相关的,使用“爆发”就确定无疑。与火无关的,则用“暴发”,如山洪暴发、各种传染病的暴发等[5]。

言内的《“疫情暴发”还是“疫情爆发”?》却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作者指出,从突发性来说,这次疫情当然可称“暴发”。不过,如果考虑其猛烈性和重大性,那么称这次疫情为“爆发”,恐怕会更加合适。“暴发”是状中结构,而“爆发”则是连动结构。“火山爆发”是先爆裂后迸发,“疫情爆发”亦可类比为先突发再扩散,但是“疫情暴发”却没有连动的含义。可以这么说,疫情的“爆发”具有突然发生、持续扩散的特点,而疫情的“暴发”只有突然发生的特征,显然是前者更为猛烈[6]。

一石激起千層浪,对言内的观点反对者有之,赞成者亦有之。其中,《读者》杂志对“疫情爆发”与“疫情暴发”的使用颇有意思。试看《读者》中的有关用例:

(5)疫情爆发后,林爸爸所在的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治疗医院。(《在抗疫前线的父母》,2020年第6期)

(6)压仰已久的消费热情如洪水般爆发。(《当疫情结束之后》,2020年第10期)

(7)举个例子,在韩国、日本疫情暴发的时候……(《帮助别人才是文明的起点》,2020年第11期)

(8)疫情暴发后,我一直闭门在家,看书成为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燃烧的蜡烛》,2020年第11期)

可以看出,在《读者》2020年第6期《在抗疫前线的父母》一文中,全部用的是“爆发”;第10期《当疫情结束之后》一文有“压抑已久的消费热情如洪水般爆发”,将“洪水”与“爆发”进行有效对接;第11期《帮助别人才是文明的起点》《燃烧的蜡烛》等文中,则全部改为“疫情暴发”。至于《读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其中的内情就不得而知了。

笔者对此的看法是,将“爆发”与“暴发”作为全等异形词处理,并以“爆发”作为推荐词条。

2.志哀与致哀

(9)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新华社,2020-04-03)

《现汉》(第7版)对“志哀”“致哀”的注释如下:

【志哀】动 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静默~|降半旗~。

【致哀】动 对死者表示哀悼:向死难烈士~。

“志”与“誌”本为两个字。志,形声字,从心从士(表声)。本义为志向、志愿、志气、意愿等。誌的本义为记住、记忆,如“永誌不忘”;由此引申为记载、记录等,如雜誌。1955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誌”被认定为是“志”的异体字,从而被淘汰。文学史上的“志怪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的“志”都是记的意思。这个“志”本是动词,后来也可用作名词,指记事的文章或书籍,如地方志、《三国志》。“志哀”中的“志”应是“誌”。志哀在强调用某种方式表达哀悼时,还包含有另外一层含义,即提醒大家要牢牢记住。同时,这种表达方式有很强的集体性质。

“致”的本义是送达。致哀偏重于表达之意,就是用语言传达对某人逝世的哀痛之意,或亲临告别现场表示哀悼,而不偏重于牢牢记住之意。在出席追悼会时,向死者表示哀悼,必须用致哀。

在全国性哀悼活动中,当下半旗、汽笛鸣响时,人们肃立zhì哀,到底是该用“志哀”还是“致哀”呢?笔者认为两者都可以。如果想要强调方式的话,就用“志哀”;如果想强调对死难者表达哀痛之情的话,就用“致哀”。

3.狙击与阻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媒体称这是一场“狙击战”。例如:

(10)*坚决打赢抗击疫情狙击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射阳文明网标题,2020-03-19)

(11)*助力抗击疫情狙击战,百度用AI、大数据技术多举措持续发力(IT资讯网标题,2020-01-31)

一般认为,“狙”的本义是指猕猴或犬。《说文解字·犬部》:“狙,玃属。从犬且声。一曰狙,犬也,暂啮人者。一曰犬不啮人也。”因为狙喜欢突然向人袭击,所以狙击指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狙击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与狙善于袭击的行为具有一定相似性,由此发生了语义的映射。

“阻”的本义是险。《说文解字·阜部》:“阻,险也。”由此引申出“阻止、阻挡”义。阻击就是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它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前一段时间,全国驰援湖北,会战武汉,有力地阻止了疫病的扩散,有效地阻断了疫情的发展。因此,这理应是一场阻击战,而非狙击手单兵作战。

4.截止与截至

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便是每日一次发布的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以及死亡、重症人数。媒体在报道当日或累计数据时,常常将“截止”和“截至”相混淆。例如:

(12)*今日疫情日报:截止4月1日24时,四川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54例,治愈出院537人。(新浪网,2020-04-02)

截止(zhǐ),指到一定的期限停止。它是不及物动词,作谓语时,时间名词须出现在“截止”之前,而不能直接出现在“截止”之后。如果时间名词出现在“截止”之后,还需要加“到”“于”等词语,如:“截止到今日共有6人报名”“报名截止于3月15日”“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10日”等。“截止”也可以作定语,修饰“日期”“时间”等,如截止时间、截止日期等。截至(zhì),相当于截止到。截至后须跟名词性成分,主要是时间名词。如:“截至5月5日”“截至今日”等。

从语义上看,“截止到”=“截至”。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截止”即到此为止,“截至”是指還要继续。因此,“截止到”可以讲,但“截至到”就是叠床架屋了,因为“至”就是“到”。在例(12)中,“截止”应改为“截至”或“截止到”,因为疫情并未结束,统计仍会继续。

5.度过与渡过

“度”与“渡”,曾让很多人苦恼“过度”。有许多媒体也将两字相混淆。例如:

(13)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如何渡过难关“逆流而生”?(《经济日报》,2020-06-13)

在表示经过义项时,“度”的对象是时间,如度日、虚度年华、共度良宵等;“渡”的对象是空间,如横渡黄河等。渡本义与渡河有关,《说文解字·水部》:“渡,济也。从水度声。”后引申出比喻义“跨过前方障碍”,“渡过难关”正是用其比喻义,是“跨过难关”的意思。

笔者2006年到《咬文嚼字》杂志社参加培训时,授课老师曾提到区分“度”与“渡”的小窍门:当你想过不想过都得过,那就用“度”;当你想过就过,不想过就不过,那就用“渡”。试想一下:面对难关,有坚定毅力的人,会迎头而上克服一切困难,而退缩、妥协之人就会止步。因此,“渡过难关”是正确的。

此外,还要注意“过度”与“过渡”。过度,形容超过适当的限度,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过度放牧、悲伤过度。过渡,则是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如过渡时期、过渡地带、过渡政府。

6.启用与起用

(14)*香港方舱医院今日在亚洲国际博览馆起用。(好看视频,2020-08-01)

“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通常是第一次使用)的场合,如“火神山医院启用”“公章于今日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的语境,如“起用新人”。“启航”与“起航”,同“启用”与“起用”有相通之处。因此,例(14)中的“起用”应改为“启用”。

7.必须与必需

(15)疫情期间“八必须”“八不准”要记牢。(看点快报,2020-03-02)

“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研发出抗击新冠疫苗”。“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接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如“必需品”等,也可以单用。

8.攻坚与“攻艰”

(16)交通运输保障有力,坚决打赢疫情联防联控“攻坚战”。(《大众日报》,2020-02-12)

“攻坚”意为攻打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如攻坚战。也比喻努力解决某项任务中最困难的问题。这次抗击疫情既是一场全民阻击战,又是一场全民攻坚战。今年也是全面实现脱贫工作的收官之年,虽然任务很艰巨,但只能称作“攻坚战”,而不能写作“攻艰战”。《现汉》收录了“攻坚”“攻坚战”,而没有收录“攻艰”,这是正确的。

9.凯旋与“凯旋归来”

随着湖北疫情防控形势逐渐明朗,驰援一线的医护人员已有序撤离,“凯旋”一词也扑面而来。例如:

(17)*白衣战士即将凯旋归来!(看点快报,2020-03-18)

“凯旋”是胜利归来或战胜归来、获胜归来的意思。既然“凯旋”已包含归来的含义,便不必在“凯旋”之后“画蛇添足”了。当年的电视剧《凯旋在子夜》,其名称就非常贴切。

汉语中的成语以四字为主,这是国人数千年来逐渐养成的使用习惯。而“凯旋”仅两个字,似乎难以完全表达对英雄归来的赞美之情,如某位领导在迎接抗疫英雄回来的大会上说,“欢迎大家凯旋”,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胜利凯旋”“凯旋归来”就有了生存空间。有学者将这类词语归为“脱义修辞”,即有些字词的古义今已不用(是语言化石)或鲜为人知,在今人的话语中为凑足音节、读着上口(一般凑成四字格),将其义虚化而保留下来。如“这事涉及他”,就不如“这事涉及到他”说着顺口。对“胜利凯旋”“凯旋归来”这类词语,作为媒体人应尽量避免使用,但在大众口语中使用的话,我们也不必去过分指责。

10.综合征与“综合症”

(18)*纽约多名儿童患多系统炎症综合症 或与新冠肺炎相关(凤凰网视频,2020-05-11)

在医学上,“症”指症状,如头痛、视物模糊、呕吐等,是病人能感知的不适;“征”是体征,特指在医生检查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如心脏病患者心脏的杂音。

“综合征”的“征”,除了有现象、迹象的意思外,还有特征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了“一群”或“一系列”的特征性表现,才能把不同的症候群(注意不能写作“征候群”)区分开来。相反,凡是病因相对清楚,症状、体征又多相对集中于单一系统的疾病,一般便不宜再冠以“综合”字样,也不宜称之为“征”,而应直接命名为“某某症”。因此,医学界只有“综合征”,而没有“综合症”。

11.勠力同心与戮力同心

在抗击疫情期间,“勠力同心”一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标题和报道中。不过,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少媒体都写成了“戮力同心”。例如:

(19)*疫情面前戮力同心(《潇湘晨报》,2020-02-09)

“戮”的本义为杀,《说文解字·戈部》:“戮,杀也。从戈翏声。”“勠”的意思是合力、并力,“勠力同心”是指把力量合并起来,心往一处使,即团结一致。《说文解字·力部》:“勠,并力也。从力翏声。”段玉裁注:“《左传》、《国语》或云勠力同心,或云勠力一心,皆谓数人共致力……古书多有误作戮者。”因为古时“戮”与“勠”相通,所以“勠力同心”也可以写作“戮力同心”。

1955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勠”列为“戮”的异体字,其所承义项均为“戮”所代。2013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实施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勠”被确认为规范汉字,“勠”得以“起死回生”。《通用规范汉字表》已发布7年,现在仍有人写作“戮力同心”,则说明执行规范不够彻底。

12.白衣执甲与白衣为甲

在疫情暴发初期,“白衣执甲”“白衣披甲”的出现频率很高。例如:

(20)*“白衣执甲”,临沂10位英雄今朝凯旋。(大众网,2020-04-05)

(21)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人民日报》,2020-09-09)

曾有学者对“白衣执甲”的用法提出质疑:如果“白衣”是指白大褂,那么它怎么能执甲和披甲呢?如果用“白衣”代表医务工作者,那么他们又是执的什么甲、披的什么甲呢?于是,“白衣执甲”“白衣披甲”悄然变为“白衣当甲”“白衣为甲”,并最终确定为“白衣为甲”。由此看出,很多新兴词语也都是有一个产生、发展、确定的过程的。

(二)相关词的情感精准度

1.消杀

(22)7名队员一天消杀10所学校及幼儿园(《齐鲁晚报》标题,2020-02-26)

“消杀”是消毒杀菌的缩写,也可以理解为“消灭杀掉”的简写。看到这则标题,总让人心生不安,如果改为:“7名队员一天给10学校及幼儿园消毒杀菌”,效果就要好得多。在这一特定环境下,人们对疫情本来就心有余悸,“消杀”这类字眼还是少在媒体上出现为好。

2.“床等人”

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分别落成,尤其是多家方舱医院建好后,有的媒体是如下报道的:

(23)实现了从居家隔离到集中收治、“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转变,扭转了疫情防控的被动局面。(《中国青年报》,2020-04-02)

事情本来是件好事情,这段表达也简洁对称,但是“床等人”含有“虚床以待”的言外之意,有点期盼人(可以指病人,也可以指健康人)到来的感觉。如果改为:“实现了从……‘病人等床到‘床等病人的转变”,可能会更具有人文关怀。

3.“逆行者”

(24)向战“疫”中的“最美逆行者”致敬!(《人民日报》,2020-04-04)

这里的“逆行者”“最美逆行者”,是对驰援武汉乃至湖北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其他方面的人员的褒奖。《现汉》(第7版)对“逆行”的解释是:“(车辆等)反着规定的方向走:单行线,车辆不得~”。“逆行”本是一种错误行为,如今用在出征勇士身上,的确是有些不妥。如果把“逆行者”改为“前行者”“奔赴者”,可能会更为妥贴一些,尽管这两个词语的情感浓度要比“逆行者”低一些。因此,在許多重要讲话与正式评论中,常用“逆行出征”,而不说“逆行者”,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三、相关句

这里,主要是对“抗击疫情”这种句法有没有语病进行分析。

自新冠肺炎肆虐以来,“抗击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等,成了媒体的高频用语。有学者指出,这些说法是有语病的:“情”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的总体状况;“疫情”即瘟疫发生和流行的状况。“抗击”“阻击”“防控”的应该是“疫病”,怎么会是“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状况”呢?

这些说法,从学理上其实是完全可以解释得通的。“抗击”“阻击”“防控”为及物动词,要求带一个事件宾语。这类宾语可以由小句充当,如“防控传染病流行”,其中的“传染病流行”就是一个小句。在具体语用中,小句宾语的谓语部分可以省略,而将其表述为“防控传染病”。小句宾语虽然转换成名词宾语,但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从语义上分析,“传染病”本身便含有“流行”之义。这是词项合并的内在动因。因此,“抗擊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其实就是“抗击疫情加重(蔓延或肆虐)”“阻击疫情加重(蔓延或肆虐)”“防控疫情加重(蔓延或肆虐)”。在这里,“加重(蔓延或肆虐)”已被“疫情”所合并。可见,“抗击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等说法并没有语病,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

每当重大事件发生之时,都会引起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与追踪报道。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字、词、句的使用频次会相对较高,其中,关键字、词的读音正确与否、含义表达范围的扩大与缩小、感情色彩的把握精准与否等,都会影响到语义、语境的表达效果。本文主要是围绕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字、词、句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归纳、辨析,以期为今后遇到类似重大事件时,如何做好相关报道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前辈时贤的大量论著,恕不一一具名,谨此一并致谢。同时,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再加上一些观点仍没有最终定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3]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至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983/1996/2002/2005/2012/2016.

[5]郝铭鉴.“暴发”和“爆发”[J].咬文嚼字,2017,(4).

[6]言内.“疫情暴发”还是“疫情爆发”?[J].咬文嚼字,2020,(4).

猜你喜欢

媒体辨析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辨析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正误辨析一例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