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访,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2020-01-11邓建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3期
关键词:科任家校班级

邓建鹏

家访作为学校德育的常规工作,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体现家访的有效性,在家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呢?笔者认为,要坚持家访的长期性、注意家访的及时性、运用好家訪的便捷性,加强家访的团队性。

一、坚持家访的长期性

坚持家访的长期性,其目的就是要把家访纳入常规工作,要求有计划地进行,提高家访的有效性。作为科任教师或班主任切忌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或是纯粹为快速完成任务,蜻蜓点水式进行。作为教师,要用利用好家访的机会,深入学生家中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家访过程,就是与家长面谈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家校的表现等等,最后形成共识,实现教育引导的目的。

家访需要执着的坚持,建议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家访对象,长期下来,熟知全班学生情况,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长期家访足以显现老师的专业与诚心,而让家长感动,家校从此建立良好关系。

二、注意家访的及时性

我们以往总习惯于听号施令,当学校有家访任务安排才想起家访这件事儿,工作被动。有经验的班主任通常发现班上某些学生思想学习纪律出现异常的苗头,及早进行家访,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班级工作预防为主,避免问题发生或事态严重了才出手,这会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把事情消除在萌芽状态,及时家访十分必要。如,正值酷暑,不少学生心里痒痒,蠢蠢欲动,想到大河或水库畅游一番。预防溺水,珍爱生命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班主任不能掉以轻心。针对部分学生家离江河较近,班主任可利用休息时间及早家访,一方面能了解检查学生假期学习并给以指导;另一方面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这样的家访更显现出班主任对学生无时不在的牵挂关心,让家长感动,配合做好监护职责。

三、利用电访的便捷性

电访属于家访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的联系方式变得多样且方便快捷。这为家访工作从单一的走街入户、约谈传统模式扩展到可以利用微信、手机等方式进行,成了我们较为常见的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电访是一项教师及时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家校双边的家访方式。如,某学生今天早上迟迟未到课室,班主任迅速一个电话打过去,便直接可以联系到家长,知晓迟到或未到校的原因。电访突破了传统家访的种种局限。现在各班纷纷建立起班级微信群,每天“热闹极了”。学校或班级的信息,作业布置与完成情况等,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发布,家长可以及时了解班级及小孩学习动态,效率提高了,密切了家校的联系,形成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齐抓共管”。

四、加强家访的团队性

团结就是力量,每个班级把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凝聚起来,形成家访团队,让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关心,还有科任老师的关爱。如,今年笔者任教的九(1)班,班主任曾老师深谙其道,她在开学初就建立了一个特别的群,这个群里的成员是班上的科任教师。曾老师开学初就制定出班里的家访任务——对班上的所有学生要进行一次普访;针对个别学生要长期跟踪性家访。在曾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每次家访科任教师全部到位。如,寒假期间曾老师组织了一次家访活动,每到一处,各科任教师认真检查学生假期作业,并分别针对本学科的问题提出建议要求,这让学生能够全面知道自己各学科的存在不足,及时地改进。后来跟踪性回访,发现该学生各科进步明显,学习更有信心。事实证明,团队家访对指导纠正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极为有利。

家访,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密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德育部门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我们只有坚持它的长期性、注意它的及时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的有效性,在家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猜你喜欢

科任家校班级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同伴合作 互利共赢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