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标》指导下英语专业本科翻译分层教学探微

2020-01-11朱珠

文教资料 2020年25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国标人才培养模式

朱珠

摘   要: 本文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研究探讨英语专业本科“英语专业+学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翻译分层教学实践,为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英语及翻译人才提供参考。通过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有机融合,支持“英语专业+学科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翻译教学   翻译分层教学

一、 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我国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国标》对英语专业及翻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反映了新趋势,提供了新动力。为了更好地落实《国标》,各高校英语专业纷纷探索《国标》原则下既能充分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符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学科方向”就是其中颇具特点的培养模式。在“英语专业+学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下,将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翻译相关教学的分层设计,符合人才分类卓越的培养特色,是本科英语专业及翻译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与探索。

二、“英语专业+学科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国标》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南》的具体实施方案,“是高等学校制定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1](129-131)。

“英语专业”,即本科英语专业(或称英语语言文化专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标《国标》中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学科方向”,指在本科英语专业下设置多个学科细分方向,如翻译方向、语言学方向、文学方向等,制定各方向培养目标,构建学科方向人才培养体系,开设方向性课程,培养在相应学科方向有突出能力的英语专业本科人才。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的培养模式包含两个主要阶段: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以英语语言学习为主,强化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训练,同时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知识课,提供“大英语”博雅教育;三、四年级为进阶学习,除了少量进阶语言课程外,还设多个英语学科方向模块,按学科方向分流学生,按照学科方向培养体系分类培养在学科方向有突出能力的人才。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的培养模式通过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聚焦多个专业方向,通过菜单式英语技能课程模块、人文通识类课程模块和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联动,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跨文化思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国标》特别指明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标》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了相应阐述:“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2](92)

对比《国标》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科方向”的培养模式既注重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人文底蕴和语言基础,又结合学生特长和意愿进行学科方向的拔高教学,有利于培育具有一定复合型素养的高级英语人才。

三、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一)何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教学翻译”最初的形式为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起源于中世纪拉丁语教学。拉丁语是当时欧洲文化教育、著书立说的国际语言,也是教会和官方语言,拉丁语是学校的必修课。当时就是用语法翻译教学法,也称为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3](70-71)。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结合当时机械语言学和心理学,为语法翻译法构建了理论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的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教学法不断演进和发展,至今依然很活跃。语法翻译教学法不再完全以语法规则为中心,而是把语法学习、翻译练习与交际场景紧密结合,强调在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语言。语言教学中,教师仍经常通过翻译练习讲解语法知识、比较语言差异、锻炼语言运用。“可以说,只要有外语教学,语法翻译教学法就是一种人们愿意采用的教学方式”[4](84-86)。

教学翻译是语言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属于教学法范畴,目的是“以译促学”,将翻译练习融入语言学习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外语。教学翻译既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又是检测语言学习效果的评估手段之一。

翻译教学聚焦翻译能力的建设,培养能够从事经济、教育、科技、传媒、政治、外事等领域国际语言服务工作的翻译人才。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南》中的翻译专业教学指南,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较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翻译专业知识、丰富的百科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胜任各行业口笔译等语言服务及国际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5](25)

(二)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对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与发展,如今已经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学科基础。翻译学习与语言学习存在显著差异,翻译从业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因此翻译需要专门教学。最早区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的是加拿大人让·德利尔(Jean Delisle),他认为教学翻译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身没有任何目的。此外,翻译教学不能完全依赖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语言教学以语言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翻译教学理论应该建立在对人类翻译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因为任何只研究语言含義的理论都无法了解人类翻译活动的方式”[6](40-45)。

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思维模式和心理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素养、教材等方面都有差异。两者的有机融合,满足“英语专业+学科方向”模式下的人才分类培养需求和学生兴趣及学习意愿,分层分类开展翻译相关教学,符合学习规律,符合人才分类发展的培养目标。

四、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各司其职、有机融合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模式下的翻译相关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传统教学翻译、改良版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本科阶段)。

(一)传统教学翻译

传统教学翻译又称语法翻译,即先讲授语法规则,后进行笔译练习。通过翻译练习对两种语言进行系统对比。此时,让学生进行两种语言切换和翻译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

传统教学翻译属于教学翻译,是英语语言教学手段之一,不是翻译教学的一个层次。语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能力。作为传统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习得语言。

(二)改良版教学翻译

改良版教学翻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在语言学习阶段的外语和母语互译练习中尽可能摆脱词句互译,增加交际理念,在练习中提供交际人、交际背景等信息,逐渐从语法和词汇翻译对比过渡到简单的符合交际要求的陈述句翻译,或称篇章翻译,例如同样一句话在不同交际环境中的运用”[7](14)。

改良后的教学翻译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的“過渡地带”。“过渡地带中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纯为讲授翻译方法技巧而开设的翻译课程,而是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通过巧妙的安排将翻译的基本特点及部分翻译技巧、方法等适当融入课堂,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翻译……”[8](213-215)

不论是传统教学翻译还是改良后的教学翻译,都属于语言教学,嵌入本科一二年级教学体系中,与其他语言教学课程结合,以译促学,通过翻译练习促进语言学习。条件成熟时,可引入少量翻译技巧和方法,最终目的都是服务英语语言的学习。这个阶段的翻译教学不一定由翻译方向的教师完成,也不需要引入专门的翻译教材体系。

(三)翻译教学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译教学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初级翻译教学和中级翻译教学。有一点需要澄清,“翻译教学的层次划分原则主要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翻译心理学和翻译教学法原则的基础上”[9](146)。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差异并非翻译教学层次划分的依据。

翻译人才培养大致可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初为本科阶段基础型,中为翻译本科专业型,高为翻译硕士专业型。初级和中级属于翻译基本技能的学习、形成和提高阶段,高级则为翻译技能的自动化形成阶段”[9](147)。

1.初级翻译教学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非翻译方向”的翻译教学属于初级翻译教学,对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的翻译课,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翻译的一般知识和基础技巧,能够完成简单的口笔译任务。

2.中级翻译教学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教学模块是直接对标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路径而设置的,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与协同合作能力、跨文化跨学科理解与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扎实英汉语言功底,掌握翻译技巧,了解百科知识,能从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传媒等各领域国际语言服务工作的翻译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教学对标翻译本科专业,属于中级阶段的翻译教学。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南》中的翻译专业教学指南相关内容,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语言课程、技能课程、知识课程、实务课程、理论探究课程和翻译技术(机器辅助笔译、译后编辑等)课程。

刘和平将本科层次的翻译教学目标归纳为三大方面:(1)了解翻译的性质、形式、基本概念和认知过程。(2)培养双语思维能力,掌握翻译基本技能和方法。(3)实现技能培训与汉外语言提高的双重任务[9](147-148)。

“英语+非翻译方向”和“英语+翻译方向”同属翻译教学。就教学原则和方法而言,两者本质上有共性,但层次上有差异。由于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不同,能力基础有差异,两个层次的翻译教学在诸多方面都有不同,如培养对象、训练强度和难度、技能掌握程度、教学目标等,这些差异决定了教学大纲、课时量等都有分层和区别。但是这两个层次的翻译教学都需要采用专门的翻译教材体系,由翻译方向的专业教师承担教学,对标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开展教学。

综上所述,为了配合“英语专业+学科方向”人才分类卓越的培养模式,翻译相关教学应该分类分层、因材施教,服务于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具体分层如下表:

表1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翻译分层教学结构图

“应该承认,翻译人才需要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一般英语人才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10](11-12)。这也是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可以有机融合,互不冲突,有效服务“英语专业+学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当然,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只是翻译能力的部分而非全部。翻译学习的思维与单纯语言学习的思维是有本质区别的。翻译学习过程中更强调脱离语言形式理解深层意思,逻辑梳理,跨文化和跨学科思维凸显。翻译学习的心理因素有别于语言学习,非智力相关能力是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两者需要各司其职。共性奠定了两者融合的基础,差异决定了翻译教学分层的必要。

五、结语

“英语专业+学科方向”的培养模式旨在造就“英语+方向”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分类卓越,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发展需求。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有机融合与之高度契合,满足“英语专业+学科方向”模式下的分类需求和学生兴趣及学习意愿,符合教育和学习规律。通过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科学分层与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国标》体系下新时代英语人才和翻译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全球化时代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实践。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和分类卓越的培养路径,培养具有饱满家国情怀、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综合人文素质、宽广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11](21-27)。英语专业人才要实现分类卓越的目标,要求翻译相关教学科学分层分类,才能满足英语人才和翻译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更好地服务新文科、大英语的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1]庞宝坤,孙晨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13).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毛树渠.正确认识语法翻译教学法[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6).

[4]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育,2004(1).

[5]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6]刘和平.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从希拉克信函的翻译谈起[J].中国翻译,2000(4).

[7]刘和平.职业口译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8]瞿慧.教学翻译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12).

[9]刘和平.翻译学:口译理论和口译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10]何其莘.翻译与教学[J].中国翻译,2007(4):11-12.

[11]孟庆楠,罗卫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回归与展望[J].外语教育研究,2019(7).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国标人才培养模式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小学塑胶跑道“新国标”立项公示
山西老陈醋有了新国标 10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