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指导视角的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政教育探究

2020-01-11谢婉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2期
关键词:贫困生思政教育就业指导

谢婉

【摘要】高职阶段是帮助学生从学校顺利迈向社会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可以使他们以后更好的就业和择业。同时,贫困生作为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他们身心各方面获得有效锻炼,对于学生的长远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明确就业目标,提升教育实效,完善教育机制等方面简要阐述对高职贫困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就业指导  贫困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20-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高职贫困生作为就业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本身在就业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孤僻、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在高职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从个人职业规划,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等多个方面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指导,是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的一个必要课题。

一、加强高职贫困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贫困家庭的孩子必须要积极接受更高层面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本身在就业方面不具备优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贫困生自身突破就业困难的迫切需求

第一,就业心理过于急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情绪出现焦躁、顾虑、自我否定等消极心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常常手足无措,在就业方向上不明确等问题。

第二,对自身评价不足。很多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或将求职欲望设置过高,丧失恰当就业机会;或将求职欲望设置过低,在岗位上不能充分施展自身技能,进一步挫伤学生的进取积极性,最后又要面临再次择业跳槽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长远性发展。

此外,很多贫困生在职业道德素质、诚信、意志品质等原则方面不够坚守,一旦遇到挫折,就常常失去目标,使自己的就业更加被动,就业质量难以有效提升。以上种种问题都是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思政教育教师不仅要对他们的思政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要能够从促进就业的角度指导他们更好的学习和矫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品质。

2.扩大高职生就业市场的必然结果

高职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影响了高职生自身的发展,也同时对整个高职生就业市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高职生对自我的认知不明确,就业之后再进行二次的择业或跳槽,会使整个作业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高职思政工作和就业服务的开展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适应高职生自身和职业市场发展的双向需求,使贫困生能够更好的认知自我稳定就业。

目前整个社会环境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实现高职生的稳定就业,他们必须自身思想过硬,职业素质达标。同时,还需要稳步提升高职生对自身和工作的满意度,以更好地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贫困生思政教育开展可以更好地提升高职贫困生就业质量,帮他们明确未来就业择业的方向,实现高职生与目标企业之间的双向稳定接洽。因此,对高职生尤其高职贫困生开展就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是扩大就业市场的必由之路。

3.进一步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成效性的现实需要

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类贫困生数量更多,学生情况也更加复杂。首先,高职院校本身来自贫困地区的生源数量比较多,学生自身在学历层次及自我认知层面,会感觉比本科生或富裕地区学生要低一等,所以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常常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心理。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可以提升高职贫困生的心理自信,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具备更加豁达的心态。第二,生活的贫困也使贫困生成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压力,在就业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焦躁、目标把握不准确等各种问题。面对这一群体,高职思政教育一定要穩步扎实推进,避免因为方法单一、内容空洞或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影响高职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立足思政课堂,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能够使学生从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而且因为与他们未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所以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二、高职贫困生思政教育的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同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

1.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其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广泛存在于思政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就业指导课、团课、党课等多门课程之中,由不同的部门来分管执行。但这些课程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专门针对贫困生的思政教育内容比较少,对贫困生的帮助主要以经济帮扶为主,因为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开导,就会使贫困生的思政教育及就业指导缺乏力度,更不能有效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2.就业指导技术性较强缺乏有效心理辅导

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理论性比较强,覆盖的面也比较广泛。但是在就业技术指导的基础上,缺乏有效的心理辅导。困扰贫困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大多集中于心理层面,对于一些就业技术的指导,只能够帮助大部分学生实现稳定就业,而很难帮助贫困生突破他们自身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对贫困生急需的一些抗挫折教育、正确就业意识教育、积极就业心态教育等缺乏力度,这就使得就业指导教育偏重技术性,缺乏有效心理辅导。

三、加强高职贫困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对策探究

1.准确把握高职贫困生就业思政教育目标

对高职贫困生开展就业思政教育,必须要确立明確的目标。结合教学目标,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够使思政教育的效果有效突显。首先,要正确认知当前困扰贫困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还是他们的人生追求与自身能力不够匹配,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发展,还是说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够匹配。只有真正站在贫困生的角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研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够更好地落实以生为本,充分满足贫困生就业发展的思想需求。

结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统筹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性学生,贫困生就业开展核心能力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就业优势,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不断完善自身存在的一些劣势。调整贫困生就业的心态,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并迎合市场就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充分提升高职贫困生就业的综合能力。

2.提升高职贫困生就业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就业思政教育不仅要包括职业观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要能有效兼顾贫困生就业过程中面对的复杂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提升就业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从物资资助的角度帮助贫困生克服就业障碍。有效的物质资助可以帮助贫困生顺利毕业,在就业的过程中也能更具优势。其次,要能有效兼顾贫困生在接受外界资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卑、抑郁、压力过重等问题。通过有效的思政教育,帮助他们可以克服自身的窘迫心态。同时,引领他们以平等、尊重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中他人给予的帮助,并激发其奋斗意志,教育他们以后可以推己及人,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当前贫困的现状,并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可以向更加广阔的前景逐步迈进。教师和学生要给予贫困生充分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的自立自强。让他们充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社会实践,对贫困生开展就业思政教育,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够得到有效锻炼。

3.基于社会实践角度落实思政教育

高职阶段思政教育的开展,不止要从人文角度对学生实施必要的关怀,强化诚信教育、意志教育、奉献教育等,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逐步投入到社会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知自我丰富经验。锻造高职生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这比课堂灌输更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可以丰富高职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认知周围这个世界,防止他们在就业目标制定过程中存在过高估计自我,或过低贬低自我的现象。

很多贫困地区走出来的高职生,他们本身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了学习上,所以,对于外部环境的了解不是非常准确。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心理及即将面对的就业压力,学校组织思政教育时要积极探索引入更多实践环节,为高职贫困生的自我成长拓宽更多渠道。譬如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搭建起有力平台。首先,可以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贫困生参与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岗位见习活动,社会实践专业调查活动,以及相关专业的社会兼职,对接企业所能提供的一些勤工助学岗位等。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积极去锻炼自己,在心态、理念、思维才干能力等多方面积极成长。让高职贫困生能够更好地走出自我的小世界,到社会大范围中去认知岗位学会奉献,并在实践中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顺利过渡而铺路搭桥。

4.提供完善的高职贫困生就业创业平台

高职院校要能够有效整合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为高职贫困生顺利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如由学校出面与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供高职贫困生自主选择,使他们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充分发挥。此外,还可以对高职贫困生加强创业思政教育。让他们可以学会掌握自主创业的有效方式,并鼓励他们进行一些创业实践,为后续贫困生独立创业提供有效保障。推进情景教学、项目教学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有效的答疑解惑,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就业创业心态,成为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产业人才。

总之,加强高职贫困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政教育,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凸显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并针对性找好出发点和着力点,切实提升贫困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魏汐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之探索[J].祖国, 2018.

[2]刘兵.思政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9).

[3]陶红丽.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科技视界, 2015(30):257+323.

[4]刘京韬.思政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长江丛刊, 2017(009):220-221.

[5]袁春香,曹权.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01):41-44.

猜你喜欢

贫困生思政教育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