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八个统一”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

2020-01-11吴艳

文教资料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吴艳

摘   要: “八个统一”是思政課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思政课亲和力构建指明了方向,是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基本遵循,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应体现在教学内容亲和力、教学方法亲和力和教学原则亲和力三个方面。

关键词: “八个统一”   高校思政课   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1]并提出了上好思政课的“八个统一”要求,“八个统一”的要求给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构建指明了方向。“亲和力”是一个化学概念,指的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后被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亲和力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产生的前提是该门课程教学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学生为本。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界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秉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产生亲近感、亲切感和悦纳感,从而成为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力量。

教师、学生和课堂是构成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一般而言,学生会对教学进行价值评价,如果教学与学生的需要吻合,那么学生对教学就会接纳、亲近、喜欢、认同和接受。反之,则会产生疏远、抗拒、反感等心理行为。因此,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是必要的,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

一、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方面增强亲和力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是最重要的特征。对于教学而言,应该如何阐释政治性,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应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构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以学理讲政治,让政治具有理论的深度和高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专业课,不是单纯的政治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政治有政治性,作为思想课、理论课,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因此,思政课教学内容亲和力的构建要用学理讲政治,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都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具有科学性、理论性、逻辑性。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把握所讲知识点背后的理论性、逻辑性,把思政课的学理性讲清楚、讲透彻,学生才会深刻理解,才会懂得相应的道理,才会信服,才会支持和实践。思政课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达到铸魂育人的效果,才有实效性。用学理讲政治,用政治的“理”让学生亲近,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学生对真理的追求。满足学生对真理的渴求,通过这种方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学生才会悦纳接受,在这个基础上信服与实践。

(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具有特殊性。区别于专业理论课,思政课不仅仅是讲解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性。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知识,还蕴藏着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因此,构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用价值观涵养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应该摒弃过去思政课堂中重知识理论的讲解,让学生记、背知识点这种形式,挖掘知识点背后的价值性。课堂上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在讲清楚知识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时代特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认可我国的制度。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看待社会、国家,树立家国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感、使命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四有好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课教学内容亲和力构建应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把握知识背后的价值性,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三)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三因”理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内容紧贴社会现实,能够回应时代之问,贴近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在成长成才中的各类要求。因此,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我们认识时代、认识社会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看法、观点,影响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需求,不仅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更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敢于面对问题,批判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错误的思潮、观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问题,解答各种困惑,关心他们的成长,回应社会现实,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学内容。在批判的同时,还应该提出正确的观点,既要破又要立。对错误思想的批判,就是指出错误,提出正确的观点,用正确的观点武装青年学生。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敢破敢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二、在思政课教学方法上增加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法。这里所指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的实施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亲和力,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特征,具体可以表现为个性化、别具一格的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点。针对“00后”在校大学生的现状,我们在构建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亲和力的策略中,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一)坚持灌输教育和启发式教育相统一

灌輸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注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理论教授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主动探究理论知识,再将理论知识内化,转化为实际行动。列宁的灌输理论认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不应该是自发形成的,而应该是由职业革命家由外向工人灌输的。”[3]列宁的灌输理论对于今天的思政课教学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理论灌输,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授的思想、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进入学生的头脑和心灵,需要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让学生内化于心。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的理论灌输不等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而是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式,采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教学、专题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行启发式学习。我们在教学法亲和力的构建中,要把启发性教学作为理论灌输的重要方式。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课程的理论、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亲和力构建中应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知识性课程,具有政治性、学理性与价值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目标在于:“从教育对象实然和应然层面的政治素质出发,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4](122)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构建起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亲和力呢?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话语体系,变教材语言为教学语言,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接地气的话语开展教育教学,力求做到生动活泼,将晦涩难懂的理论讲得清楚透彻明白。其次,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后,教师在具体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坚持主导性,要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当然,在坚持教师主导性的同时,还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角度而言,就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效果的良好与否与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发挥作用紧密相连。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接收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亲和力。

(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4)马克思非常强调实践,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且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因此,在思政课教学方法亲和力的构建中,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讲理论,用理论培养和塑造人,还强调实践。所以思政课教学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理论,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在思政课教学中,各个学校要立足本地本校的实践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实践本身是在培养学生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感悟理论,创新理论,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有了实践,学生的参与度会增加,主动性会增强。从而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悦纳和接受这门课程,产生亲近感。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亲和力。

三、在思政课教学原则上也要注重亲和力

高校思政课教学原则指的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高校思政课教学原则是否有亲和力,主要表现为教学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否和谐、开放、具有人文性。要构建思政课教学原则的亲和力,就应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教材是统一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教学目标是统一的,但是各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形式是多样的,面临的学生也是多样的,学生有不同的或者多样性的需求。因此,思政课教学应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在坚持统一性的同时,坚持多样性。在思政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把握学生的多样性的、多层次的、多元的需要,通过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思政课堂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元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教学、分类指导,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满足学生个人成长阶段的需求。

(二)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求教学中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是一种合力,这种合力的构建需要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到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要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隐性教学资源,通过隐性教学手段,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思政课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创新载体形式,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强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新闻播音的亲和力分析与提高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