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2020-01-11邓景林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中学生

邓景林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陈家嘴中学 湖南常德 415600)

道德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结晶,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基本体系;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人格培养的前提及保障。全面推行新式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让这些知识伴随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一、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标准要求提高。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其科目名称由“思想品德”转变成“道德与法治”。这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要增强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知,为新时代培养“德法兼修”的接班人。

(二)法律板块重要性提高。中考不仅是检验学生努力程度的试剂,也是学生向梦想迈进的新篇章,还是精准传承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在中考中,有关于法律的命题所占比例也逐渐提升。因此,学生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认识法律,在不正当的行为面前,学会拿出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单一的理论灌输收效甚微。一些教师缺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识,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比较根深蒂固,仍然采用以往传统的方法。他们对于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即便举例,事例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出入,使得教学成效并不理想。

(四)教师的学科素养有待提升。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阶段不是一门主科。这就使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受不到重视,任课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点揉碎了讲解,甚至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左耳进,右耳出”,不能有效地突破“法律”教学这一难点。教师课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教学中培养法律意识的策略

初中阶段是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黄金期。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地从多维度着手,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法律学习不仅仅具有规范作用,更具有保护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新教法,激活热情。新课标的改革,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高度重视,学校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每一个学生对法律的热爱,帮助他们对生活中身边的小事采用合理的解决方法。这不仅巩固了学生从教材到实践的应用,也增强了学生为不平等伸张正义的勇气。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到生活社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课上法律知识制作宣传海报,为他人讲解法律知识。这样能有效提升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也可以将班级分成两组,分别是正方和反方,让它们根据对法律内容的积累,对生活中的某一案例进行答辩分析。教师还可以将法律知识作为竞赛内容,或者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有关于法律知识的小游戏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度重视。

(二)情景演绎,真实呈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融入知识技能和法治意识,在明确法律知识和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2]。例如,在教学“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生命与健康权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充分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判断自我生命健康是否受到他人侵害,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定情景演绎故事情节,让每一位学生为他人做法官,拿出正确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权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剧场的形式进行表演:中学生洪志兴(化名)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要从一栋正在施工的10层高楼旁边经过。施工工地没有设围栏。一天,当洪志兴回家经过此工地旁时,从施工大楼上掉下一块砖头,正好砸在洪志兴的头部。洪志兴当场昏迷过去,经过抢救,保住了生命,但是由于头颅出血过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对于洪志兴而言,人生将因此而改变,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依据此场景做出判断,把知识点引用到真实案例中。这样,学生在真实案例的演绎中能充分了解法律知识与概念,起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三)链接时政,以“引”代“教”。教师要在教学中摒弃旧模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期,教师陈旧的思维方法,不能调动课堂气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代的课堂要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政案例,以视频或者动画形式在学生面前放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让课堂形式多样化[3]。例如,在教学相关于“遵守公共规则”一课中,教师将知识链条以动态形式表现,更能说明教材内容的灵活性:2016年7月23日,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一家四口乘车来到东北虎园游玩,女子在东北虎园区内私自下车,被一只东北虎扑倒并拖走。下车为了救她的母亲被老虎咬死。幸运的是她保住了性命。教师通过视频动态的展现,引导学生应当从故事中意识到成年人应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要知道危险与否,要遵守规则。人一旦破坏规则,会导致自己和家人受到伤害,得不偿失。在日常生活中,“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交通规则,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交通规则还是有人不遵守,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事故屡见不鲜。当学生出现偏激的思维方式时,教师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法律则是德的基石。培养中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是当务之急。因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法律现象,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反思与改进的关键问题。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