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江红橙夏、秋两梢期柑橘木虱统防统治效果调查

2020-01-10黄勤知周立赖卢乃会

广西植保 2019年4期
关键词:红橙木虱虫口

黄勤知,周立赖*,卢乃会①

(1.广东省湛江市植物保护总站 湛江市 524088;2.湛江海关 湛江市 524000)

廉江红橙因其果大形靓、皮薄光滑、汁多化渣、风味独特等特点,被誉为“国宴佳果”,是廉江市独特的柑橘优稀品种、地理标志品牌[1-2]。近20 a 来,几乎5 a“周期性”一次的黄龙病侵袭,给当地红橙种植产业造成严重损失,红橙种植业者谈“黄”色变。

红橙黄龙病病原菌为韧皮部杆菌属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3],柑橘木虱为其唯一传病媒介[4]。已有研究显示,通过控制柑橘木虱的发生降低果园柑橘黄龙病初传播风险和次生传播机率,是提高柑橘黄龙病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5-6]。由于当前柑橘木虱防控药剂品种繁多,防效试验差异较大[7-10],防控方法和防治时机没有统一规范和操作,使柑橘木虱统防统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笔者选择近年来报道的防治柑橘木虱效果显著的农药——吡丙醚EC、螺虫乙酯SC和噻虫嗪WG 进行组合,通过在4个果园中对红橙夏梢期与秋梢期柑橘木虱开展统防统治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统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

1.1 采用材料

100 g/L 吡丙醚EC(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24 g/L 螺虫乙酯SC(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和25%噻虫嗪WG(江西海阔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柑橘木虱成虫监测黄板购自上海盛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2 应用地点

在廉江市4个果园进行,分别为青平镇坡禾地橙园(面积33.3 ha)、高桥镇坡督村委会橙园(面积34.7 ha)、石颈镇白泥村委橙园(面积40 ha)和石岭镇纤村洋塘水库橙园(面积35.3 ha)。4 个果园红橙定植时间分别为2011年、2013年、2014年和2014年。

1.3 施药方法

设计柑橘木虱药剂防控4 次,每梢期防控2次。夏梢期:第一次施药选用吡丙醚EC 1200 倍液+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第二次施药选用吡丙醚EC 1200倍液+噻虫嗪WG 1500倍液。秋梢期:第一次施药选用吡丙醚EC 1500倍液+螺虫乙酯SC 5000 倍液;第二次施药选用吡丙醚EC 1500 倍液+噻虫嗪WG 1800倍液。

采用手推式机动喷雾机(型号FT-160L(GX160))进行喷雾,树冠内外均匀喷施。喷雾机工作压力为1.5 MPa,喷药量为45~60 L/667m2,喷药液量以叶片有少量滴水为止。

1.4 调查过程与药效计算

1.4.1 调查时间

2016年6月18日(夏梢期始)开始调查各形态的虫口基数(卵、若虫和成虫)。6月20—22日第一次施药,药后3 d、8 d、15 d调查卵、若虫和成虫。7月20—23日第二次施药,药后3 d、8 d、15 d只调查若虫和成虫。

9月7日(秋梢期始)开始调查各形态的虫口基数(卵、若虫和成虫)。9月9—11日第一次施药,药后3 d、8 d、15 d 调查卵、若虫和成虫密度,10月6—8日第二次施药,药后3 d、8 d、15 d只调查若虫和成虫密度。

1.4.2 调查方法与药效计算

柑橘木虱卵和若虫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每次调查,每个果园选择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方位调查2株红橙树(间隔10 m左右),每株按东南西北各随机选1个嫩梢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共计40个嫩梢,计算4个果园单梢上卵和若虫平均值。被调查红橙树距道路15 m以上。

柑橘木虱成虫使用诱捕器(黄板)进行调查。每个果园选择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方位设定2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又按东南西北方向各挂1块黄板(黄板间隔20 m 左右),共计40 块黄板。每次调查,统计诱粘到的柑橘木虱成虫数量,计算4个果园成虫平均值。药前2 d至调查结束,黄板5 d更换1次,保障诱虫效果。挂放黄板红橙树距道路15 m以上。药效计算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梢期红橙柑橘木虱防效

从调查结果(表1)可以看出,整个夏梢期2次施药防控,柑橘木虱各虫态下降趋势明显。防控前柑橘木虱卵、若虫和成虫各虫口基数分别为2.05粒/梢、1.26头/梢和0.95头/板。夏梢期第一次施药后,第三天调查显示,柑橘木虱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0.00%、28.57%和6.32%,说明药剂吡丙醚EC 1200倍液+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组合速效性一般;施药15 d 后田间调查显示柑橘木虱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2.19%、71.43%和58.95%,说明所使用的药剂能较好地压低橙园中柑橘木虱虫口密度,尤其以吡丙醚EC 1200 倍液对柑橘木虱卵防治效果值得肯定。采用吡丙醚EC 1200倍液+噻虫嗪WG 1500 倍液进行夏梢期第二次施药作业后,3次情况调查显示,田间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密度动态变化不大。第二次夏梢防控15 d 后,若虫和成虫密度分别为0.41头/梢和0.29头/板,均处在较低水平。整个夏梢期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7.46%和69.47%。

表1 夏梢期柑橘木虱统防统治虫口密度及减退率

2.2 秋梢期红橙柑橘木虱防效

从秋梢期试验区柑橘木虱调查结果(表2)可以看出,秋梢与夏梢期柑橘木虱各虫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秋梢期初次防控前柑橘木虱卵、若虫和成虫各虫口基数分别为1.53 粒/梢、0.89 头/梢和0.77头/板。第一次施药第三天后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5.49%、11.24%和18.18%;施药后第十五天,各虫口基数减退明显,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2.81%、79.78%和61.04%。第二次施药后第十五天,田间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分别为0.14头/梢和0.08头/板,田间柑橘木虱虫口密度处在极低水平。整个秋梢期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4.27%和89.61%,防治效果较为明显。

2.3 试验区夏、秋两梢期4次柑橘木虱防治关联

从整个夏梢期试验结果看,夏梢期始柑橘木虱虫口密度为2.05 粒/梢、1.26 头/梢和0.95 头/板,秋梢期始柑橘木虱虫口密度已下降到1.53 粒/梢、0.89 头/梢和0.77 头/板,到整个试验期结束时柑橘木虱虫口密度减退至0.11 粒/梢、0.14 头/梢和0.08头/板,整体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高达94.63%、88.89%和91.57%。试验表明,夏梢期防控可减少秋梢期田间柑橘木虱虫口基数,后经过秋梢期再次防控,基本能够有效压低橙园柑橘木虱虫口密度。

根据施药前后柑橘木虱各虫态监测动态还可以看出,每次施药防控15 d 后,田间柑橘木虱基数暂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后又开始增长到防治期始的50%~60%,说明红橙田间柑橘木虱发育繁殖周期较短,世代重叠,各梢期至少需要两次药剂防控,才能达到逐渐压低田间虫口密度的目的。

表2 秋梢期柑橘木虱统防统治田间虫口密度及减退率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针对柑橘木虱防控药效试验筛选的报道屡见不鲜,如杨海中[7]等选用吡丙醚EC、25%噻虫嗪WG、绿僵军OF,刘慧[8]等选用螺虫乙酯SC,王旭明[9]等选用25% 噻虫嗪WG 等8 种杀虫剂,黄洪[10]等选用40%毒死蜱EW等9种杀虫剂进行柑橘木虱小区防控试验,大多数供试药剂单一防治后,虫口减退率在75%以上。由于试验条件和操作方法存在差异,柑橘木虱防效报道结果往往不太一致。廉江红橙柑橘木虱1 a 发生12~13代,尤其夏、秋梢期世代重叠严重,单一化学制剂防控极易产生抗(耐)药性,且大面积的统防统治虫口减退率鲜有报道。本试验设计采用吡丙醚EC+螺虫乙酯SC、吡丙醚EC+噻虫嗪WG 等药剂混配,对夏、秋梢期柑橘木虱分别进行统防统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夏梢期卵、若虫和成虫减退率分别为92.19%、67.46%和69.47%;秋梢期卵、若虫数和成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2.81%、84.27%和76.62%;整个防控时期,虫口密度减退率达到94.63%、88.89%和91.57%,有效压低田间柑橘木虱虫口密度。此外,经过夏梢期防控后,秋梢期卵、若虫和成虫的虫口基数密度分别下降了0.52粒/梢、0.37头/梢和0.18头/板,可进一步减少秋梢防控药剂施用量,延缓柑橘木虱抗(耐)药性。

柑橘木虱作为柑橘黄龙病病菌传播的唯一媒介,“治虫防病”是防治柑橘黄龙病发生的关键。通过对143.2 ha 红橙开展夏、秋两梢柑橘木虱进行防控药剂混配、防控时机的探索,有效地压低了田间柑橘木虱虫口基数,有利于延缓柑橘木虱抗(耐)药性和降低黄龙病传播蔓延的风险,可为本地区红橙开展更大面积的统防统治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红橙木虱虫口
烟草对柑橘木虱的诱杀效果研究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矿物油乳剂对柑橘木虱定殖行为的影响
入党四十年感赋
廉江红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红橙
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的周年变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