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用内服治疗蛇串疮180例

2020-01-10杨晓梅于建波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白花蛇涂药内服

杨晓梅,于建波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山东 威海 264200)

蛇串疮是带状疱疹的中医学称谓,又称为缠腰火丹、串腰龙、蛇丹、皮肤飞蛇症、火丹、蜘蛛丹等。本病多由肝郁化火,或久居湿地,嗜食肥甘厚味,酿生湿浊,蕴结为热,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发。患者疼痛难忍,是本病重要症状。西医对疼痛无特效治疗,中医反而方法较多,有时治疗立效。笔者于2008年~2019年间,运用自拟中药外用散剂青黛散及中药内服汤剂“白花蛇舌草汤”治疗本病180例,患者易接受,痛苦小,花费少,疗效快,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0例均来自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中医门诊、康复科和肿瘤科、综合内科住院患者,男45例,女135例;8岁~83岁,以中老年居多;病程1 d~7 d,平均4 d;发于胸胁腰腹部肋神经141例,上肢臂丛神经15例,下肢骶从神经9例,额头部4例,颈项颈神经10例,肛周1例。诱因包括疲劳、精神情绪波动、生活突发事件等。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1]

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局部疼痛,在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1 d~4 d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亦可见腰腹、四肢、耳部;局部淋巴结常肿痛。

1.2.2 中医诊断[2]

皮疹多发于身体单侧,带状分布,伴有疼痛,早期可分以下两型。热毒型(肝经火盛):症见红斑基础上呈带状分布的水疱,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玄滑微数;湿毒型(脾经湿热):症见红斑色淡,水疱壁松弛,破后渗出糜烂,口渴而不欲饮,纳差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而滑。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外用

制备方法:按青黛∶冰片=10∶1比例将2味中药磨成极细粉末,混匀制成“青黛散”,装玻璃瓶备用。(注:冰片易挥发,瓶口要密封及谨防口服。)

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皮损大小及性质,用碘附消毒皮肤后,如果是热毒型,疱疹红肿热痛,无水疱,可在疱疹上少涂生理盐水,直接用干消毒棉签蘸青黛散少许涂患处,一日可涂数次,使疱疹沾上药粉;如果是湿毒性疱疹,可用注射针头挑破疱疹放出渗液,用消毒棉签拭去液体,然后涂药,涂药后用消毒纱布一层或消毒卫生纸覆盖,防止覆盖物与破损皮肤粘连,疱疹萎缩或皮肤结痂部分则不予涂药。

2.2 中药内服

自拟白花蛇舌草汤:白花蛇舌草60 g,土茯苓20 g,苦参10 g,三味中药水煎内服,每天分3次服完,一般服5剂~7剂,无耐药或病情缓解较快者可3剂~4剂,病情重者可达10剂。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2]

主要采用VAS疼痛评分方法。治愈:皮疹消退,其他临床体征消失,VAS评分0分~1分;好转:皮疹消退,明显皮损存在,VAS评分2分~5分;未愈:皮疹基本消退,皮损较多;VAS评分6分~9分。

3.2 治疗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180例中,痊愈142例,占78.89 %;好转26例,占14.44 %;未愈12例,占6.67 %。

4 典型病例

江×,女,29岁,2019年4月28日就诊。主诉:左股后部疼痛5 d,夜晚加重,呈烧灼状。盖因近日生活琐事与丈夫吵架,开始全身不适,感身体发虚,5 d前左股后部不适,以为是坐骨神经痛(既往腰突症病史),近2 d烧灼性疼痛加重,左腹股沟处肿痛较甚,触摸有淋巴结肿大,今晨起后发现左大腿内侧及后侧有一宽2 cm~5 cm、不连续、长30 cm红色疱疹,延续至左膝下内侧部,疱疹大者如黄豆,小者如粟米,基底色略红,无水疱。遂用上法涂药治疗,患者即有“清凉感”,自觉较前舒服,痛感减轻,同时开具上述中药方剂内服。第2天患者疱疹面积无明显扩大,疼痛较上日减轻,部分疱疹已开始萎缩,嘱患者穿着干净衬衣,自带药物回家涂擦,余无特殊处理,内服白花蛇舌草汤7剂。10 d 后,电话回访述疱疹已结痂萎缩,只觉疱疹部稍痒,此为疱疹后皮肤修复的正常反应,嘱患者不必紧张,停止内外用药,静等皮肤完全修复。

5 讨 论

《外科启玄》中说:“蜘蛛疱,此疱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本病属肝心二经风火所生,或脾经湿邪瘀久化热内蕴,复受外邪侵袭,二邪相搏,阻隔经络,气血失常而发。现代医家[2]认为,本病多因肝脾内蕴湿热、肝经郁热、气滞血瘀兼感“湿”与“热”邪毒所致,热毒蕴于血分而发红斑,湿盛则起水疱,血分不通,不通则痛,肿而异常,所以热毒侵袭后瘀堵经络可导致经脉不通而疼痛难忍。根据“急则治其标”原则,不考虑分型,只对“湿热毒”祛除治疗,拟白花蛇舌草汤内服祛湿热,其中白花蛇舌草甘淡凉,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土茯苓甘淡平,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苦参苦寒,有清热祛湿、祛风杀虫之功效。三药组合,共奏清热祛湿之大功效,药少力宏,甘苦相配,屡用屡验,其中白花蛇舌草量大治疗作用最强,现代研究其有较强的杀病毒作用,苦参含苦参总碱对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有良好的效果,土茯苓含多种生物碱对钩端螺旋体病、尿路感染、疮疡有较好疗效,三种药物合用,简单、经济、效佳。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皮肤科疾病主要发在肌肤,依据“外科之最重外治”之说,本症采用外敷药物为主更为适宜。青黛散为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一种中药散剂,考虑疱疹焮红肿痛,热毒炽盛,血分郁热,所以采用药性为咸寒之青黛为主药,取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青黛物理性状为极细之粉末,可粘手、沾纸,所以可干用黏附于皮肤之上,用之为主药可治其标;冰片辛苦微寒,有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效,涂在皮肤上减轻烧灼疼痛感,患者涂上本散后的清凉感主要为冰片的作用。采用本法治疗,经济实惠,易于被患者接受,症状缓解快,可消除患者部分焦虑情绪,固护正气。但较重型带状疱疹感染,如面积较大且发热较甚等全身症状较甚者,为免病情进展为他病,应及时住院治疗以免耽搁,广大同道慎之慎之。

现代病毒学[1]研究认为,本病是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该病毒易侵犯人体皮肤及神经节,当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抵抗病毒时,病毒可再次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和坏死,产生神经痛,产生群集的水疱。西药往往用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药物副作用大或者费用高,对于疼痛亦无特效药物,患者痛苦大。笔者采用中药内外治疗,简便实用,用屡验,应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白花蛇涂药内服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小尺寸SCB裸桥与涂LTNR时的电爆发火特性
白花蛇舌草煎汤内服外洗治粉刺
白花蛇舌草种子形态特征与发芽研究
白花蛇舌草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猪鼻子”逃难记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扶他林软膏并非想用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