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视角下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质性研究

2020-01-10周瑞芳沈桂兰张缓缓翟慧婕

护理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个案养老机构

周瑞芳,沈桂兰,周 涛,冯 蕾,张缓缓,翟慧婕

(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200032;2.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世界上排名第一[1],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统计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2],截至2017 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4 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年龄在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5 831 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其中,泰州市的老年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江苏省第4位[3]。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压力和“未富先老”的实际困难,使得社会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当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3 种主要模式[4]。其中,选择机构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比例低于很多发达国家[5],这可能与不同地域的养老服务理念、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质量等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养老护理服务的研究逐步增加,但大部分都是关于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等研究[6‐9],而基于老年人视角对当前的养老服务现状和发展期望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在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为期2 个月的养老护理服务实践体验,选取10 名居住在此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经历体验及对当前养老服务的发展期望,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入住在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10 名老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 周岁,入住该养老机构的时间≥6 个月;能有效沟通和交流,回答问题基本切题;采用简易心智状态问卷(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SPMSQ)[10]评估为认知正常的老年人;获得老年人的知情同意,表示愿意参加本研究项目。本研究共收集研究对象10 人,其中,女6 人,男4 人;年龄(75.9±7.6)岁;文化程度:小学4 人,高中或中专5 人,专科1 人。

1.2 研究方法 2 名研究者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研究经验。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样本量以资料信息达到饱和,不再有新信息出现为止。根据研究目的,并查阅相关文献,制订了访谈提纲,先对2 名老人进行预访谈,结合预访谈中出现的问题,并向养老社会学、老年心理学专家咨询意见,修改完善提纲结构,最后形成5 个访谈题目。①入住养老院多久了?当初是您自己的决定吗?②住在这里还适应吗?总体感觉怎么样?③这里的养老服务是否达到了您的期望?您对哪些方面比较满意?④在这里,您还有哪方面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您认为是被什么因素限制了?⑤您可以对当前的养老护理服务提一些建议或者具体的措施吗?访谈前与受访者取得联系,解释本次访谈的目的及意义,征得老人信任和配合后,提前约定访谈时间。根据受访老人的实际情况,设定访谈时间为30~50 min,取得老人的同意后现场做好录音和记录。

1.3 资料分析方法 每次访谈结束24 h 内将录音内容转化成文字,转录时要逐句进行,并标明老年人当时面部表情、语调变化和肢体语言等。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 的7 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11]。认真阅读所有转录的资料,析取对本次研究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归类并汇集成主题,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总结出相似的观点并归类分析,对不明确的问题及时返回受访对象处进行求证。最后,研究者进一步提炼升华主题,完成分析报告。

2 结果

本次访谈的资料经过反复阅读、分析整理后,提炼出3 大主题:宜居环境、健康服务、社会适应。2.1 主题一:宜居环境2.1.1 基本生活服务 日常的基本生活照护目前是养老护理服务中的重中之重,它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服务满意度。个案2:“我以前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在家里自己给自己做饭、洗澡。中风以后,半边身体偏瘫,自己不能照顾自己,只好来这里了。还好,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我照顾得很好,定期帮我们洗衣服、洗澡、打扫卫生,食堂的饭菜每天都荤素搭配,保证我们的基本营养,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干净、很有尊严,这里就是我的家。”个案4:“我们这里的伙食尽管每天都不一样,但每周是一样的,我都在这里住了5 年了,饭菜的种类都没有改变过。我们这里,其实有的老人是不怎么吃荤的,有的老人不怎么吃素,但是,我们这里二百多老人的饭菜都是一样的,就像盒饭那样,配好了的,遇到不喜欢的饭菜时,就只好扔了,太浪费了。如果每顿能有2 种不同的荤菜或者2 种不同的素菜供我们选择就好了。”个案5:“我患有前列腺增生,夜里经常要小便,但是腿脚又不灵活,在家里的时候,我家里人给我穿个成人纸尿裤,但是,我很不习惯,到这里后,他们护理员自己用一次性塑料袋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尿袋,这个简易尿袋有一截手提的把手端,袋子里面装有吸水卫生纸,夜里小便时,就不用起床,直接从床头柜上很方便地就提起简易尿袋,用完后扔在床旁边的便盆里就好,夜里值班的工作人员每隔2 h 会来巡视1 次,及时清除垃圾,这样,我的睡眠质量就提高了。所以说,这里的护理人员有时候比家里人更有照护经验,我住在这里很安心、很舒适”。

2.1.2 布局及设施 养老机构的空间布局及硬件设施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舒适度[8]。个案3:“这里的设施很多,比如有很多体育设施、唱歌室等,不过,我的身体状况不好,哪也不想去,我的活动空间就是我的床及床旁边的一小块位置,3 个或4 个平方米左右,可是,我的费用和其他人收得差不多,我觉得这样有些不太合理,尽管我有退休工资,经济上基本还可以承担,但是,还有很多比我穷的人,国家应当为穷人所想,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差异化收费”。个案10:“我们这里的硬件设施还是比较全的,洗衣机、电视、空调都有。有些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比如体育设施,我属于这里自理能力比较好的老人了,我都不敢使用这些设施,我们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摔跤,我们最多的活动形式就是每天散散步”。

2.2 主题二:健康服务

2.2.1 疾病预防及监测 在养老机构中发现的健康问题主要有退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45.0%)、糖尿病(3.6%)[12]。研究认为,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非常高[13],养老机构内置的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疾病预防及监测服务。个案1:“这里的医生每天都会过来查房,帮我测测血压,用听诊器帮我听听,随时让我知道自己的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必要时安排住院,我很感谢他们。”个案7:“这里平均每个月都会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给我们义诊或者巡诊,每年会免费对我们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服务,这有助于我们老年人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个案6:“经常会有一些社会志愿活动,有学校老师或者医护人员给我们上健康养生课,如何防止跌倒、如何通过穴位按摩来养生等,我觉得非常有用”。

2.2.2 心理健康和及时疏导 有研究认为,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如孤独、失落、焦虑、抑郁等[14]。个案3:“万物都在涨价,唯有人老在掉价。我有时候不敢表达我的需求,能住在这里已经很不错了。”个案7:“由于多年青光眼,我视力不好,需要照顾,就住在这里了,我们房间8 个人,有痴呆的,有长期瘫痪在床的,有的就每天这么发呆似的坐着,我每天看着他们,感觉很悲观”。个案10:“有时候,我会莫名地情绪低落,很伤心,可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敏感地捕捉到,他们人手不足,忙不过来,我又不好意思给他们添麻烦,告知他们”。

2.3 主题三:社会适应

2.3.1 环境的适应 老年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交圈,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这给老人的生理、心理适应都带来了挑战[15]。个案7:“我左边这位老太太有点痴呆,她经常会无病呻吟,自言自语,总是影响到我的睡眠。”个案1:“我是个党员,年轻的时候兴趣爱好很广泛,而这里的社会活动主题比较单一,基本上每次讲座都是养生的主题,我希望这里可以组织一些其他主题活动,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

2.3.2 人际交往 个案5:“本来以为到了这里,老人比较多,会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其实,并非如此,有的老人很难相处,我现在比以前更小心翼翼了,生怕说错话得罪人了”。个案1:“这里就像一个老人的大集体,需要有人来调解矛盾,来组织一些破冰活动或者其他促进人际关系的活动,有的老人在这里一住可能就是5 年、10 年,甚至时间更长,因此,我认为,不光是这里的护理人员需要培训关于老年人心理特征及沟通技巧,我们自己也需要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只有老人之间不再是互相猜疑、嫉妒,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我们住在这里才会更加幸福”。

3 讨论

老年人被认为是脆弱的群体,伴随着身体素质的逐渐下降,他们的认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身边的照顾者。有研究认为,家庭成员中的主要照顾者往往会感到很大压力,且容易对家庭的其他成员产生不满,甚至导致抑郁症的发生[16]。因此,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不仅可以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也为一些孤寡老人养老带来了机遇和希望。但是,当前我国老人在养老机构的生活状况和老人对这里的养老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基于老人视角的质性研究,对我国当前的机构养老服务有以下几点思考。

3.1 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深化医养融合力度 养老服务应该与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政策深度融合,要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寻求不同的医疗资源,从而缓解当前已然存在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首先,深入激活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立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建立机构内老年人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日常照护措施、健康宣教、长期康复措施等,抓好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及康复。同时,要特别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预,这需要家属、介护人员等对老人不断的真情陪伴与心理开导,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有潜在的心理健康隐患,应当及时送至医院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其次,进一步开通养老机构内医保及常见病、慢性病的便捷支付功能,以保障老年群体就医开药的便利性。最后,对于自理功能不全、基础状态不好、急诊病人、病情加重病人等特殊情况的老人,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三级医院优先接诊,实现急救与治疗的无缝对接。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个性化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是“为人”的活动,对老人的认识是养老服务实施的前提。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的需求与其日常生活能力、退休前职业、居住方式、医保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9]。本研究中老人的陈述也体现了老人的需求及养老服务满意度的不同,这从侧面提示了养老服务应当体现差异化、个性化,既要重视老人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要求,又要重视老人作为个体在体质、人格、兴趣等多方面的差异表现和发展要求。首先,要进一步扩大保障型基本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健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使每个老人都能老有所依,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的体制改革,如弹性收费制、绩效考核制等,这样不仅满足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老人的多样化需求,使其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可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后,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创办私立养老机构,尤其是品质型、高端型养老机构。灵活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及社会监管力量,形成保障型、舒适型、品质型等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机构体系。3.3 加强人才及技术的投入,为养老行业注入活力一方面,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仍然不完善[7,17],尽管在一线的养老服务工作中,涌现出一些好的想法或者创新举措,但是,大部分并没有将其进一步理论升华,使得先进理念和工作经验得到传播。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依托高校优质实训设施、师资队伍等教育资源,对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加大对优秀从业人员的专项培养,将有利于建立立体式养老服务人才结构,促进养老行业的内涵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在老人日益增多、老人需求逐步多样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政府应当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加强人才及技术的投入。国外已有研究证实,电子监控技术、远程沟通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在养老机构的运用可以增强老人的社交联系和整体生活质量[18]。其次,社会应当加大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树立养老服务人员的公众形象和行业地位,加强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完善其职业发展路径,才能留住人才,使其长期投身于养老服务工作。

4 小结

随着我国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步伐的加快,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基于老年人的视角探讨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期望,并提出从深化医养融合力度、实施个性化养老服务、加强人才及技术投入等多方面努力,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中老人生活的归属感、幸福感,促进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个案养老机构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养老生活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