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助读系统挖掘《枣儿》话剧中“枣儿”的含义与内核

2020-01-10陈双元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枣儿含义冲突

陈双元

(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第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1)

一、根据助读系统来确定《枣儿》剧本的阅读方向与途径

首先,助读系统包括什么?

统编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单元指引与阅读提示。单元指引在每个单元的起始页,一般总括本单元课文的写作内容及学习方法;阅读提示指每篇课文中出现的预习、课下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旁批内容,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并不是每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都包括以上内容。

其次,《枣儿》的助读系统包括什么?

《枣儿》话剧剧本出现在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

从单元指引中我们发现:该单元设计为“活动探究”单元,打破了传统文本中心、阅读中心的单元编排方式,选编3个优秀中外剧本,将单元设计为三个任务,依次为:“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

最后,怎样根据以上助读系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重点、难点,确定阅读方向与途径?

先看单元指引:本单元指引分为两个部分——活动任务单与阅读策略。任务一“阅读与思考”整体要求这样写道:“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思考如何把自己对剧本的感受与理解在舞台上表现出来。”这其实是根据话剧的文体特征,明确提出剧本阅读与思考的要求与方向:从戏剧冲突、台词来理解人物形象。思考“对剧本的感受”应建立在对剧本人物的理解上,所以我们要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才能感同身受,为任务二的“准备与排练”、任务三的“演出与评议”夯实情感基础。而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中的阅读策略更是清晰明了地指引我们从5个方面进行阅读:“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再结合《枣儿》剧本课后的“思考探究”的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阅读课文想一想“枣儿”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第二个问题是要求结合文章的台词和舞台说明体会人物形象;第三个问题是研究童谣的作用——这是针对该剧本特色设计的题目;第四个问题是联系现实深层了解剧本中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就是探讨该话剧的主题。

这四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枣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串联起整个“思考探究”的四个问题:综合台词、舞台说明、人物内心世界、主题等来探究“枣儿”的含义与内核。(由于第三个问题是针对该话剧独有的特色提问,具有特殊性,我们在此不做分析。)那么这四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体现阅读策略中的第一个策略“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呢?因为《枣儿》剧本是独幕剧,情节过于简单,可不做重点思考与研讨。但我们在组织学生阅读该剧本时,还是要落实此策略。

接下来,我们落实这5点阅读策略,挖掘“枣儿”的含义与内核。

二、“枣儿”的含义与内核挖掘

(一)走近枣树

要探究“枣儿”的含义与内核,我们要先走近话剧《枣儿》这棵“枣树”。

《枣儿》话剧,是独幕剧,通过一位老人与一个孩子在枣树下的对话来反映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现状。其剧本有鲜明的“三一律”特点: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根据话剧文本的特点及助读系统的提示,我们可从情节、主题、人物内心、戏剧冲突等方面来品尝这一枚“枣儿”。

(二)初闻枣香

首先,初步了解“枣儿”的含义。学生可通过自学来概括《枣儿》剧本的情节及主题。初步感受到:枣是全文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主题,包含亲情、乡情。(对应阅读策略1)

三、细品枣味

没有台词,就没有戏剧。所以深挖“枣儿”含义,应先从台词入手。根据助读系统的指引,重在“感受”,要有“感受”我们就要探讨剧中人物的内心。在课堂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读完剧本,你觉得与枣儿有关的哪几句台词让你对人物内心更有感触?

台词品读示例:

(1)爷爷,你为什么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空巢老人在等待儿子枣儿回家。等待的过程无聊又漫长,因此他晒枣打发时间。在这里,枣不仅是物,还是人。儿子迟迟未归,他只好把枣儿晒了又晒。从期盼到失望,到无奈,全在“晒了又晒”中。晒的都是老人的孤独,晒的都是思念亲人的渴望。

(2)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回来了。

本句台词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人物内心、矛盾冲突(三层)、枣儿与巧克力的深层含义。

不会回来了:表面是老人担忧孩子有了爸爸不会再来找他,他连个说话的人也没了,再次陷入孤独中。但我们挖掘一下此句台词背后的潜台词,很容易感觉到深层含义是老人担忧自己的儿子不再回家,老人陷入无尽的孤独中。

矛盾,在戏剧中就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这句台词,矛盾冲突尤为明显。

有人与人的冲突:一个想走,一个想留。

有人与内心的冲突:儿子会回来吧?儿子不会回来吧?

这种模式也可称为常规慕课模式,对社会大众免费开放所有课程资源,实现精英教育大众化。通过线上定期发布慕课视频,并组织各种线上学习活动,按照预定授课计划完成课程的教学。随着学习者人数增多,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备相应数目的课程助教。目前爱课程等网站发布的在线开放课程均属于该类模式。这种作法的优点是受众面广,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大众化共享应用,但是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管理并不理想,多数学员注册开始学习后不能坚持完成学习,教师对众多学习者的学习支持也不够,因此教学效果也没有保证。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自觉性,这种常规慕课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人与环境的冲突:选择哪种生活环境?

其中“人与环境的冲突”,需要结合枣儿与巧克力的象征意义进行作答。

枣儿,象征着农村、传统的生活环境;巧克力,象征着城市、现代化生活环境。选择哪种生活环境,这是人与环境的冲突。

或者通俗地说,你是吃枣子,还是巧克力?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抉择,因此我们又感受到老人内心强烈的冲突:渴望后代过上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又希望儿孙陪自己在农村过传统的生活颐养天年。

所以通过这句台词,我们感受到老人的担忧、矛盾。

另外,根据“思考探究”问题二中提示的“结合文中的台词和舞台说明,体会老人和男孩这两个人物各自特点”这句话,我们也可在学生进行台词分析时引导学生结合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内心。

分析示例:

(3)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不语)

引导学生结合舞台说明体会台词反映的人物内心世界。老人为何沉默,为何不语?

时代在发展,城市生活越来越好,如巧克力香醇迷人。老人害怕儿子迷恋城市的繁华美丽,忘了农村的老家,忘了等他的爸爸。城里的生活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会忘了回家的路吗?老人的沉默不语,折射出老人内心浓浓的失落和迷茫。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内心有孤独、渴望,有矛盾、担忧,有失落和迷茫。

在分析人物内心的同时,枣儿的含义进一步显现:枣儿不仅是人和物,更是老人和孩子的情感寄托,是传统生活观念的象征。

(对应阅读策略1、2、3、4)

四、深研枣心

根据“思考探究”第四个问题,我们可以挖掘该话剧的主题,设置这样的问题:剧中还有两位没有出场的人物,其中就有一个“枣儿”——老人的儿子。另外还有男孩的父亲,他们两人虽然没有出场,但我们通过对他们身份及形象的分析,结合老人与小孩的形象,深层探究他们身上是不是寄托了作者的思考呢?

枣儿及男孩的父亲,都是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老人的儿子、男孩的父亲,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生不离乡土,而是背井离乡闯荡于外面的世界。他们很多人在建设城镇的同时,留在城镇,永远地融于自己所建设的城镇。这些人物,折射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人生百态。

至此,我们发现:“枣儿”的含义既有表层的亲情、乡情,也有社会变革中的情感动荡、人生变化,还包含社会变迁这一内核。

(对应阅读策略5)

五、回味枣韵

品一颗枣,懂一个人,读一段生活。你心中的枣儿,是酸涩?是甜香?抑或其他滋味?但愿,你有更多自己的滋味。

根据你品尝到的滋味,根据“单元导引”中任务二的要求,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带着你对枣儿的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为下一课时的合作表演做准备。

另外,根据助读系统,明确阅读的方向与途径为:复杂的戏剧冲突,从分析主要人物切入;简单的剧情,则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猜你喜欢

枣儿含义冲突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谎言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秋风吹枣儿红
虚荣的真正含义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