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1-10卢建华吴建浓宋巧玲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流派中医学

卢建华 陈 健 吴建浓 潘 磊 宋巧玲 丁 曦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现行的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被当今社会广泛接纳[1],经过60多年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中医毕业生,是目前我国中医队伍的主力军。但也存在弊端,中医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同质化,流派教育难以融入中医本科教学,影响了中医学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如何将流派传承融入学校教学,提高中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浙江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2],形成了“浙派中医”。在中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学时,将浙派中医的相关知识、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以及现代研究成果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临床见习、实习等实践性环节教学时,融入流派师承模式,突出中医学的地方特色,构建相对完整的“浙派中医”特色课程体系,不失为中医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我们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 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1.1 开设“浙派中医”网络课程:2017年7月1日,适逢《中医药法》实施之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发布了浙江省中医药行业期盼已久的重大信息——“浙派中医”是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统一称谓。“浙派中医”具有源远流长、学派纷呈、守正出新、时病诊治、学堂论道、厚德仁术等六大特色。为了使我校及校外学生更好地学习“浙派中医”,传承“浙派中医”的学术思想,我们进行了“浙派中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此课程作为本校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采用网络授课,适当开设见面课(一学期2次)。在2019年上半年正式开课,亦向全国各高校及社会开放,使“浙派中医”在省内及全国宣传推广。本课程在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范永升教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每章节授课人员均是具有丰富授课与临证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担当,内容包括“浙派中医的由来、构成与特色”“医经学派”“钱塘学派”等十一讲。

1.2 课堂教学中融入“浙派中医”元素:在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浙派中医”元素,将“浙派中医”的相关知识、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以及现代研究成果带入课堂,突出中医学的地方特色,针对“浙派中医”的特点与学术思想,修改已有的教学大纲,规范流派教学的方法与内容,以流派案例为基础,编写特色教学讲义,开展流派案例教学,构建相对完整的浙派中医的特色课程体系,不失为中医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向授课学生推荐“浙派中医”相关书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领悟“浙派中医”的学术精髓,理解疾病的地域性与各流派治法的兼容性,更好地指导临床,为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开展流派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在中医学专业“见习医生制”实施过程中充分实践流派传承:中医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年下半学期或第五学年上半年实行“见习医生制”教学,采用半天理论授课、半天见习的教学模式,在5家学校附属医院、1家教学医院实行小组轮转式的床边教学。由1名国家级或省级名中医作领衔指导、高级职称名中医作共同指导,进行门诊跟诊、参加临床主任查房、教学查房等临床学习,时间占整个学期的一半,实行崭新的带教模式。通过见习医生制,使学生在学习临床知识、技能和中医思维的同时,能很好地学习“浙派中医”各地方性学派及学派名医的学术思想,通过见习课带教的形式传承“浙派中医”的精神,在学派继承的基础上学习名师的大医精诚,体现课程思政。

1.4 在学生的见习、实习阶段,建立流派师承模式:利用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优质中医临床教学资源,在各医院遴选重点专科(名科)作为教学点,学生在三年级、五年级分别在名院、名科进行见习、实习。各医院安排省级以上名中医开展中医教学,实施临床带教,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兼顾各流派传承,将“浙派中医”的学术思想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充分体现,实施“一带多”与“多带一”相结合的流派师承模式,学生通过“群师带群徒”的形式传承“浙派中医”的学术思想,使学生在前期课堂教学、“见习医生制”流派教学的基础上,将“浙派中医”的教学进一步深化。

2 改革和实践效果

2.1 形成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两年来,我们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并进行实践,构建了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通过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强,兼顾流派传承的拔尖型中医本科人才。

2.2 建立了兼顾流派传承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目前全院已组建了“浙派中医”网络课程、中医基础课程、中医临床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四支兼顾流派传承、高质量师资教学团队,每支团队由国家级或省级名中医作领衔指导,其中“见习医生制”和学生见习、实习阶段的实践环节教学团队,吸收了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优秀中医临床教师。经过两年的实践,高质量、高水平的兼顾流派传承师资队伍已在我院形成。

2.3 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教育成效显著,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尤其是本省地域的临床工作,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两年来,我校中医学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持续保持高通过率,其中2018年、2019年毕业生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在全国同类专业的院校中两次排名第一。毕业生平均升学率为83.5%,居全省前列。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相关度为96%,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测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3 结语

我们在开设“浙派中医”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中融入“浙派中医”元素,“见习医生制”过程中实践流派传承,见习、实习阶段建立流派师承模式四个层面的基于浙派中医传承理念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初步改革与实践,我们认为中医的流派传承,老师的言传身教、因才点化,中医学生直接领受老师长期积累的理论和临床成果,加上自身的主观努力,可大大缩短学生从“学”转向“悟”的成才过程,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限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不同授课和临床带教老师如何保证教学的同质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等。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对具体改革内容与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梳理,使改革的成果不仅受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而且在其他学校推广。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流派中医学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