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治未病”思想探讨白癜风的防治*

2020-01-10许孟月王子雯顾东彦刘学伟

中医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治未病风邪白斑

许孟月,王子雯 ,杨 彤 ,顾东彦,陈 姣,刘学伟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症[1],中医学称之为“斑驳”“白屑风”“白驳风”。《诸病源候论》曰:“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白癜风影响容貌美观,给患者造成心理、社交压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思想,将其引入白癜风的防治中,对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治未病”思想探讨白癜风的防治,介绍如下。

1 “治未病”思想的内涵

“治未病”思想源于人们养生防病的实践活动。《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内养正气、外避邪气的观点成为防治疾病的指导原则[3]。张仲景在情志、饮食、疾病防治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治未病”思想。《金匮要略》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并提出饮食宜忌;“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强调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4]。《伤寒论》指出劳复、食复之变,并提出了防治原则与方药。“治未病”思想完善于明清时期。《医学源流论·经络脏腑》曰:“故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强调医者必须掌握疾病的传变。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治未病”思想不断完善,逐渐形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

2 白癜风与“治未病”思想

白癜风的特点是病程长,治疗困难,影响美观。历代医家对白癜风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从单一的风邪发展到内外合因、阴阳失调。《诸病源候论》曰:“风邪搏于肌肤,血气不和所生也。”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言:“白癜风,血瘀于皮里。”近代朱仁康言:“肝肾不足,皮毛腠理失养而发白斑。”

白癜风好发于有家族遗传史、血虚气弱之人。若能避免诱发因素,防止发病,预防复发,可达“治未病”的效果。本病病程长,分为进展期与稳定期。进展期白癜风白斑发展较快;稳定期白斑顽固难消,久病易生浊,导致病情传变,反复发作[5]。多因素致病性造成白癜风病程漫长、易反复等特点,使“治未病”思想在白癜风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3 “治未病”思想在白癜风的运用

3.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发病前采取诸多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内因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脏腑机能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失和是白癜风发病的内因。因此,调和五脏、增强体质是预防白癜风发生的重要方面。

3.1.1 避风邪,养肺气

白癜风与风邪密切相关,易发人体上部,病位游移不定,发时无自觉症状。《太平圣惠方》载:“夫肺有壅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令皮肤皱起生白斑点,故名白癜风也。”火热易招风邪,风气藏于皮肤,两者相搏,内不得通,外不得泄,气血经络壅滞,毛窍失养,令皮肤生白斑。因此,注意避风邪以复肺宣发泽毛之功,及时运用风药可减少患病风险。风药可畅通表里,通调三焦,开达肌腠,祛邪解表,其游走之性善于引药归经,治疗肤表疾病。临床常用刺蒺藜、防风、荆芥等药物。《本草衍义》记载刺蒺藜花茶主治白癜风,花类主升,应春季风木特性,刺蒺藜可散风以调肺气。现代研究[6]表明:刺蒺藜具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

3.1.2 慎饮食,护胃气

《疡医大全》云:“白癜风,此证因脾积热,不能生金……夫血赖脾摄而行。”肺合皮毛,火热来乘土位,因脾积热,母病及子,土壅不能生金,导致肺气虚衰,邪盛而正气渐虚,人体腠理不密,脾胃气血化源不足,脉络不充,或因素体虚弱,毛窍开合失司,风邪乘虚入侵,正如《太平圣惠方》曰:“气血充盛,营卫流通,润养身形。”气行则血行,安逸少动,脾胃升清降浊失调,气血失运,水谷精微无以营运周身,肌肤失于濡养而生白斑。因此,生活上应注意饮食有度、无偏嗜、和时令、多种类,劳逸结合,调身、调息以畅气血,顾护脾胃以养正防病。

3.1.3 畅情志,疏肝气

情志分属五脏,而肝最易受到影响。脏腑皆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倘若肝郁气结,则全身气机失疏,久而气郁化火,气血不和而生白斑;或久思伤脾,中焦枢机不利,气血化生乏源,日久暗耗肝肾精血,气血不能疏布于肤表而生白斑。《医学入门》曰:“赤白游风属肝火……白者,谓之白癜,乃肝风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因此,情志上应保持身心愉悦,志闲少欲,进而肝脾调和,血流通达,郁火得散而泽肤防斑。

3.1.4 宁神志,清心火

《寿世保元》载:“紫癜风、白癜风乃因心火汗出……得之。”心部于表,与皮肤密切相关,又心主生血、行血,故气血失和是白斑发生的重要原因。此外,心为火脏,过亢则肾水不济,心肾同为少阴所属,又因现代人熬夜纵欲伤及心肾,嗜食辛辣助火伤阴,阴不敛阳,阳不入阴,导致心火亢盛,肾水亏虚,君火易动,加之夏日衣薄日晒,风火相煽而生白斑。相火之逆,焦苦入心以潜降,故夏日食竹叶、莲心之药可清宣少阴心之伏火,起居有常可清心保精。

3.1.5 调气血,滋肾气

朱仁康言:“肝肾不足,皮毛腠理失养而发白斑。”[7]气血由肾精化生,肾精不足则机体气血化生乏源,血不荣肤而生白斑。白癜风常伴家族史,与自身体质相关,体质以气血不足型最为常见,故补益气血以预防白斑发生尤为重要。中药色象理论以黑胜白,故多食黑五类等滋补药食,黑色药入肾,以色治色,可消肺金本色之白,调血滋肾以补先天。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熟地黄等药可改善微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激活人体酪氨酸酶活性,促进皮肤黑色素生成。

3.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力求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及传变,避免不良后果。白癜风大多进展缓慢,全身症状不明显,患者发病初期未予重视,迁延日久才不得已就医。然而,白癜风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8]。《药治通义》曰:“治宜防微。”若治疗不当易造成传变,毒邪不及时治疗易流窜全身,或过用补益之药导致浊邪内生,更加重病情。白癜风发病过程中风、虚、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缠绵难愈,不同分期证型亦各不相同,因此,掌握白癜风演变规律、及时截断病势尤为重要。

白癜风初发与风邪密切相关,白斑发展迅速,边界欠清,伴有瘙痒感,分布于颜面、上肢等暴露部位,起病急,发展快,反映了风邪善行而数变、易袭阳位的特点。《太平圣惠方》曰:“热与风交并,邪毒之气,伏留于腠理……令皮肤皱生白斑点。”风邪常夹杂他邪而侵犯人体,风邪羁留造成营卫郁滞,搏结于肌肤而致病。治疗上运用辛散祛风之药,风药既能解表祛风、畅通内外,又助活血之功,如:《神农本草经》记载“刺蒺藜主恶血”,又载“威灵仙疏通经络,则血凝痰阻,无不立豁”。临床上可根据兼夹的诸邪之不同,辅以清热、祛湿、化痰等治法。

白斑日久难消,造成损容性伤害,诱发患者心理障碍,出现心烦易怒、情绪压抑等,进一步导致气机运行失调,气滞则浊邪内生,肌肤脉络失去正常血脉滋养,发为白斑。调查研究表明:一半的白癜风患者发病前就有精神创伤或思虑过度[9],病后情绪异常,从而陷入“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恶性循环。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免疫发病机制假说”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10]证实:神经系统分泌神经肽以调控皮肤免疫是白癜风的另一种发病机制。治疗时不能因郁现热象而过用苦寒,可从肝论治,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以和为期。用药当柔缓以濡之[11],可用柴胡、郁金疏肝气,白芍、丹参活肝血;当肝气横逆,生风化火,出现泛发性进展期白癜风时,可选用龙骨、牡蛎等镇肝风。

瘀血阻络、血不荣肤是白癜风稳定期的重要病因。白癜风病久不愈,经络输布渗灌气血的功能障碍,导致血脉瘀阻。白斑多为不对称性,部分白癜风患者有外伤史,病程较长,颜色乳白或瓷白,可伴有毛发变白、色泽偏暗,白斑局限或泛发、界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也是久病不愈的必然结果。白癜风不论何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正气虚,邪气踞之,血脉瘀阻,肌肤失养而色白[12]。因此,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应注意固护正气、攻补兼施。

肝肾亏虚证是白癜风稳定期最常见的类型。白斑局限或泛发,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血不荣肤而发白斑,这类患者多有家族史且病史较长,久病入络,久及肝肾,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临床运用补骨脂、女贞子、旱莲草等阴阳同补。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因此在滋补肝肾的同时,也应配合补益气血治疗。

脾胃虚弱证是儿童白癜风的特殊类型,患儿白斑色淡,好发颜面、口唇部位,伴纳食差、精神倦怠、便溏等症。《脾胃论》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此型常见于小儿[13],因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旺,加之饮食不知节制,脾胃失养,精血化源不足,皮毛失养,导致白斑生成。治疗上应注意补脾益肺、益气固表。

白癜风初病在经主气,多表现为风邪为主,兼夹他邪;久病在络主血,多表现为肝肾亏虚,小儿常表现为脾胃虚弱。在治疗上,急性进展期多以祛邪为主;慢性稳定期以扶正为主,因病久入络,故慢性期可加入活血之品。

3.3 瘥后防复

白癜风早期治疗预后较佳,愈后如何防止复发也是很关键的问题。笔者结合“治未病”思想,从日晒、外伤、不良嗜好、情志4个方面防止疾病复发。

《黄帝内经》曰:“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夏季光线强烈,热灼肤表,营卫失于固护、濡养,加重白斑。现代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当表皮持续暴露在紫外线辐射、化学物质等应激源环境中时,氧自由基蓄积,黑素细胞难以抵御过量的自由基,导致黑素细胞凋亡[14]。适当光照能减轻疾病复发,因此,应避免暴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外出。

外伤是白癜风复发的重要诱因[15]。外伤导致经脉受损,经络气血不能濡养皮肤,出现白斑。外伤可使神经发生改变,酪氨酸消耗过多,局部色素缺失,产生白癜风。因此,白癜风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护皮肤、免受伤害[16]。

饮酒是白癜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寿世保元》指出白癜风病因为“心火汗出及醉饱并浴”。西医学研究表明:饮酒过量会使血液回流受阻,组织缺血缺氧,黑素细胞受损;此外,饮酒还会降低血氧含量,降低免疫力,继而诱发白癜风[17]。

《素问·举痛论篇》载:“百病皆生于气也。”指出情绪变化首先影响气机而致病。白癜风是一种心身疾病[18],其发病、复发均与心理因素有关,常因抑郁、焦虑等情志异常,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失和而诱发。《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患者常主动搜寻疾病相关知识,但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患者在无意中获取得到的额外信息难免会加剧恐慌[19]。因此,医生应做到耐心沟通,细心讲解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解除精神紧张、提高对白癜风的认识水平、树立科学的疾病观念、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以预防和减少白癜风的发病与复发。

4 小 结

白癜风是一种发病率、难以治疗的慢性皮肤病,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全面认识和掌握白癜风发病的病因、传变及复发因素,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降低发病率,防止病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治未病风邪白斑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二)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公象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