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导”入手创设情境

2020-01-10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郭立丰

天津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动物小学生情境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 郭立丰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一件事开始很重要,教学更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入非常重要,是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关键环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引发学生进行思维,进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振奋的学习需求,就投入知识传授,那会使学习者产生冷漠,甚至是脑力疲劳。”这实际上道出了每节数学课导入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尽可能提出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问题和情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呢?下面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探讨。

一、“做游戏”导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抽象性思维欠缺的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爱玩爱闹。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和心理需求,在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游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游戏中,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变枯燥为趣味,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也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提升,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二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针对学生已经有了一步计算的积累,为了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掌握新内容,以及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呈现新内容,就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做游戏的方式导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顺利实现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具体来说,可以这样推进: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拍手游戏,教师可以先拍两次,让学生拍两次,说出一共拍了多少次;紧接着,教师拍3次,让学生比教师多拍一次,然后再说出师生一共拍了多少次……学生在这样直观的体验中,不仅在做,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在进行有效思考,逐渐就能够体会到与之相关的运算规律和技巧,较为容易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度会很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都有了很大提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很大。

二、“教具”导入

对于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其认知过程主要还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果直接抽象地给学生讲知识,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这需要一定的辅助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是有多样的教具能辅助学生学习的;当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学校教学条件也可以自制教具,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加新奇、更有吸引力。学生通过直观地看教具甚至是动手操作,能够深刻感知要学的知识,在感受数学价值和魅力的同时,收获数学知识,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教10 以内数的认识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两层含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用语言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于是就可以选用摆动物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的两层含意。可以在贴绒板上贴上5只小动物,小兔、小鸡、小狗、小猫、大象,接着让学生从左、右两个方向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再让学生知道“5”表示一共有几只动物,是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总数,然后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第三只小动物是什么?再从右往左数,第三只是什么动物?提问:“为什么都是第三只,却不是同一种动物呢?”由于方向不同,所以表示的动物不同,因此第三只是指动物位置次序。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快体会到了5只和第五只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三、“实践中”导入

从数学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这也是数学学科的重要价值所在。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实施目标明确提出,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真正转变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特别是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体验式学习,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实践性学习更符合其思维认知规律,有利于其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所以在导入环节,可以大胆采用“实践式”导入。

例如在教学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在提前准备好的圆柱体罐头盒外侧用一张纸正好包一圈,然后在让学生展开纸张,思考它们有什么联系,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得出面积一样的结论;之后教师再问如何计算其面积呢?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其动手能力,还通过动手实践得出了一些理论知识。在学生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简易的钟表,首先让学生观察简易钟表上时针、分针和秒针;其次,关注秒针、分针、时针在运动过程中的关系;之后,由浅入深,了解表面格子的分布,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自己去表述时间,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当学生都能够基本完成后,再给学生出示一个时间点让学生在钟表上表达出来,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直观感受,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故事”导入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就要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兴趣需求出发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特别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较重,且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可以把一些蕴含数学知识的数学故事应用到导入环节,以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探究。这样不仅能把枯燥的数学内容趣味化,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数学故事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模式,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度是很高的,学生在有感情投入的过程中,还会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无形的思想教育。用故事作为导入也需要教师严格构思,一般来说要遵循这些原则:要注意科学性,切勿胡编乱造;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要和教学主线一致,这样导入才不会显得生硬;当然在故事内容上要注意简洁,切勿过于拖沓,影响教学进度;要注意故事的针对性,特别是要与学习内容相契合,既要重形式,又要重内容。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艺术性的工作,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而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必须充分重视。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动物小学生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护患情境会话
最萌动物榜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动物可笑堂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