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的特征、功能和提升原则

2020-01-10黄步军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亲和力教育者政治

沈 光 黄步军

(1. 南京工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1816;2. 江苏理工学院 纪委,江苏 常州 213000)

2016 年12 月7 日至8 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和高校实践的热点。要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得教育效果更能得以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为了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就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而恰当的教育方法本身是具有亲和力的,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方法主要指教育者在认识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时所采用的方法,工作方法主要指教育者开展具体教育活动时所采用的方法[1]21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即指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采取一定的思想方法或工作方法所释放出的积极教育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间接性

教育方法与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相比,其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这是因为教育方法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的教育作用,而是通过教育者的选择与运用间接起作用。进一步说,对教育对象开展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想要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这一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由教育方法本身决定的,最直接决定教育目标成效的是教育者以及教育者选取和运用的教育方法。因此,教育方法对于教育目标的间接性就决定了教育方法亲和力的间接性,即教育方法亲和力是在教育者选取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时间接释放出来的。

(二)复杂性

一方面,方法种类具有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等几种常规手段,近年来逐步衍生出网络教育法、体验教育法等新兴的教育方法。任何一种教育方法的选取与运用都需要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以及教育环境因素来进行考量和权衡。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往往需要多种教育方法配合使用。另一方面,使用过程具有复杂性。当教育者选定一定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活动时,对方法使用的过程也要经过精心设计,什么方法先使用,什么方法后使用,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方法,都需要教育者这一教育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艺术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性是指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1]230,教育方法亲和力的艺术性要求教育者能熟练掌握并适时运用语言的艺术、选择教育时机的艺术、选择突破口的艺术,同时掌握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的艺术,将教育内容以一种艺术性的方式传导给教育对象,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亲和力。比如:高校辅导员在遇到大学生存在的学风欠佳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有艺术性的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榜样来激励、用亲情来感动等,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这都体现了辅导员的智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的功能

教育方法亲和力不仅体现在对其他要素具备中介作用,还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服务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上,因此具备中介功能、服务功能和评价功能。

(一)中介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的中介功能源自教育方法的中介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构成要素的实体性不同,教育方法并不是实体存在的,而是教育者根据长期的教育实践积累和提炼的、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方法的中介功能决定了教育方法亲和力的中介功能,通过教育方法亲和力的生成与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其他各种要素才能相互发生作用,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方法亲和力的中介要素越活跃,教育内容传导就越有效,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二)服务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服务于教育者的,也是服务于教育对象的,更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教育者应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针对性需求,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一过程就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是朴实无华的,有时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撑,只要教育者明白了教育方法亲和力的服务功能,就能根据不同的教育活动需要和学生需求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三)评价功能

正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是教育者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所选取和运用的综合的方式和手段,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教育者的知识储备、能力素养、创新能力的诸多优秀品质,因此使得教育方法亲和力对于教育者亲和力本身具有评价功能,也使得教育者所倡导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更为科学的评价考核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的提升原则

教育者选取和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也不是没有目的的,而是有目的的。要想发挥和提升教育方法亲和力,就应当坚持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的诸多特征和功能决定了教育者在选取和运用教育方法时要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针对不同情况选取和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如此才能发挥和提升教育方法亲和力。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教育者要认真研究所开展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从而选取和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服务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者面对的教育对象群体是不同的,群体中的个体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思想和行为,在选择教育方法时要想发挥教育方法亲和力,就应当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二)综合性原则

一方面,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前要充分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各种构成要素,充分调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各种力量,从而达到综合提升亲和力的目的。比如,党和国家要求高校建立和完善“十大育人体系”,高校应当通过扬长补短、互联互动的方式发挥各个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形成教育合力。另一方面,教育者在面对一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时,要研究分析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整合所能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而提升某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亲和力。

(三)创新性原则

当今中国的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其思想和行为方式,特别是移动终端的普及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前些年所无法想象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手机获取外界传达的信息,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已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时,如果教育者无视大学生的现代生活方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不重视甚至忽视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客户端的存在,其选取和运用的教育方法亲和力就难以得到发挥和提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提升的创新性原则就提醒高校和教育者要充分重视大学生不断变化的生活、思想和行为方式,不仅要在教育理念上体现创新,更要在教育方法上实现创新。

猜你喜欢

亲和力教育者政治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