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与管理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为例

2020-01-09苑维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亚非学分经济学

苑维乐

(天津外国语大学 亚非语学院,天津 300204)

2018 年,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课程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淘汰“水课”、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这些无疑凸显了在线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

2018 年,教育部认定推出首批490 门国家精品慕课。2019 年,教育部认定推出第二批801 门国家精品慕课。2019 年4 月,“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在报告《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慕课》中提出:“一要打好‘建’这个基础……二要聚焦‘用’这个关键……三要围绕‘学’这个目的……四要做好‘管’这个保障。”报告中要求高校推进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使用慕课提升教学水平,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并根据本校情况制定慕课引入及应用机制,建立健全学分认定转化制度。大量慕课上线运行为本科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为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也对如何建好、用好在线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线课程建课、使用、质量监管、学分认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使其价值大打折扣。

一、在线课程的优势及天津外国语大学应用情况

在线课程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点,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对外语类专业而言,语言类课程总课时量大,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教学由以课堂教学为主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升课堂效率;部分语种专业师资紧张、教学资源地区间不平衡,通过在线课程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有国际视野的“外语+”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增,采用在线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和专业高效地做出选择,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天津外国语大学制定了《在线课程管理办法》,支持在线课程录制、使用、推广,助力教学改革。2019 年,3 门校级精品慕课加入天津市高校慕课联盟、天津市“津课联盟”。亚非语学院作为天津外国语大学的二级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完成通识选修课程《世界跨文化交流》亚非语种部分的制作。该课程现已在多个平台上线运行,并作为通识必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供本科生学习。亚非语学院另有3 门在线课程在制作中,均为高年级主干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亚非语学院为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推行“语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14 年起,亚非语学院在朝鲜语、阿拉伯语专业启动教改试点项目《亚洲、非洲非通用语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在修读原有语言模块的基础上增加金融学或国际贸易模块课程。经过4 年修读,取得50 学分,撰写经济学模块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对应的辅修学位证书。第一届毕业生反响良好,复合培养方式此后也在不断完善。2018 年9 月,亚非语学院突破了语种限制、扩大了招生范围,开始在现有12 个语种专业推广“语言+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在线课程使用及成绩认定中产生的问题

(一)在线课程在语言类课程和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不足

亚非语学院自建在线语言类课程包括写作、翻译及文化概况课程,全部为高年级主干课,专业基础课应用在线课程不足,单纯依靠线下课时来进行语言训练。为实现“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额外修读的经济学课程负担较重。经济学部分以传统线下课程为主,尚无自建或外部引进在线课程,学生需要在平日晚上或周末修读总学分50 分的经济学模块,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因学生以文科生为主,经济学模块课程中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先行课程难度大,再加上教学模式单一,每周仅有一次面授课程,与教师互动答疑不充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二)在线课程认定方式单一

为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高年级学生赴语言对象国交流的机会多,境外交流期间以语言类专业课为主,无经济学课程。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只限于智慧树和超星平台上的通识选修课,尚无针对其他课程类型的在线课程学分成绩认定规定[2]。学生“鱼和熊掌”无法兼得,出国期间的经济学模块课程无法修读。为解决这个矛盾,亚非语学院指导学生在国外自主修读国内该学期对应的经济学模块在线课程,学生提交慕课平台打印的免费证书辅助毕业资格审核。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平台课程修读证书认定对应课程是否通过,只做学分登记,并作为毕业资格审核材料留存。因未和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成绩单无详细成绩,学生完成在线课程学习后得不到量化评价,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在线课程修读质量难以保证

在线课程修读的质量体现在建课、选课和修读三个方面。天津外国语大学采用自建课程和引进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学校自建课程建设阶段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服务团队等方面满足本校在线课程的基本要求,但上线运行后,同行及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完善,评价侧重于互动次数及形式,且渠道单一,未形成良好的在线课程质量反馈机制[3]。其次,引进使用外校课程时缺乏系统的选课指导体系。在线课程平台较多,不同院校开设的课程名称相同但受众不同,难易度之间存在差距、水平参差不齐,水平相当的高校开设的课程容易实现学分互抵,不同层次的学校课程难以认定。学生仅靠课程名称及简介选课,选择的课程易与本校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偏差,使在线课程修读效果大打折扣,学校认定时也难以统一标准认定转换学分。再次,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线下自主完成,监管措施尚显不足。在线开放课程上课、过程测试、最终考核中学生相对分散,难以杜绝代学、替考、伪造证书等作弊问题,对学生学习在线课程监管难度较大。

三、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推广

认定学分是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科学性的前提之一,在线课程学分需要从培养方案修订、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出发制订认定方案,打造线上线下“金课”,淘汰“水课”,保障课程质量,确定认定学分数量及课程类型,重视过程性监督及评价机制建设。

(一)修订培养方案,确定在线课程比例

首先,在学校政策的基础上,成立课程评审委员会,充分进行调研,统筹语言学习和经济学模块学习。学院应从人才培养质量出发,对不同课程性质在线课程的选择范围、使用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考量,确定在线课程使用比例及类型。其次,针对现有语言专业特点深度定制经济学模块课程,在自建或引进在线课程的基础上对内容、考核方式进行本地化改造。再次,建立符合学院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在线课程学分动态认定模式,后期将复合类型扩大到政治学等其他学科,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

(二)健全选课制度及认定办法

首先,完善学校及二级学院两级评审制度,扩大选课范围,扩展课程容量。学校分层建设、分类管理在线课程资源,与慕课平台或联盟对接,扩展课程容量,统筹校内资源,提供经费制度保障。同时,建立复合在线课程群,二级学院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校内课程群。其次,对于不同性质课程采取不同的认定方式。本校开发的在线课程用于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将线下和线上的成绩通过特定比例折算。对于引进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环节、学时等方面综合考量其能否达到校内同类课程教学目标[4]。再次,加强教务处与课程平台的合作,使认定更加便捷,让学生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高校应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在线课程平台与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完成教务管理系统内选课,实现同一账户登录在线课程平台,修读成绩直接反馈到教务管理系统,解决多个平台与教务管理系统间彼此独立、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使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流程更加顺畅。

(三)保障学生在线课程学习质量

学分认定必须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线课程平台应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记录学生IP 地址,监督其学习时长,确认是否本人学习,杜绝替学替考、抄袭作弊等行为。学习评价应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包含提问互动、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小测试、答疑、结课考核等。同时,与合作院校或平台协作,采用随机题库、增加线下考试等方式[5]。此外,完善在线课程的教学档案归档、补考重修等环节。

(四)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在线课程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监管。为此,应丰富在线课程资源,自建与引进相结合,自建课程须符合质量标准,引进课程以天津市“津课联盟”课程、慕课合作平台课程、中国外语慕课联盟认定课程为主,保障课程质量。同时,成立课程评审委员会选定课程,完善督导考评反馈机制,实时反馈学生、教学督导、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师本人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法。

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线课程的设置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专业课与通识课相结合,确立一套涵盖各种课程类型的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办法,可以缓解外语类院校因区域发展不平衡、师资紧张造成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亚非学分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简明经济学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经济学的优雅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
好玩的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