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及其启示

2020-01-09李木洲

关键词:现代化考试大学

李木洲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是指高校招生制度现代性不断增长、扩展及实现的过程,根据高校招生制度现代性的发展水平,一般可分为初步现代化、基本现代化、总体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四个阶段(1)李木洲:《高考制度现代化:内涵、特征与目标》,《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高校招生制度的现代性主要包括体现高校招生制度理念、制度形态与测评技术的科学性、公平性、多样性、自主性、专业性、综合性、民主性及法治性等现代化因子。。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和国家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国家现代化和国家教育制度现代化的发展相辅相成。由美国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所决定,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当前处于较高水平的总体现代化阶段,它历经了很多发展中国家高校招生制度尚未经历的发展阶段。系统考察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及其特点,不仅有利于探寻世界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而且对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制度现代化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

以1636年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的创建为肇始,美国的高校招生活动至今有380多年的历史。若以美国高校招生考试评价的形态变迁为依据,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现代化历经了经验化考试招生、标准化考试招生、综合化评价招生和动态化评价招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又分别代表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萌芽、发展、变革与新探。

(一)经验化考试招生: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萌芽(17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

美国高校招生活动始于殖民地时期的哈佛大学,据哈佛大学1642年起草的一份管理规章(手稿)记载,其招生情形是:“任何学者,只要能够读图利(Tully)或者像古典拉丁语作家一样临场创作、吟诵地道的拉丁语诗歌、散文,并熟练掌握希腊语名词与动词的词形变化,那么他就可以被学院录取。”(2)Edwin Cornelius Broome,A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Discussion of College Admission Requirement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1903,p.18.美国殖民地时期大学主要采用古典教育模式,拉丁文和希腊文是古典教育的语言基础,因此,美国早期的高校招生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掌握情况。直到18世纪中期美国高校这些入学考查条件几乎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甚至教育主管部门对19世纪以前的入学条件或其中的变化也没有一定的了解”(3)Edwin Cornelius Broome,A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Discussion of College Admission Requirements,p.5.。可见,19世纪以前美国的高校招生主要以口试、面试等经验化的考试形式考查应试者是否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能力。

19世纪初,美国私立高校的发展标志着实用教育的兴起和古典教育的式微,美国高校招生开始增加更多的考试科目和更加自由的选择,同时拉丁文和希腊文开始淡出高校招生的考查范围。例如,1807年,哈佛大学招生增加数学和地理考试科目,同时停止对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普遍性要求;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康奈尔大学招生分别从1870年、1874年、1878年、1882年开始要求写作英文短文(4)David English,Christopher Broadhurst,“The Evolution in College Admissions Requirements:1885 to 1905”,College and University,Vol.89,No.2,2013.。不过,直到19世纪中期,大学之间关于招生要考什么科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以致中学教学处于混乱之中。这客观上需要通过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的统一化来引导中学教学进入有序状态。可以说,正是高校招生科目多样化导致的中学教学混乱问题第一次推动了美国高校招生条件的统一化运动。1900年,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大学招生委员会发表了确保高校统一招生条件、方式、方法的调查报告。1901年,美国举行了史上第一次高校统一入学考试(AT),考试科目为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历史、数学、化学、物理。1902年,又增加了西班牙语、解剖学、地理(5)唐滢、丁红卫:《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之嬗变》,《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第24期。。金斯利在1913年基于全美300家高等教育机构的调查表明,这一时期美国高校招生条件的变化趋向是逐渐强调高中四年学业的平均水平、推荐信以及考试成绩(6)Andrew V. Beale,“The Evolution of College Admission Requirements”,Journal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dmissions Counselors,Vol.15,No.3,1970.。

19世纪中后期,赠地学院的出现使职业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为了与传统大学竞争,赠地学院在招生录取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革,不仅增加了招生人数,而且扩大了招生对象的范围。到19世纪末,赠地学院招生人数达25000人,且绝大多数是原来被排斥在高校大门之外的工人、农民及其子女。1890年,《第二个莫雷尔法案》获得国会通过,这一法案明确规定不得资助实行种族歧视招生政策的学校,并鼓励建立独立的黑人高等学校,1880—1900年间美国共有2800名黑人大学生毕业(7)周一民:《镀金时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促进19世纪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此外,在19世纪后半叶,美国高校招生还尝试过证书录取制,即大学与本地中学建立认可关系,从认可的中学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可免试进入大学。然而,尽管证书录取制有利于中学获得大学的专业性指导以及构建更紧密的教育衔接体系,但中学为了应对不同大学的认同要求,必须开设不同的课程。因此,证书录取制的推行促使中学普遍希望高校招生能够有一致的科目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美国高校招生考试科目向统一化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在17至19世纪,美国的高校招生处于变动不居的无政府化、经验化的探索阶段,但其考试科目的调整、统一招生模式的探索、证书录取制的尝试等,不仅为促进美国高校招生制度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为其由传统考试招生方式向现代考试招生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发展基础。

(二)标准化考试招生: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发展(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大规模移民、进步主义运动以及科学研究思维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社会与教育改革。其中中学教育改革的动力又主要来自大学的招生需求。当时很多精英大学的教育工作者认为,中学课程的巨大差异既缺乏成效,又导致不公,需要改革大学招生制度(8)David English,Christopher Broadhurst,“The Evolution in College Admissions Requirements:1885 to 1905”.。“20世纪初美国高等学校的总数已达1000所,入学学生33万人”(9)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南北战争以来的经历》,谢延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698页。,美国高校规模的扩张和招生人数的骤增,客观上也需要创造一种更为高效的适合大规模人才选拔的高校招生方式。

标准化考试(10)标准化考试是指根据统一规范的标准和科学程序的组织对测评误差进行严格控制的一类考试(可参见王玉衡:《美国标准化测验的问题与质疑》,《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具有标准统一、过程严密、客观公平、考查信息量大等特点,是一种适合大规模人才选拔的考试。它自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以来便得到政策制定者们的青睐,逐渐成为美国中小学校学情调查、教学评价、办学质量以及质量监控的主要手段。基于标准化考试的诸多优势及其在中小学校的广泛影响,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术能力倾向考试(SAT),并以此作为大学入学的主要考试项目。当时SAT考试主要服务于美国东部的私立高校,不能满足美国其他地区众多的公立大学的要求。1959年,林奎斯特倡导成立了美国高校测试服务中心(ACT),并得到美国中西部十大公校联盟和南部八大公校联盟的积极响应,它们支持使用标准化学术型的ACT大学入学考试。当年11月7日,有“75460名考生参加了首次ACT考试”(11)Colin Dingler、Dan Shaw、徐小冉等:《ACT:从单一学术能力考试到纵向多维测评系统》,《中国考试》2017年第10期。。由此,美国高校招生形成了SAT考试与ACT考试平分秋色的两大高校招生考试体系。不过,SAT考试与ACT考试的考试倾向和考试内容在早期有所不同,SAT考试内容与高中课程内容无关,重在考查学生的学术能力,旨在选拔“高智商”人才(12)任子朝:《关于以知识立意与以能力立意的讨论——赴美国ETS学习引发的思考》,《学科教育》1998年第11期。;ACT考试则属于学业成就测试,其考试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包括英语、数学、社会研究以及自然科学四个科目,重在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进入大学学习的知识与技能(13)潘苏东、尹士花:《ACT考试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高考内容改革的启示》,《中国考试》(研究版)2010年第1期。。SAT考试与ACT考试在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测评功能,为美国高校招生提供了多元化、可选择的参考条件。

标准化考试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命题设计、阅卷、评分以及组织实施,不仅使高校招生考试的评价标准统一,而且使考试简便易行、经济高效,适应了当时美国高校大规模人才选拔的需要,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标准化考试的实施,标志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由传统转向了现代、由经验化转向了科学化、由一元考试体系转向了二元并立考试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发展。

(三)综合化评价招生: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20世纪80年代以后,标准化考试逐渐成为评价与提升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美国原本多元、个性、宽松的教育环境开始走向应试化、功利化。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了《中小学教育法》(ESEA),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标准化考试成绩在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决定性作用,促使越来越多的州纷纷建立起各自的统考制度,而统考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照常升级、毕业,每所学校学生每学年的统考成绩也要公之于众,由此考试分数在美国教育领域取得了绝对的话语权(14)李茂:《在标准化考试中个性化生存》,《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12月18日,第A03版。。据统计,在ESEA实施的前10年中,美国“公立学校学生参加的标准学力考试次数激增,从学前班到12年级,每名学生平均共须参加112次强制性标准考试”(15)张帅:《美国新政遏制公立学校过度强调标准化考试》,《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第1期。。2009年,奥巴马政府又推出了“力争上游计划”,进一步助推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应试化,加重了美国公立中小学校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使学业标准化考试成为美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众矢之的。

为减轻学生负担,扭转美国应试教育倾向,2015年,奥巴马总统提出新的联邦准则,“建议各州规定标准化考试时间不得超过上课时间的2%,以遏制公立学校过度强调标准化考试”(16)张帅:《美国新政遏制公立学校过度强调标准化考试》。。同时,联邦教育部还向各州和学区下发具体行动计划,要求减少重复和低品质的考试,推动利用考试之外的其他因素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标志着美国教育评价由标准化考试评价模式开始转向综合化评价模式,并由此引起了高校招生标准的系列变化。

长期以来,SAT考试和ACT考试作为美国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政府强推标准化考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考试内容与高中课程内容严重割裂化。同时,对于标准化考试,考生通过专门辅导或题海训练可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因此,高中阶段学业情况不一定理想的考生也可能考出好成绩,但这些考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出现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吃力以及后劲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有一些大学公开表示学生是否参加SAT或ACT考试完全取决于学生;还有不少高校申明,在入学时可以不要求学生提供这些成绩”(17)苏红:《美国部分高校欲取消标准化考试》,《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1期。。由此,SAT考试与ACT考试在美国高校招生中的地位已然动摇,它们亟需改进以满足大学新生选拔的诉求。

2015年,ACT通过对考试大数据的持续研究,指出“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取得学术文凭并不能保证学生为大学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学术成就不是衡量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大学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样还应重视包括行为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发展”(18)Colin Dingler、Dan Shaw、徐小冉等:《ACT:从单一学术能力考试到纵向多维测评系统》。。2016年,美国大学理事会也改变了SAT考试科目与形式,以落实“卓越而公平”的考试理念:一是将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改为循证阅读(evidence-based reading),即依据文章中的证据选出正确选项;二是不再考单纯的数学试题,而是将数学题目嵌入到阅读题中,同时加强对数据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三是将作文改为选考题,并取消写作板块中的语法选择题。改革后的SAT考试和ACT考试实现了从单一的智力测验或学术能力测验转向了综合能力考查。美国高校招生的综合化,不仅表现在SAT、ACT等标准化考试评价的综合化上,还表现在高校录取参考依据的综合化上。在当前美国高校招生的所有参考依据中,SAT、AC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只占美国大学录取要求25%的比重,其他75%的要求涉及学生高中学术课程的成绩和表现、能够体现出学生卓越综合素质的课外活动以及大学预科课程成绩等”(19)王湘波:《多元化的美国高校招生》,《中国考试》2018年第3期。。

美国高校招生评价的综合化其实是对高校新生选拔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深化认识的结果,它有效扭转了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使高中教育逐渐回归到教育本位。美国高校招生从“标准化考试招生模式”转向“综合化评价招生模式”,推动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深度发展,其招生模式的多元性、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录取理念的先进性以及考试评价设计的科学性等现代性因素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变革。

(四)动态化评价招生: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新探(2016年至今)

美国高校综合化评价招生模式并非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历史终点。2016年3月,一场由全美逾百所顶尖私立高中校长推动的新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悄然兴起。发起者斯科特·鲁尼指出:“SAT、ACT、高中GPA等成绩,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靠刷题很容易考高分,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优秀的人才,美国大学如果据此选拔人才很容易‘跑偏’。”(20)《颠覆“美国高考”!SAT、ACT成绩将被“能力档案”取代》,2018年2月24日,https:m.sohu.coma223841828_808875,2019年3月18日。可见,美国新一轮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对现有综合素质评价招生体系的反思,并试图构建一套新的招生模式,即“新模式”(A New Model),它代表着未来一个时期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的新探索。

“新模式”重在考核学生的八大核心能力,包括“分析与创造力、沟通能力、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心智习惯、诚信与决策力、适应性与探索力、全球视野、信息技术及数理能力”(21)“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A New Model”,2017-05-10,http:mastery.orga-new-model,2019-03-18.。2018年,“新模式”已获得帮助申请者择校的美国入学、资助以及成功联盟(CAAS)的积极支持,它的用户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80余所美国著名高校,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相对于传统的评分制,“新模式”以“能力”为导向,采取动态档案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以期全面、真实、直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新模式”可描述为“动态化评价招生模式”。它与综合化评价招生模式相比有三大特点。一是不看成绩。学生档案上没有课程名称,学生每修完一门课程,将收获对应的能力学分(Mastery Credits),如要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使用传统的考试分数或等级分数,而是对学生具备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描述。二是动态记录,一目了然。“新模式”通过电子记录技术平台实时更新学生的能力学分,并提供课堂作业、论文、视频展示等材料,让高校招生官极其便捷地了解学生的各项具体能力。三是大学拥有极大自主性。虽然“新模式”的能力鉴定模板是统一固定的,但是各大学可自行决定对学生能力的评判标准,也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22)《藤校未来录取学生将主要看这份“能力档案”,美国“高考改革”细则公布》,2017年7月4日,https:www.sohu.coma154450666_113042,2019年3月18日。。

从“新模式”的能力档案评价体系来看,它旨在打破现有成绩评价体系导致的应试教育倾向以及评价不精准等问题,力图构建一种“转识成智、化知为能”的更为直接的评价导向,引导教师与学生将课堂学习的关注焦点由“追求分数”转到“能力锻造”和“素养培育”之上。但是“新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尚缺乏实践检验,尤其是“新模式”对学生能力要素的考查以“能力档案追踪”取代“打分与评级”的做法,存在过于依赖质性评价而放弃量化评价的倾向,不仅对申请者的能力无法进行全国性的客观比较,而且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也费时费力。此外,“新模式”将拉大社会阶层的教育差距,导致进一步的教育不公。《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凯瑟琳·兰佩尔指出,“这将有利于家庭富有的学生,因为他们可以获取更多资源去提高软实力,但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孩子,则很不利”,“这项改革将让家庭富有的精英阶层子女不用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统一考试,而是用‘可以理解并熟练使用两种语言’‘可以掌握和使用高等数学’这样很模糊的质性评价顺利进入顶级大学,占有更好的教育资源”(23)鞠慧、孟卫东:《质性评价不适合中国高校招生》,《中国考试》2018年第3期。。更有批评者指出:“美国高校招生‘新模式’是美国权力精英利用招生改革的话语权,以‘科学选才’之名为阶层既得利益站台,以获得更多的名校教育机会。这种标榜为‘科学’的改革,必将成为精英阶层固化的凝固剂,削弱社会的代际流动程度,损害代际公平。”(24)王后雄:《评美国高校招生改革“新模式”》,《中国考试》2018年第3期。

美国正在探索的高校招生“新模式”,是反思标准化考试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的作用与定位的一次尝试或者说突围,它代表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也可能会成为美国多元招生模式之一,其利弊得失及具体成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若从人才选拔的可操作性与阶层公平性隐忧来看,“新模式”具有难以避免的制度局限。然而,若从人才选拔的理念、手段、方法来看,“新模式”又可谓是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第二次现代化或现代化重塑。

二、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特点

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地摆脱传统、适应新环境、建立‘新传统’、再扬弃‘新传统’、奔向未来的生生不息的动态发展过程”(25)高清海、余潇枫:《“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在本质上也是一个不断摆脱旧的招考传统、建立新的顺应时代与现实需求的招考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人才强国意志主导高校招生改革方向

美国殖民地和南北战争时期,高校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的自主招生阶段,高校招生主要根据办学需要和生源条件自主设定人才选拔标准。联邦政府成立以后,美国高校招生中的国家意志开始逐渐增强,并主要按照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的需求调整改革方向。譬如,作为标准化考试的SAT考试和ACT考试,也都“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学课程共性要求的测试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学课程共性要求”即是美国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正如有学者指出,“无论有多少考试机构在运作,也无论它们怎样运作,只有国家认可的考试才具有权威性”(26)唐滢:《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06页。,否则这样的考试可能根本难以存在,也更不可能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这是由考试的功能性、政治性、社会性所决定的。

从美国推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人”来看,大部分都是政治家、商界领袖、教育家等“政治人物”及其组成的团体,他们既是美国精英群体的代表,也是美国国家意志的代理人。从美国历次“教育法案”的出台及其推动的招生考试改革来看,《国防教育法》、《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以及《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等都包含了强烈的人才强国意志。而正是这种人才强国意志决定着美国教育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步伐和基本方向,其背后的逻辑不外乎科学的高校招生制度具有促进人才产出的重要作用。可见,美国的人才强国意志是主导美国教育与高校招生制度不断改进的重要力量。

(二)考试科学研究助推高校招生考试科学化

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考试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国度。从考试基本理论范畴来看,美国的考试研究涵盖了考试哲学、考试社会学、考试政治学、考试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从考试应用理论的范畴来看,美国的考试研究涉及教育测量理论、教育评价理论、考试管理理论、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标准参照测验理论、试题库理论等。迄今人类考试出现过三次大发展:一是公元前2世纪到7世纪,中国古代论文式考试模式的创建与形成;二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标准化考试模式的创建、发展与推广;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开放化、远程化、无纸化、信息化为显著特征的网络化考试模式的形成(27)唐滢:《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第212-213页。。其中,对现代考试发展影响最大的标准化考试和网络化考试皆产生于美国。究其缘由,这与美国重视考试科学研究的传统密不可分。

在某种意义上,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实质是美国高校招生制度不断追求技术更新与保持优势的过程。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测评技术来看,它历经了从标准化考试到多元测量模型并行的演化,实现了由“达标”理念到“达标+成长”理念或“达标+增值”理念的转变。美国发达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促使美国能够多维度地审视自身的教育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科学改进和优化教育系统。有学者指出,“考试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而又丰富发展于实践,它与考试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8)廖平胜:《考试理论研究与考试实践的辩证统一》,《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第12期。。美国重视考试科学研究的传统促使美国的考试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助推了美国高校招生考试的科学化进程。

(三)依法招考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

“依法招考”或“依法治招”是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又一个重要特点。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每一次重大改革几乎都与相应的法案出台密切相关。例如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在推动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使美国高校招生开始打破种族歧视,逐渐重视招收黑人等少数族裔学生;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促使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重视;1965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推动美国高校招生制度设计更加注重族裔和性别平等;20世纪60年代出台的《平权法案》则对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公平性发展影响深远,其明确规定各类机构和法院要依法案采取正当行为,不得因为种族、肤色、性别和原国籍而对一部分人实行歧视政策,美国大学必须根据联邦政府的要求在招生中采取配额制,并且黑人及其他少数族群与弱势群体可以优先入学。当前,随着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其平权的原始逻辑正在逐渐发生转变,即出现由“种族平权”转向“经济平权”的趋势(29)李木洲、叶晓芳:《化解高校招生公平冲突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分析》,《重庆高教研究》2017年第2期。。

受两党竞争政治制度的影响,美国历届政府及其总统一般都会出台一些新的教育法案,以区别于前政府的施政纲领,这意味着对前政府相关法案的修正或完善。这些教育法案既是兑现竞选诺言的实践举措,也是推动美国教育进步的重要途径。美国通过立法或出台法案推动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改革的方式,不仅使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与美国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有利于营造全民关注或全民参与的改革氛围,对平稳推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大有裨益。

(四)教育类社会团体发挥招生改革智库作用

美国的社会团体早期倾向于填补政府在某一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功能性不足,后期则注重影响政府的决策和立法。在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史上,美国的社会团体尤其是教育类社会团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美国高校招生采取的是社会化考试运作模式,即由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如SAT考试和ACT考试皆由社会团体性质的社会机构组织实施,它们为美国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高度专业化的考试评价服务。另一方面,美国教育类社会团体长期专注学校教育与招生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根据调查结果积极提出改革建议,为推动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美国很多重要教育法案的出台也与教育类社会团体密不可分。例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出台与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组织(NAEP)的调查研究关系密切,NAEP提供的调查数据资料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NAEP对美国“国家标准”、“国家课程”的建立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NAEP最早的重要成员包括芝加哥大学的拉尔夫·泰勒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塔基等,这些来自高校的教授在美国教育发展中扮演了智囊角色。《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由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研究并推动发布。美国最新的高校招生“新模式”则是由美国顶尖私立高中联盟(MTC)提出并开始尝试推行。美国的教育类社会团体在包括高校招生制度在内的美国教育系统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

三、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启示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标志着我国高校招生制度(高考制度)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基本现代化阶段转入总体现代化阶段。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当前已处于总体现代化阶段,其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对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制度现代化体系具有诸多启示。

(一)高考制度设计应坚持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原则

如何平衡或协调公平与效率是世界各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共性问题。美国高校招生保障基本公平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立法与补偿政策,确保美国黑人等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二是推行标准化考试,即以标准化考试成绩评价教育质量的方式促进美国基础教育整体发展。美国高校招生确保较高效率的途径,则主要是允许高校采取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选拔方式招生。有学者指出,美国高校招生协调公平与效率的机制可归结为:“高等教育的入学公平主要是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立法和政策来推动的,如《高等教育法》、《民权法》、平权行动和补偿教育政策。人才选拔效率是各高校通过多样化录取模式和多元化评价标准来实现的。越是处于高等教育系统‘金字塔’底层的院校,越开放招收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公平性越强。顶尖大学坚持基于学生学术才能的选优政策,强调人才选拔效率,兼顾公平。”(30)吴向明:《美国高校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这种公平与效率协调机制,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招生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既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又较好地满足了国家培养尖端人才的选拔需要。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倾向有所不同,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往往存在以何者为先的问题——“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抑或如何兼顾的问题——“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或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如在高考建制初期,由于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对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一时期高考侧重的是人才选拔效率,较少关注高考的公平性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标准化考试的引进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高考改革侧重于高考制度的科学化问题,较为淡化公平与效率的矛盾问题。2014年,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实施,改革重心则转移到公平性之上,包括给高考加分“瘦身”、实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问题以及加大高校招生违规查处力度等多种举措。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才国之宝也”,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在维护社会公平和人才选拔效率之间应保持平衡、统筹兼顾,既不能一味追求公平而舍弃人才选拔的效率,也不能一味追求人才选拔效率而牺牲社会公平。

(二)高考技术研究应重视考试数据和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美国的两大高校招生考试SAT考试和ACT考试分别诞生于1926年和1959年,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推行高校招生标准化考试的国家,也是最先重视考试数据和标准开发与应用的国家。以ACT考试为例,ACT超过半个世纪的数据收集和持续研究为ACT考试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ACT考试试题的命制以广泛的教育和职业研究、实证分析以及学生成绩数据为根本依据,每一道试题都要通过严格的设计、预测、分析和校准。ACT还将持续收集的学生成绩数据及相关分析信息应用于改进试题,以保证试题设计能够有效评估学生在学业和就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另一方面,ACT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考试测评实证研究和外部验证,建立了专门的垂直量尺,用于测量包括英语、阅读、数学、科学和写作科目在内的学业和就业达标能力。由于ACT在测评领域的独特优势,其数据分析、科研和学科测试经验已被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倡议(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积极采用。此外,ACT还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大学学业达标基准”(ACT College Readiness Benchmarks)和“就业能力进步指标”(Progress toward Career),为考生提供科学的升学、就业等预测与指导(31)Colin Dingler、Dan Shaw、徐小冉等:《ACT:从单一学术能力考试到纵向多维测评系统》。。

我国高考的标准化改革实施较晚,1985年才开始在广东试行,后经过山东、辽宁、广西等省市的试验推广,直到1991年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高考命题、试卷评阅、考务管理及分数解释等的标准化改造(32)刘海峰、李木洲:《构建“四位一体”功能互补的教育评价新体系》,《中国考试》2020年第9期。。当前,我国对高考数据与标准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曾指出,我们的“教育考试机构更多的是把考生作为应试的对象,而没有明确地定位于服务的对象,致使我们的考试资源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33)戴家干:《从教育考试看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与定位》,《中国考试》2006年第2期。。我国高考群体规模巨大,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在1000万左右,开发利用高考大数据,建立健全高考评价质量标准,逐步提高高考命题质量与测评功能,使之有效服务并促进这个群体的智力开发与专业发展,无疑有利于夯实国家的人才资源基础。因此,加强我国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建设,重视高考数据与标准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既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高考制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高考招生改革应注重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与互动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十分重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与互动。1951年,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中学与大学的教育衔接性,美国福特基金会启动了大学先修课程(AP)项目(34)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是高中阶段开设的大学级别的课程。,它以先修课程的方式贯通了美国的中学与大学教育。据美国大学理事会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认为修读AP课程令他们对大学学习更有信心,近90%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大学课程中会用到AP课程所学的技能,而未参加AP课程的本科生按时毕业的概率仅为30%(35)邓文静:《美国大学理事会:AP课程有助于学生本科学习》,《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第11期。。有研究指出,“美国大学的录取,积极回应高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考录中多元化的考核内容与方式,与高中课程评价内在合一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中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方面实现向大学阶段的过渡,更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36)郭志明:《从美国“高考”看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年第8期。,中学与大学之间形成了双赢的衔接与互动关系。可见,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符合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内在规律。

当前,我国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与互动主要以高考招生为纽带,高校招生部门往往只注重中学的优异考生,中学则主要关注重点大学的录取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以致在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优化高校招生制度设计等方面并没有形成促进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培养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应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与互动纳入改革视野,一方面通过高校招生制度的多元化设计,引导中学的教育教学,避免应试教育倾向,另一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合理考查,为大学选拔新生提供多样化的评价信息,促进大学招生的精准选拔。此外,还应重视中学教师在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中的参与权,以全面推动我国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与互动。

(四)高考录取机制应适应不同类型与层次高校的招生需求

美国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但高校招生办法大体有三类:一是完全开放招生制,主要为两年制社区学院采用,旨在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最基本的需求,社区学院向所在地所有申请入学的中学毕业生和18岁以上的公民完全开放,招生录取率为100%;二是有限开放招生制,主要为四年制公立大学采用,意在让所在州的学生能够以比较低的学费接受较好的高等教育,其招生录取大多以申请者的SAT考试或ACT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同时也参考其他申请信息,招生录取率因校而异,有些普通公立大学的录取率可能高达80%,而有些高水平的公立大学,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录取率只有17%左右;三是综合选拔招生制,主要为精英大学所采用,招生录取需要综合评价申请者的SAT考试或ACT考试成绩、学业测验成绩、AP课程成绩、中学的课程与成绩、教师评语、校长推荐信及面试表现等(37)刘向荣:《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特点与成因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由于精英大学一般面向全球招生,竞争激烈,其招生录取率大多在10%左右,越顶尖的大学录取率越低,如加州理工学院的录取率约为8%,哈佛大学的录取率约为4.5%(38)耿聪:《上国际顶尖大学越来越难!今年哈佛大学录取率仅4.5%,再创新低!》,2019年3月31日,https:www.sohu.com/a/305003284_405849,2020年9月21日。。此外,美国各院校为了招满或招到高质量的新生,还会采用不同的招生计划,包括提前招生、常规招生、滚动招生以及当场录取招生等。美国这种灵活、多元的招生录取制度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不同类型高校的招生需要。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39)《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20年7月9日,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202007t20200709_470937.html,2020年9月21日。,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类型多元、层次多样的高校结构体系。为满足我国不同类型与层次高校的招生需要,早在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了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改革目标,并且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破格录取的多元录取机制。然而,从招生录取的实践来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的择优录取仍是当前我国高校招生的主要通道,其他录取通道招收的学生规模十分有限,不到年度高校招生总人数的5%,难以发挥多元录取机制的合理分流与精准选拔等功能。因此,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应深化推进多元录取机制改革,注重满足不同类型与层次高校的招生需求。

综上,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是一个不断适应高校招生新需求和人才培养新变化的发展过程,而随着美国社会尤其是高校招生理念和考试测评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现代化仍将持续向前发展。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演变,也并非完全线性地沿着追求科学、公平以及效率的路径前进,在很多时候也常常受到来自美国本土族群优先的因素干扰或者驱动。例如1926年标准化考试的出现,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就是当时的犹太人在重视教育的传统下,其子女进入精英大学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从而引起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精英大学的恐慌,由此它们希望借助某种智力测验的干预以改变犹太人子女占据优势的招生状态(40)郑若玲:《美国大学“可免试入学”改革及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而后来的“整体性评价”录取标准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美国高校试图改变犹太人、亚裔等外来擅长考试的族群占据入学优势的状态有关,因为通过增加其他参考依据或录取标准,可以平衡与保障美国本土生源进入精英大学的机会。柯林斯曾指出,“教育,与其说是阶级上升渠道,不如说是政治冲突与统治关系的承载者”,“美国教育系统,不是仅仅为了培养英才而诞生的,相反,它具有维持盎格鲁白人文化优势,保持统治身份的作用”(41)任其然:《文凭通胀、种族斗争与阶层焦虑:神话幕后的美国教育》,2018年7月31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81028,2019年3月18日。。美国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虽然出台了不少促进种族教育公平与招生公平的政策与法案,但是在根本利益上依然存在奉行美国本土族群优先的潜在规则。当然,“有什么样的国情也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高校招生制度”(42)李木洲:《高考改革应防止“现代化的陷阱”》,《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2日,第10版。,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有其历史、政治及文化的特殊规定性,在本质上它是美国综合国情决定的产物。因此,在推进我国高考制度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等基本因素,采取择善吸收、扬长避短的域外学习态度,致力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考制度。

猜你喜欢

现代化考试大学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