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盾构术修复前牙外伤1例

2020-01-08王剑张鑫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侧根牙周膜牙冠

王剑 张鑫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 成都 610041

近年来,即刻种植在口腔种植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1]表明,即刻种植临床成功率与传统的延期种植相当,并且患者所受手术创伤明显减小,治疗周期也显著缩短。然而,即刻种植仍存在着一些不可预期性。比如在种植体植入后,周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硬组织变化[2-3]。尤其是在前牙唇侧区域,由于骨板较薄,在拔牙6~7个月以后,29%~63%的患者发生水平向吸收,11%~22%的患者会发生垂直向吸收[4-5]。这样的组织改变使得种植手术的不可预期性大大增加,美学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

为了避免软硬组织改变,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将种植体植入最适的三维空间位置[6],种植体植入时或植入前使用软组织移植,植入骨替代材料或同时使用骨膜来保留牙槽嵴[7]。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完整保留种植区域的唇侧骨板[8]。近年来,种植盾构术的提出为即刻种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盾构术是指在即刻种植手术中,不完全拔除患牙,而是保留颊侧根片及牙周膜,从而避免颊侧骨板吸收的一种技术[9]。动物体内研究[10]表明,在根片与种植体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骨整合,且颊侧骨板无明显吸收。基于此,本文报道1例盾构术治疗上颌中切牙外伤的病例。

1 临床资料

28岁女性患者,因外伤导致上前牙折裂,伴有疼痛就诊。患者自述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或局部手术禁忌证。

2 临床检查

咬合正常、口腔卫生情况佳。外伤导致上颌前牙缺损伴有疼痛。检查发现11牙松动伴叩诊不适、12牙切端缺损且有探诊疼痛、21牙牙冠变色(图1)。术前X线片显示11牙根折,21牙已行根管治疗(图2A)。进一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显示11牙断端位于龈下约平齐骨缘;唇侧骨板完整,根尖周无明显暗影(图2B)。

图1 术前口内照片Fig 1 The intraoral photograph before treatment

图2 术前影像Fig 2 The imageological examination before treatment

3 诊断

11牙根折,12牙冠折,21牙变色。

4 治疗计划

与患者沟通后,计划11牙行种植盾构术,12牙根管治疗后行树脂充填治疗,21牙内漂白。

5 治疗过程

本文主要讨论11牙的治疗过程。

5.1 种植手术

术前0.5 h口服抗生素,进入手术室后口腔内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3 min,口周碘伏消毒后乙醇脱碘。

口内使用碘伏棉球局部消毒后,在11牙区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使用牙龈分离器分离牙龈后拔除11牙冠部断裂牙体组织(图3A)。使用涡轮机将牙根沿近远中向分开,拔除舌侧根片,修整唇侧根片厚度(为0.5~1.0 mm)(图3B)。轻轻搔刮拔牙窝,搔刮过程中避免破坏唇侧根片及其牙周膜完整性。在拔牙窝偏舌侧部位备洞,植入直径3.5 mm、长度13.0 mm Nobel Active种植体(Nobel Biocare公司,瑞典),植入扭矩>35 N.cm。种植体偏舌侧,与根片之间保留约1 mm间隙(图3C)。旋入临时基台后,在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间隙内充填Bio-Oss骨粉(图3D),即刻临时冠修复(图4)。

5.2 修复治疗

术后CT显示唇侧根片完整,种植体位于根片舌侧约1 mm;在两者之间间隙偏冠方部位可见骨替代物影像(图5)。

1个月后复查,X线片显示种植体位于相邻牙正中,近远中骨高度平齐邻牙颈部(图6)。牙龈健康状况良好,唇侧软组织向切端增生(图7A),种植体唇侧骨板丰满,未发现骨吸收(图7B)。

6个月后复查锥形束CT,显示根片与种植体之间间隙充满新生骨组织(图8)。

个性化取模柱取模(图9),制作个性化基台(图10),比色完成最终修复体的制作与佩戴(图11)。

图3 手术过程Fig 3 The surgical procedure

图4 临时修复Fig 4 The provisional restoration

图5 术后CBCTFig 5 The CBCT scanning after implantation

图6 术后1个月X线片Fig 6 The X-ray film 1 month after surgery

图7 术后1个月复查口内照Fig 7 The intraoral photograph 1 month after surgery

图8 术后6个月的CBCTFig 8 The CBCT scanning 6 months after surgery

图9 个性化取模柱制作过程Fig 9 The personalized modulus column

图10 个性化基台Fig 10 The personalized zirconia abutment

6 治疗效果

通过种植盾构术,保留了该患者唇侧根片及其牙周膜,从而使唇侧骨板得以保存。根片与种植体之间约1 mm的间隙在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由新骨所充填,形成良好的骨愈合;牙龈形态良好,牙龈高度与拔牙前无明显改变。2年后复诊,唇侧轮廓稳定(图12),最终修复体颜色形态自然,与相邻牙及面部协调(图13),患者十分满意。

图11 最终修复体Fig 11 The definitive restoration

图12 2年后复查口内照Fig 12 The intraoral photograph 2 years after surgery

图13 2年后复查面下1/3照Fig 13 The facial photos 2 years after surgery

7 讨论

由于拔牙后牙槽嵴常出现萎缩性改变,传统的延期种植常需要进行额外的软硬组织移植。而即刻种植手术通过将种植体植入合适的三维空间位置,不仅大大缩短了整个治疗周期,减少手术创伤,而且能够实现更好的美学效果[11]。然而,在即刻种植术中,为了补偿后续的软硬组织改变,仍需要同期使用组织增量技术[7]。

1975年,Guyer[12]发现通过健康牙根保留牙周膜,能有效避免牙槽嵴的吸收。基于此,德国医生Hürzeler等[9]在2010年提出了种植盾构术的概念。2015年,Bäumer等[10]发现在根片与种植体之间能形成良好的骨整合,进一步证明了盾构术的有效性。

选择正确的适应证是盾构术成功的关键。首先应符合即刻种植的要求;另外,所保留根片及其牙周膜需健康,无放射学或临床病变。牙根内外吸收或唇侧根片组织的炎症都是手术的禁忌[4]。

在本病例中,患者外伤导致冠折,断端位于龈下约平齐骨缘,直接修复或正畸牵引后修复治疗效果均不佳。唇侧骨板薄,拔牙或即刻种植均可能导致其不同程度的吸收。患牙牙根仍健康且稳固,因此选择种植盾构术。手术过程中,根片的预备是手术的关键。根据Hürzeler等[9]的研究发现,根片高度应位于骨上约1 mm,不但能有效防止牙龈上皮向种植体根方生长,还能保留牙槽嵴上方1 mm的结缔组织以实现软组织封闭,避免细菌等入侵种植窝;而Cherel等[13]在报道邻面盾构术的时候则是将根片预备至骨上2 mm;另外有学者[14]则认为根片平齐牙槽嵴能防止根片折断、脱位或冠向移位而发生暴露;此外,Gluckman等[15]则认为在根片预备至平龈后需在根片顶部预备出一个约2 mm的凹槽,这样能为牙冠龈下部分提供更多的修复空间,从而获得更加自然的牙冠形态。笔者则是采用Hürzeler等[9]的方式,将根片预备至牙槽骨上方1 mm。根片的厚度同样重要,通常认为1~2 mm的厚度较为合适,过薄易破坏根片及牙周膜的完整性;过厚则导致种植体植入空间不足或位置过于偏向舌侧,加大修复难度。

盾构术是对即刻种植术的改良技术,不仅具备传统即刻种植的优势,而且能避免周围软硬组织的吸收性改变,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恢复患牙的形态与功能。

猜你喜欢

侧根牙周膜牙冠
NO 诱导IAA 和O2·-积累于侧根尖端促进水稻侧根生长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维生素C对牙周膜干细胞中HDAC1和HDAC6表达的影响
人体第一磨牙牙冠的逆向设计*
两种培养条件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自分泌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复杂根折治疗效果的比较
硝态氮供应下植物侧根生长发育的响应机制
不同基因型小麦侧根生长对硝态氮的响应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