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

2020-01-08段凌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降糖药

段凌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组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改变,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79年中国糖尿病标准化发病率仅为0.67%,而在2010年则上升至11.16%[1]。在2017年,中国死于糖尿病的患者超过84 万,其中33.8%患者年龄在60 岁以下[2]。

而我国糖尿病以2 型糖尿病为主,占90.0%以上[3]。2013年我国2 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0.4%,男性(11.1%)高于女性(9.6%)[4]。相关调查表明,2 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儿童青少年发 病人数近年来迅速上升,将进一步加重疾病负担[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6—12月营口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处方中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仅含口服降糖药物的处方,共计1 512 张。

1.2 方法

采用WPS 软件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用药种类、用药剂量、药物联用情况等。

限定日剂量(DDD)按药品所对应的说明书计算,正常情况下为说明书规定的维持剂量;若说明 书规定“在起始剂量以后,逐渐增加剂量至最大剂量”,则将最大剂量作为DDD 值;而规定“初始剂量反应不佳后可加量”的,则将初始剂量作为DDD 值。

若同一药物不同品种的DDD 值相同,则按同一药物品种计算;若同一药物的DDD 值不同,则按不同药物品种分别计算其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值。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门诊1 512 张处方中,男性、女性分别占51.39%和48.61%,40~60 岁、大于60 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2.2 口服降糖药物销售金额、构成比和排序

销售金额排序前3 的为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磺脲类和双胍类,分别为97 456.94元、62 289.69 元、13 638.1 元。见表2。

2.3 口服降糖药物的DDD、DDDs、DDDc 值

DDDs 排序前3 位的为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西格列汀和格列美脲;DDDc 最低的3 种药物依次为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瑞格列奈(孚来迪),格列齐特缓释片。见表3。

表2 口服降糖药物销售金额、构成比和排序

表3 口服降糖药物的DDD、DDDs、DDDc 值

2.4 药物联用情况

1 512 张处方中,单药所占比例最大,两药联用次之。见表4。

表4 药物联用情况

2.5 部分药物两药联用情况

两药联用处方中,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所占比例最高。见表5。

表5 部分药物两药联用情况

2.6 三药联用情况

所有三联药物处方中均含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西格列汀和米格列醇所占比例最高。见表6。

表6 三药联用情况

3 讨论

3.1 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

1 512 张处方中,大于60 岁仅占40.41%,占比最大的为40~60 岁(44.44%),18~39 岁占比15.08%,7~17 岁仅占0.07%。表明因糖尿病就诊的患者占比最大的是40~60 岁,而不是大众所认知的大于60 岁,与相关调查结果不一致[6-7]。

性别分类总体上看,男(51.39%)比女(48.61%)高出2.78%,与相关调查结果一致[8-10],男性患者处方数均高于女性。占比最大的中年患者中,男(51.19)比女(48.81)高出2.38%,与总体相比基本一致。而在大于60 岁患者中,男(48.45)比女(51.55)反而低了3.1%,这说明在男性糖尿病患者多于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背景下,并不是所有年龄段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均多于女性。

3.2 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及合理用药指标

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共有14 种口服降糖药物,销售金额最高的为DPP-4 抑制剂,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本研究中,3 种DPP-4 抑制剂DDDs 从高到低为西格列汀、利格列汀和沙格列汀;DDDc 分别为7.57 元、8.35 元、8.20 元,在口服降糖药物中较高,可能与这类药物是近年来新研制的口服降糖药物有关。

西格列汀可有效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以及细胞内皮状态[11],更有研究表明,其可通过抑制大鼠肾脏局部DPP-4 活化,产生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12]。有研究表明,利格列汀可以改善胰岛B 细胞功能,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并且可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水平和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13-16]。DPP-4 抑制剂并不推荐作为2 型糖尿病的起始单药治疗,但是对于不能耐受二甲双胍患者,DPP-4 抑制剂是较好选择[17]。

某院销售金额排名第2 位的为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其品种较多,有传统剂型格列美脲片,也有新剂型格列美脲滴丸、格列吡嗪缓释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本研究中,磺脲类降糖药物的DDDc 均较低,DDDs 最高的格列美脲其DDDc 也最高,为1.61 元。格列美脲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而且其安全性也较好,不易发生低血糖,适用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18-19]。

双胍类降糖药物销售金额虽然排序第3 位,但其DDDs 却是第1 位,说明在门诊口服降糖药物中使用最多的是双胍类药物。新剂型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片DDDs 最高,但其DDDc 最低,为0.4 元。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指出,治疗2 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4]。表明该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使用遵循了糖尿病诊治指南的治疗建议,较为合理。同时,二甲双胍药物说明书指出,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较多;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可引起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对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患者,应补充维生素B12,定期检测肾功能[20]。

3.3 联合用药情况

本院1 512 张处方中,联合用药处方共534 张,占36.32%;与杨春霞等[7]、叶利君[8]、陈宏等[10]的调查结果(71.35%,60.72%,44.40%)比较,较低。表明该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两药联用处方中,联用处方数最多的为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占42.89%。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用可以有效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安全有效,不增加不良反应[21]。值得注意的是,某院两药联用处方中有一例处方是利格列汀和西格列汀联用。而利格列汀和西格列汀均为DPP4-抑制剂,为相同药理学作用机制药物联用,属于重复用药,为不合理用药处方。

三药联用处方中,二甲双胍的使用率为100%,即某院三联用药处方全是在应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三药连用处方仅占2.78%,说明某院降糖方案以单药和两药联用为主,用药情况较合理。

综上所述,某院门诊内分泌科口服降糖药物应用情况较为合理。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格列汀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漫长的旅途
维格列汀与常见降糖药联合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