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欣赏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020-01-08王祖代

科学咨询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人文精神人文

王祖代

(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中学校 重庆 402160)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应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十分注重作品的形式美,强调在点线面、色彩中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画面美,强化美术作品背后的人文价值、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的衔接,对学生进行人文性培养。

一、美术欣赏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文精神?

美术欣赏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在我看来,从大的方面看应包括如下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从欣赏中汲取智慧,形成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精神。在欣赏中如何把“人文性”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呢?教师应抓住作品的视觉、主题和内涵等方面,把人文教育寓教于悄无声息的美术欣赏课程中。

二、通过作品形象让学生感知人文知识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感官,富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赏析作品时,教师应抓住学生感官,把点线面、色彩、明暗、场景等方面的烘托作用,解析其中的人文内涵,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作品的一个细节、一个形象、一个场景都能体现出人文性,只要准确把握,恰当引导,合理利用,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就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感受和自我发现的人文思考,从欣赏中提升人文精神。

(一)注重细节中的人文教育

美术作品主要是点线面、色彩等基本要素构成,作品中一个细微的图像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在欣赏中,要善于抓住细节,以小见大,使观赏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和教育。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我们在惊叹其“神秘的微笑”的同时,也要发现安详的仪态是妇女矜持的美,微翘的嘴角所蕴含的自信,这种自信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身心健康有推动作用。

(二)领悟形象中的人文教育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都具有特定的代表性,为更好地表达主题都追求尽善尽美,内外兼修。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进行归纳提炼,以其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启迪心智。如罗中立的超写实油画《父亲》,父亲脸上晶莹剔透的汗珠,布满皱纹的脸,颇具沧桑感,都是你我精神上的父亲。“父亲”的辛勤劳作映入眼帘,唤起我们对父亲的崇敬之情。父亲久经风霜的生动形象,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三)感悟场景中的人文教育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经艺术家有取舍地加工,来反映社会生活。生活的千姿百态,造就了艺术的丰富多彩。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描写汴梁街景繁华,展示风土人情的作品。在鉴赏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骑马者与纤夫、脚夫两种截然不同的群体带给我们的启示,感悟不同阶层的生活面貌。学生应在画家们的引导下,站在自己的生活对面,由浅及深地审视正在经历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对生活有所想、有所悟、有所感。

三、通过作品主题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优秀的美术作品,其艺术形象会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情境,我们除了感受作品的视觉美,更要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与净化,提升人文精神。

(一)领悟主题中的人文教育

“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美术作品从生活体验、素材收集、意境构思、形象塑造等,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学生除了感受作品的视觉美,更要感受作品主题的美。徐悲鸿的《奔马》,画中的奔马强壮有力,豪气勃发,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是画家以马喻人,托物抒怀,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国势、社会、人生的关心。学生赏析后,既有做时代的“奔马”,任我驰骋的宏愿,又有悲愤、激昂的情感喷薄而出[1]。

(二)体悟情感中的人文教育

当走进艺术作品时,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会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情境,激发思想感情上的波澜,同时,也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丰富和拓展作品中的内涵,与作品交流,内化审美情感。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角度来鉴赏作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实现审美意识的统一。如在赏析山水风景类作品中,要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在表现农村生活类题材中,要有珍惜今天生活来之不易的感受;在战争与和平题材中,要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意识,如此种种。

四、通过作品意蕴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我们要利用美术作品无声的语言,优化学生的情感状态,熏陶学生的情操,让品格在美术欣赏中升华。

(一)自我鉴别

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文明异常丰富,而人性“恶”的一面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观念。现实生活中美的形式多姿多彩,学生对优雅高尚的美判断不准,盲目追求,或以丑为美。在《最后的晚餐》中,体悟耶稣和犹大之间的戏剧冲突,认识不同的内心世界,形成对邪恶、美丑的判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判断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善于用作品中美的因素,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作品中所含的人文要点,对生活、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理解判断,并指导现实生活[2]。

(二)崇尚真善美

作品的人文价值,我们不能停留在感官表面层面,需要从历史、地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领悟作品真善美意蕴,内化自我,实现自我提升。通过对我国历代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领略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风范,感受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精神;通过对外国优秀作品的鉴赏,探索人文内涵,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并把美术作品的美作用于思想,促进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人格的提升,争做一个生活尚美、艺术求真、品德向善的人。

总之,美术欣赏中的人文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道德教育,它是与审美力、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进行的。美术作品视觉语言的直观性,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毫不逊色于思想品德课直接的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人文精神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人文社科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