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强筋节水小麦—菊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0-01-08

河北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强筋轮作菊花

高 琳

(作者单位:南和县农业农村局)

南和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人口39万,耕地面积44万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质地适中,四季分明,水分充足,日照时间长,适合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生长,素有“畿南粮仓”之称。近年来南和县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政策落实、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等强有力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调优种植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特色农业,通过农技人员积极示范推广强筋节水小麦轮作杭白菊高产栽培新技术,开辟了节水高产高效轮作新模式。通过选用强筋节水小麦和菊花优质品种、配方施肥、节水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强筋节水小麦、菊花产量得到了双赢,效益显著增加,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调查,示范区通过选用强筋节水小麦-杭白菊轮作技术,小麦平均亩产532.2公斤,杭白菊平均亩产160公斤,强筋节水小麦-杭白菊轮作模式较普通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亩平均增收850元/亩。

一、强筋节水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南和县气候条件抗旱节水优质强筋品种,如:师栾02-1、藁优2018。播前每25斤种子用种衣剂(吡虫啉30.8%+戊唑醇1.1%)40毫升+活力素16毫升拌种,预防多种小麦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

(2)施足底肥

利用配方施肥项目的成果,亩施底肥50公斤复合肥N-P-K:20-23-7。80斤有机肥,结合整地施入。

(3)精细整地

选择适耕期进行深耕和旋耕,耕深27-30厘米,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麦田2-3遍,消除明暗坷垃,拾净根茬,上虚下实,平整作畦。不能过湿或过干耕翻土地,土壤水分不足地块,可在耕地前7天造墒,要保证足墒播种。前茬是玉米的麦田,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2-3遍,秸秆长度5厘米左右。

2、播种

(1)适期晚播

精量播种,播量25斤/亩左右,播种期控制在10月8日-15日,保证每亩基本苗22-25万。

(2)播种方式

机械条播:下籽均匀、深浅一致,种植行距为15-20厘米为宜,播深3-5厘米,播行要直、不重不漏、到头到边、不断条、无浮籽、无天窗。

(3)播后镇压

如果土壤墒情较好,耕翻后,要多次镇压,踏实土壤,小麦出苗后再次镇压,促进根系下扎。用增设了镇压辊的旋耕机进行旋耕镇压整地,播后用镇压机再次镇压。通过强力镇压,使耕层踏实5-7厘米,播种深度误差减小到1-1.5厘米,播种均匀度、出苗整齐度和耕层土壤保墒能力明显提高。

3、田间管理

(1)查苗播种

麦苗出土以后及时查苗补种,如有缺苗断垄,选择相同品种的种子,及时开沟补种。

(2)浇水

越冬水:通过两次镇压,在增强耕层土壤保墒能力,提高冬前苗情发育质量的基础上,确保越冬期土壤含水量达到70%左右,干土层厚度在2厘米之内,苗情达到亩茎数80万左右、单株蘖3-4个的壮苗指标等条件下,不再浇冻水。

春季两次节水灌溉:在浇好拔节水的基础上,5月中下旬再浇一次灌浆水,亩用水量不超过30方,进入6月份后不再浇水。

(3)施肥

①优化配方施肥。利用配方施肥项目的成果,根据土壤氮、磷含量水平大幅度提高,硼、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行“控氮、减磷、补钾、配微”的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在氮肥施用上实行施底肥,控制追肥的科学分配方案。拔节期和灌浆期,进行两次叶面喷施锌肥和硼肥,每次亩用量100克。

②推迟春一水,氮肥后移。春一水推迟到4月上中旬,配合浇水追施肥料(N-K:30-5)20-30斤。实行优质麦保优栽培,提升小麦品质。

(4)中耕划锄

对群体偏大麦田要注意进行深耕断根,深度10厘米左右。遇降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划锄。

(5)病虫草害防治

抓准时机,精准用药,机械化统防统治:一是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二是杂草秋治;三是返青至起身期防控麦蜘蛛、拔节至孕穗期防控纹枯病;四是抽穗扬花期一喷综防。根据预测预报,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品种和用药量,实行机械化统防统治。

4、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至完熟早期收获,即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较为坚硬时及时收获。

二、杭白菊高产栽培技术

1、菊花简介

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花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年平均气温15-20℃的地方均能正常生长,以年均温17-18℃较好;其耐寒、耐旱、怕涝、喜肥,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但在粘土、碱地或低洼之地不宜种植;忌连作,否则病害严重,以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栽培最好。

2、选地、整地

前作收获后施有机基肥2000-4000千克/亩,深耕25厘米,整平耙细,做成宽4-5米的垄。

3、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

菊花于11月份采收结束后,选择无病害健壮植株将茎叶齐地面割除,全根挖出后栽植于施有1层有机肥地块越冬,次年3-4月浇水1次,苗高15厘米时,挖起全株分苗,立即栽植,按行株距40厘米打窝,窝深5-6厘米,每窝栽1株,盖土压实,浇定根水。

(2)扦插繁殖

①扦插时间和方法。次年4-5月,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半木质化、长度6-8厘米(大约4节)的一段作为扦穗,剪去下部叶子,留上部两片叶子,剪口要平滑,上部剪口剪成圆形,下部剪口剪成马蹄形。扦穗应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插入插条长度的1/3-2/3,间距6-7厘米覆土压实,浇透水。

②扦插基质。扦插基质要选用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好、pH值适中的沙壤土为宜。把扦穗基部在1000ppm的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等植物生根素溶液中浸泡3-5秒钟,然后扦插,利于提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

③加强管理

对扦插苗的管理,关键要做到防晒和保湿。扦插苗两周即可生根发芽,要及时移栽定植。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一般在移植20天后中耕除草1次,7月下旬1次,但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

(2)追肥

移栽时施有机肥50千克/亩作基肥;打顶时施磷钾复混肥15千克/亩,施肥后培土;孕蕾时施生物有机肥80千克/亩,复合肥10千克/亩,施后浇水,同时可用过磷酸钙水溶液均匀喷施叶面。

(3)打顶

整个生长期打顶3-4次,第1次:移栽前7天,苗高25厘米时打去7-8厘米顶梢;第2次:6月上中旬,即植株抽出3-4个长约3厘米的新枝时打去分枝顶梢;第3次:7月上旬,使主茎粗壮减少倒伏,增加分枝,提高菊花产量。

(4)排灌

扦插或移栽时应浇水以保证幼苗成活,蕾期天气干旱时注意浇水,但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以防积水烂根。对于病害较轻的,对樟枝树冠、内部小枝、细枝、无用枝要清空,以利通风透气,防止病害发生。

5、病虫害防治

造成菊花减产的主要病虫害有斑枯病、黑斑病、瘿蚊、天牛、潜叶蝇。

(1)斑枯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菊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率在25%,病株率30%,可导致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菊花的产量和经济性状。防治方法:采花后割掉地上部并彻底清除病残体及落叶集中烧掉;实施3年以上轮作,新栽培地要深翻;选用健壮无病的植株新芽繁殖,以培育壮苗;发现病株及时摘除下部病叶,带出田外烧掉;实行配方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雨后及时开沟排水。幼龄植株于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交替使用,每15-20天喷1次,老龄或发病严重植株,每7-10天喷1次,视病情及天气情况共喷4-5次,采花前25天禁止喷药。

(2)黑斑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叶率在20%以上,可造成减产40%。防治方法:要实行轮作换茬,不能连作。菊花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焚烧或深埋。提倡春栽植,压缩夏栽菊花种植面积。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75%代森锰锌600倍液,50%扑海因800倍液等交替喷施3-4次,每10-15天喷1次。

(3)瘿蚊

主要为害菊花植株地上部,影响光合作用,可导致减产20%。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除草人工摘除有虫枝叶并深埋,在8月上中旬不能用药,以保护天敌寄生蜂自然抑制。9-10月份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15-20天喷1次,连3-4次。

6、采收加工

(1)采收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当花瓣平直,花心散开2/3,花色洁白时采摘,不采露水花,以防腐烂。一般采花2次,头花占总产量的80%;二花在头花采后5-8天后采摘,约占总产量的20%。鲜花切忌堆放,应薄摊于通风处及时加工。(2)加工

通常用蒸熟烘干法,即将采回的鲜花摊晾半天,后置蒸汽通道蒸笼内用高压蒸汽(笼内温度110℃以上),用热风烘20-30小时(在第15小时翻动1次),然后置于室内通风处摊晾4天,后再烘10-15小时,花心完全变硬时即可包装。

(3)包装

菊花干燥至花心完全变硬时即可包装,用加厚透明的防水塑料袋封装,装好的袋尽量避免相互挤压,破坏菊花外观形状。

猜你喜欢

强筋轮作菊花
菊花赞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蔬菜轮作有原则 合理种植效益增
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