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总统选举大打“中国议题”和“台湾牌”

2020-01-08曾晓栩

统一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对华民主党议题

曾晓栩

8月20日,美国前副总统拜登正式代表民主党参加2020年总统大选,在11月3日大选中与特朗普对决。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状况不佳,以及由警察暴力执法引发的黑人抗议和种族骚乱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特朗普选情由稳赢变得艰困。目前,美国多家媒体民调显示拜登领先,尤其是在几个关键摇摆州,如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宾西法尼亚州、明尼苏达州和佛罗里达州。据《纽约时报》报道,虽然特朗普热情的草根支持者小额捐款数量不小,但是特朗普在疫情期间的争议行为导致其支持率下降,一些最富有的共和党人推迟、转移或减少了他们的捐款。而一开始落后的拜登竞选团队的筹款活动,最近以创纪录的速度充实了自己的“金库”。联邦文件显示,为拜登和民主党设立的联合筹款委员会近几个月来获得了相当多笔金额超过50万美元的捐款,筹集了大约1660万美元。拜登大幅削弱了特朗普的财务优势。疫情影响之下,两大党都不能举办大型造势活动,这也会影响到最后阶段的选民动员。距离选举还有一段时间,变数还有不少。

以往美国总统选举中,“中国议题”仅是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选举话题之一,但今年却成为两党重要拉抬选情打击对手的选举工具。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对“中国议题”的态度成了主要议题之一。目前,两党都在抢夺“谁比较能够对付中国”的议题主导权,甚至互相指控亲中。

一、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强打“中国议题”转移执政压力拉抬选情

特朗普打“中国议题”转移国内矛盾。特朗普强打“中国议题”,向中国“甩锅”,共和党的竞选策略明确把中国视为一切问题的“替罪羊”,把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不力而激化的社会矛盾引导转化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愤怒。

特朗普自2017年开始执政以来,将中国树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对华政策持续收紧。从白宫到国务院、国防部、情报部门,美国行政部门在对华政策上基本已不存在部门分歧。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将美中对抗定调在制度之争与价值之争。近来,特朗普政府各主要部门负责人纷纷发表公开演讲,不遗余力进行政策宣示。6月24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在亚利桑纳那州凤凰城的演说,题为“中共的意识形态与全球野心”;7月7日,调查局局长瑞恩(Christopher Wray)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中国与中共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之威胁”的演讲;7月23日,国务卿蓬佩奥发表被称为新铁幕的演讲,直指要改变中国共产党体制。7月24日,国防部部长埃斯珀在《华尔街日报》发文,称“对抗中国,五角大楼已经准备好了”,要求盟友及合作伙伴与美国站在一起,对抗中国,捍卫自由开放的国际体系。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议题”的炒作更加恶劣。与以往着重炒作中国经济模式对美国经贸收支平衡、制造业回归、民众就业等造成的不利影响相比,在选举期间通过散布、造谣有关中国抗疫的不实言论,更能有效激发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在转嫁国内危机的同时,为美国政府后续出台更加激进的对华举措造势预热。

二、拜登及其竞选团队在“中国议题”上转趋强硬

拜登曾经担任过美国副总统和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对中国事务比较熟悉。2019年4月,拜登在宣布参选不久后说,“中国不是美国的竞争对手”,引来不少批评。随后口风一转,强调“美中正在竞争,对华需要强硬”。2020年4月,拜登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为何美国必须再次领导世界》,表示“中国是特殊的挑战”,对华应更注重在恢复以往的国际战略信誉的基础上,强化联合盟友和“志同道合国家”从多边层面展开对华竞争布局,并在气候变化、防扩散和全球卫生安全等利益交融点寻求对华合作。

4月3日,美国100多名前官员及学者就新冠疫情发表声明,认为中国有责任“回答其对新冠肺炎反应的问题”,署名人中不乏民主党前官员,包括了前国防部部长赫格尔(Chuck Hagel)、前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Susan Rice)、国务院前副国务卿伯恩斯(William Burn)、前副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前副国家安全顾问海恩斯(Avril Haines)、前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处长苏利文(Jake Sullivan)、以及前国防部副部长佛洛诺伊(Michèle Flournoy)等。而这其中在民主党中许多担任过要职的人物,如布林肯、苏利文、赖斯、萨曼珊·鲍尔(Samantha Power)、及前国家安全顾问唐尼伦(Tom Donilon),纷纷加入拜登竞选团队。随着选战的深入,这些持对华接触观点前官员的态度都有所变化。如布林肯表示中国构成了一系列新挑战,而中国的商业与经济做法很难令美国能再持续维持对华现状。拜登任副总统时担任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苏利文发表文章,指责中国正在通过军事竞争及影响力扩展塑造全球霸权。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鲍尔投书媒体,指中国在香港的政策及权力扩展令人担忧。前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批评特朗普裂解美国同盟、背弃美国在国际体制的领导地位,在国际场域上留下权力真空,使中国得以趁虚而入。

由于美国政治极化现象和拜登团队采用相对温和的政策主张吸引中间选民的竞选策略,拜登有可能在涉华问题的议程设置上同特朗普适当拉开距离。拜登可能通过重视盟友关系和强化人权等意识形态相关议题,展现一个不同于特朗普民粹主义相对理性的“智者”形象。但是随着选举竞争激烈化,拜登对华立场慢慢出现了变化。特朗普竞选团队不断拿拜登亲中立场做文章,说中国最期待拜登当选。炒作拜登“对华软弱”,称中国急着想让“瞌睡虫拜登(Sleepy Joe Biden)”赢得总统大选。拜登团队则指责特朗普“示好中国”以作反击,同时,拜登在言辞上也开始尖锐批评中国,在中国颁布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法之后,拜登发布声明将禁止美国企业参与中国在当地监控及侵害人权的行为,倘若在港美国人言论自由遭剥夺会支持加快对中经济制裁行动。

三、拜登与特朗普在“中国议题”上的不同之处

一是拜登反对特朗普将疫情应对不力的责任“甩锅”中国,要求特朗普自己负责。

二是拜登支持自由贸易,反对关税壁垒,反对中美经贸“脱钩”,认为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的做法是失败的,需要全方位调整经贸谈判策略。在策略上,拜登对华强硬,更多通过对特朗普对华政策的批评来体现,而非直接将矛头指向中国。民主党在对华政策上对冲突风险的容忍度低,拜登、贺锦丽都曾批评中国掠夺性贸易手段,但反对以可能两败俱伤的贸易战因应。拜登自参选以来已多次指责特朗普“输掉对华贸易战”,让美国经济受伤更重。

三是拜登更重视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和国际形象,会在大选中推动美国战略界反思特朗普时代的外交策略,推动美国适当回到传统外交套路中来。为降低风险,民主党偏好求同存异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整体外交政策不依赖军事吓阻,主要以透过外交手段解决。

由此可见,共和、民主两党候选人在对待“中国议题”上并没有本质差异,不同之处仅在对付中国的策略上。如果拜登胜选,美国对华遏制打压的态势不会变,但打法上会有变化,会更强调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修复与盟友的关系,借助盟友的力量编织新的对华“战略包围圈”。而共和党方面,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指出:“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正在利用中国问题来提高他赢得选举的可能性,但一些政府高级官员还有其他目标。他们似乎希望锁定与中国的战略和制度对抗,这样一旦拜登当选,政策也不可能改变。”曾担任奥巴马白宫高级助手的麦艾文表示:“现在变得越来越清楚的是,针对中国的这一连串惊人举措是由一伙对华鹰派人物所驱动的,他们担心特朗普在11月选举中落败,正在设法捆绑下一届总统的对华政策。”无论谁胜选,美国以竞争为主的对华政策基调不会改变,应对“中国挑战”将是下届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

四、民主党及拜登的两岸立场

拜登曾长期支持对华接触对台策略性模糊政策。民进党已故民意代表蔡同荣曾经在媒体发表文章回忆,在推动“台湾安全加强法”时,2000年2月美国众议院压倒性通过后,送到参议院却遭到拜登强烈反对,最终未能正式立法。后来蔡同荣和彭明敏到美国拜见拜登时,拜登表示美国对台湾要采取“模糊政策”。2019年5月,拜登更抨击特朗普的对中贸易战,质疑特朗普夸大中国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威胁,强调中国“不是我们的竞争对象”。台湾因此把拜登归为对台立场并不友善。

拜登核心竞选团队部分主要幕僚友台。目前,拜登团队里的几位核心幕僚,如曾任国务院及白宫高阶官员的布林肯及麦艾文,2015年与当时身为台湾大选候选人的蔡英文会面,被视为美台关系的一大突破。2020年4月,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鲍尔公开表扬台湾在遭世界卫生组织排挤时,仍能防堵新冠肺炎的成就。另一位幕僚、前国防部副部长佛洛诺伊在国会美中经济暨安全检讨委员会听证会上,建议美国应“探索台湾取代中国大陆在供应链地位上的可能”。麦艾文认为,美国与其和台湾达成几十上百亿的军售案,不如和台湾合作,发展不对称军力、改革后备及动员体系,并低调地与印太区域如日本等有力盟友强化战备。

民主党最新版党纲删除“恪守一中政策”条文。8月18日,美国民主党通过最新版党纲。根据民主党党纲委员会提交党代表审议的2020版党纲内容显示,民主党将以美国国家与盟友利益为指引,并以清楚、强硬及一致的方式,抵抗引发经济、安全及人权深度关切的中国政府行为。民主党对华政策不会诉诸不利己的单方面关税战,或是让自身陷入新冷战陷阱,这些错误只会放大中国的重要性、过度军事化美国政策,并伤害美国劳工。“民主党认为中国的挑战并不主要在于军事,但我们会威慑并对侵略做出回应。我们将强调我们对全球自由航行的承诺,并抵御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恫吓。”

与2016年版本相比较,2020年新版党纲涉及台湾部分删除原有的“恪守一中政策”,但仍保留民主党“信守对‘与台湾关系法’的承诺”,“并支持两岸议题以符合台湾人民期望及最大利益的和平解决”等相关内容。2016年版本的党纲是:“我们恪守对一个中国政策及‘与台湾关系法’的承诺,也将持续支持台海两岸议题在符合台湾人民愿望与最佳利益的情况下和平解决。”

对这一变化,蔡英文当局欣喜若狂,立即表态,台湾“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均维持长期友好的关系”“民主党再度在通过党纲时列入友台文字,充分彰显民主党对巩固台美关系与台海和平的高度重视,也彰显民主党各方人士长期对我国的深厚友谊,极具正面意义”。

8月20日,台湾外事部门发布新闻稿表示,“目前正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举行的美国2020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美国东部时间8月18日通过民主党党纲,在涉及亚太区域部分提及台湾,重申民主党承诺履行‘与台湾关系法’,并将持续支持符合台湾人民期望及最佳利益的两岸议题和平解决方案。对于美国民主党在党纲中再次明确表达坚定支持台湾,表示欢迎与感谢”,并且强调“未来将持续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密切合作,稳健深化奠基于共享价值的台美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五、中国需要明智应对“中国议题”避免成为美国的选举工具

十年来美国国会的党派化十分严重,但基于台湾的战略意义、美台共同的价值观与经济联系,以台湾为棋子打“台湾牌”遏制中国却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具高度共识的议题。由于台湾民进党当局长期的投入和游说,台湾在美国发展的友台网络包括美国国会、国防部、商务部及其他利益集团,这些台湾背后的操纵者会持续推进“挺台”举措,并不会因为哪一位候选人当选总统而减少。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淀,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在台湾问题上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同时,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有坚定明确的立场,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干涉,不会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台湾问题上向美国妥协。同时,中国需要明智地应对美国选举期间针对“中国议题”对华掀起的新攻势,避免成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选举工具,避免对美关系落入“对抗陷阱”。

猜你喜欢

对华民主党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致力于对华友好的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