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读悟写,提高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

2020-01-07江春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8期
关键词:孔乙己整体语感

江春英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从读悟写,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走出误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应采用“读”这种传统手段为好。但“读”中应从“吟诵”作为主要手段,即读时务必使心、眼、口、耳、表情、手势等并用为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削弱、歪曲了“诵读”,而往往是以教师的包办、架空分析取而代之。要知道有些诗词曲、文言文和文质优美的现代文是需要反复阅读,仔细领悟,认真揣摸才能加理解,领会其实质的。另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不是着眼于文章整体,而是舍本逐末,断章取义,零毅碎打的现象。这种离开整体、断章取义的手法实在要不得。要克服这一现象,必须从“语感训练”和“整体把握”上下功夫。

(一)加强语感训练。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在阅读教学中,要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根据上下文意或者情境意义,迅速而准确地判断词句含义,就必须依靠语感。笔者在教学初中第五册《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就让学生对《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词句反复诵读,并配以动作,使学生深刻理解“排”与“摸”这两个词在用词的传神。又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笔者也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去体会、去感知,走进古今生活,走近伟人,以至激情奔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要训练学生的语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还应该要联系社会,联系实际生活。要做到这样,就要靠教师指导学生接触现实,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发展思维,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加强整体把握。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去一步一步认识和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从而全面地、整体地、高屋建瓴地理解课文内容,真正读懂课文。从阅读过程看,整体阅读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析——综合”的原则,即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篇,得其大要,再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出此篇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提法新颖的句子;最后再通篇领略一番。如笔者在教学初中第五册教材《孔乙己》时,就是先让学生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每一个生活片断都对孔乙己作了生动形象的刻画,而且通过通读全篇也把握了孔乙己的整体形象,再联系中心,深刻领悟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

(三)加强指导,勤于检查,大胆鼓励。利用晨读、晚读的时间,语文教师要认真负责,积极指导,利用多种形式提高阅读兴趣。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视野放到课外,选读一些古今名著、名篇。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意识,强化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阅读,除要求认真读好课文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以拓宽阅读面,增长知识。

通过这样,教师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引了学生阅读的路子,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大大提高,阅读时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加强写作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加强读说训练,打实写作基础

笔者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讲到“百草园的自然景色”时,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景色,把握其特征,然后启发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生初的语言描述校园风景。这样既可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的多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另外,前人留下的名句、警句、俗语、成语,是前人感悟生活的结果,我们不妨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讨论一番,讲讲自己的看法,举举生活的实例。如,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讲到范仲淹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笔者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班中实际,讲讲“先集体之忧而忧,后集体之乐而乐”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

(二)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生活,关心生活的大小事,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实践、感受,增长自己的见闻,使他们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提具体的写作技巧。这样,把实践活动与课内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写起来轻松自如,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落俗套。因此,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上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甚至参与生产生活,这不仅对语文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也大有裨益。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笔者让学生到校园中用心观察春草、春花的生长情况,把自己观察的感受写下来,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活中的大事当然要关心,但对小事,我们更要关心,而且,恰恰是一些小事之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哲理,不同寻常的真、善、美。如在初三的一次话题作文中,笔者要求学生以“温暖”作话题写文章,有个学生拟题为《从0℃到100℃》,写了自己在平常生活、学习中得到他人的帮助,哪怕是小小的举手之劳,也是足以令自己内心倍感温暖,并从中感悟到“助人及快乐之本”的道理,“无数的帮助,使我从寒冷的冰点上升到沸腾的沸点,在生活中,我也要将这沸点进行‘热传递。”写得多好啊。

(三)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中,往往无病呻吟或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是常见的,语文教师应该要有目的地引导。前文所述的“要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是让学生真实感悟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一方面要重视课文的学习。因为课文是一部“百科全书”,是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缩影,是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写作训练中,应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对父亲四次背影的描写,以及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的细致描绘,并体会其作用,学习课文后,有的学生在写作中,写到自己一次晚上发病,两鬓苍苍的父亲冒着滂沱大雨,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背着自己上医院的情景,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充满了真情实感。

(四)积极思考人生,大胆鼓励学生写作上的创新

“多想出智慧”,我們要引导学生不但要用心观察,而且能勤动脑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这样才能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所创新。如有一次习作中,笔者让学生以唐太宗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泰”这几句话为话题,要求学生用“镜子”作题目写文章。有学生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作为镜子,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也有学生以反面人物、题材作为镜子,警示人们不要重蹈复辙,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动感、充满活力,我们必须发挥好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读写结合起来,从读中悟出写,给学生开辟创新的舞台。

猜你喜欢

孔乙己整体语感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