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视阈下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0-01-07朱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6期
关键词:双一流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朱斌

[摘 要]在“双一流”视阈下,国内高校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对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重组。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就要从人才培养定位着手,全面了解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采取“平台”+“模块”的方式实现对传统地质工程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双一流”;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朱 斌(1969—),男,江西遂川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03[收稿日期] 2020-09-21

一、人才培养与目标定位

构建课程体系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围绕“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两个重点展开。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之后,结合最新的用人标准,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等教学理念相结合。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把“生本理念”作为根本,为学生指出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及各种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以适应社会用人需求。

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其培养目标是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素养;对于地质工程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具备创新能力与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初步掌握地质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理论与技术;对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发掘所需要的工艺和设备使用方法、地下水形成等方面有所了解;具备在矿山或者土木工程等行业内从事水文、地质勘探、基础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科研、生产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使本专业的学生自毕业之后的五到十年之间,拥有担任地质工程相关行业骨干或者项目管理人的能力[1]。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坚持“生本理念”,强调立德树人

在构建“双一流”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校要把“生本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在深入探索学生身心特点的过程中,总结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规律,再结合当前人才市场最新用人标准,设置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要求。校方在面对生源的过程中要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分类,按照水平和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把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思维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灵活化、弹性化。此外,對于专业学科、相关行业、市场发展、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变化要积极响应,并对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调整,从而构建出一个特色化、多元化的“双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二)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相对接

坚决贯彻高等教育人才产出导向,对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高校所在地区人才市场、相关行业用人标准、专业学生实际就业情况进行了解,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为高校的办学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按照实际情况与专业发展特性进行课程体系的框架设计,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2]。广西是中国唯一既能享受国家沿海沿边开放政策,又能享受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优惠政策的省区。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北部湾经济战略的实施给广西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广西是一个多自然(地质)灾害的省区;因此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紧紧围绕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工程建设的需求来精心制定。

(三)协同育人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高校要积极主动的和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实现校企双方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和高校所在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进行多方合作,把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闭环,实现产教结合与技术进步。高校要把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教育资源和实践资源)进行整合,并按照当前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来对专业实践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把专业实践教学转化成为一个集教学、生产、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实训产业链。对于实践教学的学分进行适当调整,成立专项资金,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创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记录与管理,用共享、开放式的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出一个梯度明显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3]。

(四)采取“双创”教育模式提高创新力

为了保障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要把创新和创业教育作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职业素养。首先,采取直接的方式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帮助其扩展思维,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其次,积极配合“双创”,在专业课程体系加入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内容,也可以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在校内或者与其他兄弟院校合作举行“校园科学技术创新比赛”“大学生科技知识竞赛”“高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构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供需目的相一致的多功能对接平台,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循序渐进的全新创新创业机制。此外,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考试,对于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业就业竞争力。

(五)严格以国家标准为发展导向

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对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目标、课程结构、师资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校在落实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还要把地方经济发展、专业技术发展现状、企业用人标准等纳入考虑范围,制定出能够体现专业特色与价值的课程体系。地质工程教育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认证的专业标准进行操作,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各方面都要达标。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够体现出专业特色,保障高校“双一流”标准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课程体系构建方略

按照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构建要求,对整个专业课程系统化、科学化构建。在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保障专业课程中的不同学科内容的比例合理,避免给后续的专业教学框架、课程功能、教学实践等造成影响。要做好各专业课程之间(基础与专业、选修与必修、理论与实践等)的配比和学时长度调整工作;重点突出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把专业课程中交叉的学科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增加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专创融合)的同时也要做好其他专业课程次序的安排。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课程在内容整合与重组的过程中并非单纯的拼凑或者增删,而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补充,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以满足新时期的专业教学需要。课程构建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进行,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通识水平,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围绕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双创”教育、拓展教育五个模块而展开,并且在这五个模块内部植入了不同功能的模块化课程[4]。

(一)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通识教育课程即普通式或者通才式教育模式。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高校学科分布过于专一、知识被割裂的问题,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把专业体系融合为一个整体,对于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在通识课程的运用方面以“生本理念”为前提,是确保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也变得更具灵活性,它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即基础素质课程和基本工具课程。该课程是针对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及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与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除此之外,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也极为重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健康、正面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对于学生个性发展,通识课程里也有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工程学等选修课程。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要构建出一个具备“双一流”标准的专业平台,除了要拥有稳定的多学科适应性之外,还要具备普遍性,把“厚基础”作为平台搭建的基础条件,再以“宽口径”的模式来实现人才专业化、素质化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基础课可以理解为介于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介质”课程,在增加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关联性功能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接受专业学习时的创新思维能力。该课程主要由大类教育和基础认知两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大数教育课程[5],该课程是由高数、专业化学、概率论、统计学、物理学这几个自然学科构成;而基础认知课程除了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等专业性强的基础性学科之外,还涉及工程学、结构力学、岩体力学等内容,为学生将来从事岩土工程相关行业做好相应的专业知识累积。

(三)专业课程教育平台

专业课程教育不仅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而且是整个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专业课程教育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它是以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核心,再依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与产业建设人才供需配比,制定出针对性强、专业性明显的课程。课程内容是由专业核心知识体系、专业课程相关的选修课程、专业必修实践课程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专业体系构建的核心,它是由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土质土力学、工程地质勘查、地质工程与运用等学科构成,并且按照这些学科的特点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在设计上与新时期高校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这样就能够保障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实际教学活动的进度一致,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能够和所对应的就业条件相吻合,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是专业选修课程。和传统的专业选修课程相比,重构之后的专业选修课在内容上有了较多的专业特点,并且在选修课的课时上也有所延长。在选修课程的结构上则是用模块化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学生专业课程进行知识补充(如地基处理、边坡工程、数值模拟、地下工程等),为后续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和小班化教学做好准备,在深化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为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保障。此外,通过对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学习之后,也能够在本专业相关的领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最后是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力,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素养,是培养具备“双一流”标准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实践必修课程的内容有专业认知、地质工程综合实践、构造地质实习、测绘实习、工程地质实践、软件技能实践、生产实习和综合能力评估、毕业论文等。

(四)“雙创”教育课程平台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高校在积极响应号召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积极性,在开设人工智能、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的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双创”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高校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学生创业实践,等等。

(五)专业课程拓展教育平台

课程拓展教育是对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的另一种补充,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特点,课程包括学生入学教育、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毕业指导、学生健康与安全指导、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认证等。开设专业课程拓展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并且在课程中加入了各种实践项目和专业技能考试等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发挥专业优势和满足行业用人需求角度确立了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平台”+“模块”的方式对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深入介绍了专业课程各个平台中不同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旨在提高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出更多专业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优秀人才。

參考文献

[1]许继影,孙林华,桂和荣.“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视界,2020(16):33-35.

[2]孙平贺,张绍和,曹函,隆威.美国地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概况—以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8, 27(04):91-95.

[3]齐剑峰,王晓明,吴锋波,杨涛.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探析—以河北地质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42-143.

[4]巩伟,陈松,马杰,许继影,丁点点,井红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J].科技视界,2019(32):65-67.

[5]屈吉鸿,李志萍,于怀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9(08):99-101.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first-clas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talent training nee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and re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therwise, it will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China. Although a lot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have been invested by the State and universities, their effects are unsatisfactory. In this context,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art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fully understand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ety and employers, and adopt the way of "platform" + "module" to realize the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