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线”融通教学与高校教学方式的新变革

2020-01-07郭敏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线融通教学评价

郭敏

摘 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居家学习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方式。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双线”融通教学将成为常态化,由此,我们需要对高校教学理念进行新的思考,要从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运用、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变革,做到“双线”融合灵活切换,让线上评价成为教学评价的主流。

关键词:“双线”融通;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促使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也催生了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当前,疫情防控虽已常态化,但高校学生来源广、人数多、上课集中,对于“后疫情时代”下的高校教学,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从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运用、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变革。

一、教学模式的新改变

如果说,疫情前,我们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授课,但疫情期间,我们迫不得已地变成了线上教学,讲授变成了直播,面对面变成了隔空听音或看视频。在“后疫情时代”,拓展时空、以需定学、自主管理是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时代要求,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双线”混合融通将会是教学模式的新常态。

首先,坚持一个中心不变,即“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任务。无论何种情况,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个中心始终不能变,这是我们所有教学工作的定力。

其次,“双线”融合灵活切换。有些教师还习惯于课堂上自我展示、滔滔不绝,一言堂甚至是满堂灌,经历这次疫情的冲击,他们不得已而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后,理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整与知识传授方式的改变。学习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知识本身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丰富性、挑战性,有些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线上资源进行储备。而线下的学习,教师大多侧重讲解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这样,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将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链”。这要求教师一方面深化疫情前业已形成的先进教学模式与实践,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如对MOOC、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沉淀和固化,不因线下教学的恢复而偃旗息鼓;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线下教学,即面对面教学的实效性,多采用研究性、互动式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课后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在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的任务,课上进行引导,共同探讨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后疫情时代”,“双线”融通教学虽势不可当,但需灵活多样,正像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所言:“线上线下融合的路径必然不是固定的,不必去寻找什么特定的模式,更不必去明确什么情况下该用线上方式,什么情况下该用线下方式,什么时候混合用。教师想用什么方式教,学生想用什么方式学,都出于自然而然的需求。”

二、网络教学运用的新变化

网络教学是一种以电脑、宽带网络、手机等硬件为载体,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今天,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教育”的信息时代。疫情前,诸多高校基本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为了避免学生被手机所控,想出了种种办法。比如,每个班的讲台旁放一个制作精美的手机袋,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把手机都放进去,以此来管控学生因看手机而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但疫情期间,高校几乎把所有的学生都逼到了手机或电脑旁,使他们不得不借助手机或电脑终端进行线上学习。那么,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还要再把学生逼到只能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的一言堂吗?大可不必,教师完全可以把疫情期间积累的手机或电脑终端学习的经验与课堂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今天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人们对机器行为的认知,教育教学方式必须与时俱进。

其一,线上线下随时切换。比如,教师在讲某一个问题时需要学生看一些资料,或一段视频,或一位名家讲课,或国家精品课程的一个片断等等,教师便可以发一个链接或一个网址,让学生打开各自的手机观看学习,然后进行讨论或发表观感。这种“双线”切换、不断变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从而打破一言堂,弱化单调学习的疲劳感。笔者在美国高校听课时发现,他们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即从来不限制学生使用手机与电脑,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课需要,可以随时查看资料,这种方式是对教师讲课的有效补充。

其二,教室多媒体自如运用。当今的高校,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如果说,疫情前还有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仅停留在用PPT的话,那么,进入“后疫情时代”,期望通过这次疫情的倒逼,教师能把多媒体的功能充分挖掘出来。一是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师不仅需要翻看PPT,还需要能够随时切换电子板书、随时播放视频等等,达到无缝对接。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及专业素养。二是授课内容与网络资源有效契合。既然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摒弃一支笔、一块板的单一形态,借助多媒体这个平台,使所讲内容与网络资源互换,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内容、研究学情,还要钻研多媒体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其三,校园网络尽显“风流”。当今的高校,几乎是校园网全覆盖,如果说,疫情前校园网速还达不到能够满足师生随时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要求的话,那么,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各高校一定要提前行动,对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以保障师生利用网络教学的畅通无阻,让校园网真正高效地为师生服务。

可以说,在“后疫情时代”,“双线”融通共生的教学模式使网络教学的运用更加普及化、常态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每位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教师通过这位精明的助手,可以精准分析学情,进而充分发挥线上资源的优势。

三、教学评价机制的新调整

任何一所高校,评价机制既是一个杠杆,又是一个导向。“后疫情时代”对高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势必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据了解,疫情期间,大胆尝试的高校敢于通过线上考试完成期末考评,相对保守的高校要么处于观望状态,最终也没有给出一个评价方案,要么干脆放到下一学期开学再说。试想:如果在之后的学期,疫情反弹怎么办?或者疫情成为常态化怎么办?即使这些假设均不存在,我们也不能再按疫情前的老办法进行教学评价,毕竟客观条件发生了新变化。我们必须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新的调整,尤其要注重线上线下评价相互结合,并且充分利用線上评价的优势与便利,让线上评价成为教学评价的主流。

首先,要注重评价的持续性和过程性。一方面,疫情期间,我们不论使用哪个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智慧树、钉钉、抖音、视频会议、QQ群、微信群等,几乎都可以在线考勤、布置作业、讨论、答疑,这就能够保证评价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当今高校学生的生活已经被互动的数据流所包围,通过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渗透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互动数据流的挖掘、分析和解释,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态度和偏好,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还可以帮助他们用个性化的信息塑造未来。2019年,美国新媒体联盟提出了一项近期可用的数据分析技术(Analytics Technologies)。这项技术除能对学生学习状态、成绩和行为进行静态、描述性分析外,还能动态预测和分析学生个性化数据。无疑,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而且给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解学生学习表现的完整图景,进而有助于学校监测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

其次,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對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分数,而要指出学生的优势与弱项,鼓励并刺激学生不断进步成长。除传统期末考试之外,更要注重平时作业、测验、小组作业等多种评价形式。比如,利用超星学习通的评价体系,可以在权重比例上设置成:期末考试(40%)+平时成绩(60%)。期末实行教考分离,通过平时成绩作业(20%)、考勤(10%)、课堂教学活动(20%)、分组任务(10%)、测验(10%)、教学视频观看时间(10%)、话题讨论(5%)、线下(15%)八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该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时性使教师能够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鞭策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最后,要注重评价反馈的及时性。疫情前,我们较多的是采用纸质作业,这就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某种原因作业迟迟批改不出来的情况,特别是文科的作业,有的甚至到期末要总评成绩的时候才进行批阅。这就失去了反馈的及时性,不能很好地指导与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发扬疫情期间的好传统,线上布置作业线上批改。假若教师未能及时批改,学生就会向教师“发难”,询问或提醒教师及时批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督促的氛围,实现教学相长。而且,线上批阅作业,教师既可以给学生发语音还可以给学生留言,让学生及时了解老师的反馈意见。更重要的是,网上作业还可以让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为尽可能保持反馈的及时性,平时作业反馈最好不要超过1周,考试反馈不要超过3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机制一定要利用好线上的优势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利民.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将成为教育新常态[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7).

[2]薛成龙,李文.国外三所大学线上教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0,(4).

责编:红 茶

猜你喜欢

双线融通教学评价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