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段语文课后习题有效交流的策略

2020-01-07王琦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教学策略

王琦

【摘要】当前,学生交流能力的弱化日渐明显,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小学中学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至关重要。鉴于此,研究小學中学段有效交流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促进小学中学段课堂交流的规范、有序、有效,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本文结合小学中学段统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通过树立交流意识、了解交流方式、明晰交流要领三大必备前提条件,提出激发兴趣、运用比较、说写结合的三大有效交流策略。

【关键词】中学段语文;课后习题;教学策略

一、课后习题有效交流的意义

进入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小学生掌握各种必备能力,交流能力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小学中学段学生,正处于性格转型期,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黄金阶段。

1.生活能力使然

小学中学段学生正处于交流训练阶段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急需快速建立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掌握有效交流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友好地与家人、同学、朋友相处,提高生活能力。语文课堂就是习得这种能力的最佳阵地。通过语文课堂有效开展交流指导活动,小学中学段的学生的交流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在生活中与他人面对面地学习讨论,沟通信息,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情等。

2.课程要求必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交流可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辅佐实践这一过程。交流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践过程能否有序开展,有效的交流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小学中学段学生语言有了一定的基础,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以让自身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

3.教材安排诚然

在小学中学段的语文统编版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交流”一词,文章篇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三年级上册教材53.4%;三年级下册教材21.4%;四年级上册教材37.0%;四年级下册教材26.9%。除了文章课后习题的交流外,教材在“口语交际”“交流平台”等板块也频频出现“交流”的任务,这样一来,交流能力的培养占据了中学段语文课堂能力培养的很大部分,可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是语文教师需着重关注的话题。

4.教师能力迫然

中学段的交流任务繁重,教师又缺乏这一方面的能力,很多小学教师看到“交流”的字眼或是需要交流的任务时,多是在课堂环节中说一句“同学间相互交流一下”,至于学生怎么交流,如何指导学生交流,全然不知。长此以往,学生交流的能力只会停滞不前。教师只有自己掌握了交流技巧,才能教给学生有效交流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课后习题是有效交流的根基

交流是人与人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学生掌握良好的交流方式,对今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1.树立有效交流意识

(1)教师“教”交流的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交流”一词有正确的认识,此“交流”非彼“交流”,语文课后习题中的交流任务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交流过程中,利用好课堂时间,利用好每次交流过程,把交流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学生“学”交流的意识

只有教师有了教交流的意识,学生才能意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学生要想掌握正确的交流方式,就要积极参与交流过程。每次课堂中都会有不同的交流任务,学生应根据教师的交流提示和引导,进一步树立有效交流的意识,体会交流的重要性,慢慢建立主动交流、有效交流的意识。

2.了解有效交流方式

(1)生书交流

学生一部分的交流是与书结伴而行,一些交流语言的习得也是从书本中获得的。因此,阅读优秀的书籍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学生的交流思维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师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交流,明确学生交流的目的和途径,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交流的过程,使其更好地完成交流任务。

(3)生生交流

教材中大部分的课后习题把交流的对象指向学生,这意味着课堂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之间多交流、多练习。通过同桌、小组、大组、男女等交流方式,都能迸发出不一样的交流思维,使学生有所收获和启发。

3.明晰有效交流要领

(1)学会倾听

掌握正确的倾听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认真倾听学生的每次发言与交流,用复述来检验倾听的效果。

(2)学会表达

学生在交流时要用普通话、礼貌用语,说话声音清楚、响亮,能围绕交流的中心,自信大方、从容流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交流时要配上符合交流情境的语气、神情、动作等,还能根据交流的情境,随时调整自己的交流内容和方式,使发言更具有说服力。

(3)学会评价

交流结束后,师生、生生之间可以从交流的内容、体态、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价能给接下来的交流或下一次的交流指引方向。同时,评价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交流时的闪光点。

三、课后习题有效交流的策略

1.激发兴趣,主动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交流的热情,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只有拥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和热情,才能形成主动交流的意识。不同的激趣点可以激发不同的交流兴趣。

(1)前激促情

一堂课的导入部分非常重要,一般能奠定这堂课的教学基调。教师抓住导入环节这个契机进行交流任务的布置,可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明确交流的任务,为有效地开展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课后习题第一题为:“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质疑式的交流任务很适合在导入环节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板书课题,追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想问的?”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可能是“什么是纳米技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到课本里找答案,并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寻找疑惑的地方。反馈阶段,一位学生交流的问题是“什么是微米技术?”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把自己的疑惑和同学交流,最好能说说你疑惑的原因?注意,前面请加上,我读到课文第几自然段中的……”学生再次述说:“我读到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微米很感兴趣,课文讲的是“纳米”,作者这样一写,我对‘微米也产生了兴趣。所以,很想知道什么是‘微米?”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仿照这位学生的话继续交流。

这样的前激交流引导,不仅自然地从课题过渡到全文,学生的情感被调动,有了好奇心的驱使,读书势在必行。在反馈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交流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把质疑的过程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是一个思维质变的过程,把想的变成说的,说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因为有了疑惑才会打问号,如果学生都读得懂文章,也就不用学习文章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主动交流的情感应运而生。

(2)中激促能

一堂课上到一半,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有时候教学效果会下降,毕竟学生的专注力没有那么高。如果教师能结合课后习题的交流任务,激发学生的交流激情,不仅能调节课堂氛围,还能适时、准确地切入交流任务。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课后习题交流任务为:“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和同学交流。”这样的交流问题,是从文本的一个角度出发,适合在课堂开展中交流,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导入:“第一天,虽然老屋很久没人住,在它要放弃自己倒下的时候,接受了小猫的请求,站了起来。”随即教师依次出示老母鸡、小蜘蛛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老屋会怎么对待它们,并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在说理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自己的观点,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阐明理由。例如,“我觉得老屋不会倒下。它会为老母鸡一直站着。因为它为小猫站起来了,多站一天也没有问题。”只要理由充分合理,教师就可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发表多元的感受。这样就会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其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的结束语意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肯定学生的猜想,鼓励学生表达、交流。童话故事的教学不在于告诉学生既定的结果,而是要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才能读懂童话故事,才能写出精彩的童话故事。课中交流的激发就像遮住了一半的图片,引导学生猜出另一半,这样的交流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交流的合理性。

(3)后激促巩

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进展得顺利,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有利的。所以,抓住幸福的尾巴,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会延续,情调动了,交流就成功了一小半。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课后交流任务为选做题:“这篇课文节选自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有了哪些新的印象。”虽然是选做题,但这样的交流任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就像看一本电影很想知道结局是什么。教学片段如下。

学完《带刺的朋友》一课,教师出示故事里的其他内容,让学生自读故事,寻找对小刺猬的新印象。随后集体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当学生述说一个特点时,教师一定要引导他说清具体是在哪个地方感受到的。例如,学生回答:“刺猬很机灵。”教师引导:“你从哪个地方感受到的?”学生回答:“我觉得刺猬很机灵。它在‘我扔第二块石子的时候,迅速跑回了家。”最后教师建议学生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分享给家人,听听爸爸妈妈的体会是什么,还可以请爸爸妈妈将自己的体会录下来。

课堂结尾处不容忽视,它能为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样的交流任务更需要家长参与进来,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交流不只在课堂,还延伸到了课外。课中的学,是为了课后的用,课后的用是为了巩固课中的学。家长和学生交流彼此阅读的发现和心得,不仅能促进家庭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能帮助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

2.运用比较,促进交流

交流的过程一定是两者以上,很适合运用比较法开展交流任务。不同的交流对象决定了不同的交流层次。在比较中,学生更能激发自己的交流欲望和能力,能认知自己交流的优点与不足。

(1)师生比较交流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在交流活动中,能给学生做更好的示范与引领。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交流任务为:“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虽然要求和学生交流,但这是第一次交流任务的出现,教师做示范能够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像接力比赛中第一棒跑得很好,能給后面的成员带来极大的鼓舞,教学片段如下。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句子: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教师做出交流示范,深情朗读此句,并告知学生:“你瞧,‘打扮这个词说得特别好,一下子就把服装写活了,好像它会变魔术,学校一下子就变漂亮了。找到新鲜感的词语,你就能找到新鲜感的句子了。”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就会先找新鲜感的词语,然后述说自己的感受。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不断总结:新鲜感是有节奏感、语句优美等自己有感触的地方。

教师的示范至关重要,教师注重自己的每次交流,学生一定能耳濡目染,逐渐地也会有效进行交流。就像教师上课要求极力做到少讲废话,这就是对说话的一个要求,教师不断地要求自己,学生也能从教师身上学到有效交流的方法。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有效突破语文“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