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景观感受的天津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营造策略研究

2020-01-07胡小妮李鹏波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营造公园

胡小妮,李鹏波,王 军

(1.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2.山东省德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管理中心项目建设管理部,山东 德州 2530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根据人口普查[1],2015 年我国人口≥65 岁的有 14 434 万人.自 2007—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据统计,2015 年人口≥60 岁的达到2.22 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 亿,老年人口占到17.17%,其中≥80 岁老年人口将达到3 067 万人[1].

老年人多选择城市公园作为主要的活动场地,尤其是早晨和晚上,因此老年人是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群体,其生活方式与精神需求已成为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但是,现有的城市公园在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并没有根据老龄化社会现状,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从而不能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景观感受,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和心理需求.

1 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调研与分析

1.1 城市公园适老空间

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是城市公园中针对老年人活动区进行的适老化设计,以形成满足老年人特征及日常活动需求的景观空间.城市公园在满足全体市民需求的同时,进行该空间的优化设计,使其使用功能、服务设施、场地布局等更具有针对性和适老性.

1.2 调研方法与内容

为了充分了解老年人对城市公园景观的需求及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现状,选取天津市市级公园、区级公园、街头小型公园等老年人活动比较集中的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包括水上公园、西沽公园、北宁公园、人民公园、南翠屏公园及东西耳环公园,分层次调研增加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采用定点观察法对老年人活动时间进行分析,在工作日中进行调查记录和拍摄照片,分别在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来观察记录游人的数量,每次记录时间为40 min.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老年人日常活动类型、特征及需求.本研究发放300 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3 份,占所有问卷的94.30%.受访者中,60~69 岁、70~79 岁及 ≥80 岁分别占 48%、37%、15%.

采用访谈交流法选择老年人活动集中的时间,在三个公园的主要出入口、活动广场、休息场地与老年人进行访谈、记录、录音,了解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1.3 调研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老年人在城市公园活动的时间与其生活作息、生活习惯具有较大相关性,老年人在公园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傍晚和晚上,一般7:30—11:30 是老年人上午集中活动的时间,17:30—21:30 是晚上集中活动时间.城市公园内老年人的活动类型、特征及活动方式也具有差异性(见表1).

表1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的主要活动类型、特征

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城市公园适老空间的主要需求分别是:合理布局场地86.14%,道路通达连贯性77.18%,特色的文化主题景观58.19%,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64.54%,丰富的植物造景67.35%(见图1),这些是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设计中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图1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的活动需求

结合上述调研结果及老年人的主要需求,对城市公园现状进行分析.

1.3.1 场地布局与道路设计不合理

合理的场地布局和道路的通达连贯性是老年人需求最强烈的选项,这与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三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相关,场地与道路设计要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而服务.结合城市公园适老空间场地和道路现状分析,发现较早期的公园内场地空间较为单一,多以广场与步行道为主.在场地布局上缺少适宜的活动空间,不能满足老年人交流时所需的闭合或半闭合空间.在老年人进入公园活动时,会有场地拥挤、场地与场地之间相互干扰的现象,使老年人产生焦急、烦躁的不良情绪[2].同时,因为部分场地没有合理的规划设计,难以使场地最高效利用,导致场所感的缺失(见图2).在道路交通方面,早期的公园虽然经过多次提升改造,但是其道路交通系统的通达性依然不足,如步行道路不连贯、断头路等现象(见图3),易使老年人在公园中迷路,导致消极迷茫的景观感受.

图2 场地利用不合理

图3 道路交通设置不合理

1.3.2 缺少文化特色景观

老年人58.19%选择文化特色景观,其原因主要是喜欢怀旧的心理.文化特色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明确城市公园的主题,体现当地文化特色[3].但是部分城市公园适老空间中,缺乏当地特色历史文化景观元素,忽视了城市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地域可记忆的历史痕迹被弱化.这些现象导致公园缺少老年人与景观环境之间的情感互动,不能激发老年人内心与场景的共鸣,不能满足老年人内心的需求.

1.3.3 公共服务设施老化与不足

良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保证老年人活动安全的基础.结合现状分析,部分城市公园由于经营管理等问题,存在年久失修、部分健身器材老化或损坏较为严重,路灯、座椅及部分铺装等的消耗和损坏(见图4).这些现象导致老年人在户外活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给城市公园适老空间的安全性与景观体验感带来消极的影响.

图4 基础设施老旧

部分城市公园存在缺少将老年人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项设计,针对老年人的健身活动设施相对缺乏,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对于老年人行动缓慢、身体机能老化等生理特征的考虑不够.例如,在出入口及有台阶的地方没有设置坡道及扶手,存在道路中间有障碍物的现象(见图5),不能为老年人带来舒适安全的景观感受.

图5 东西耳环公园设施不够完善

1.3.4 植物空间层次不清

占比67.35%的老年人希望公园中有丰富的植物造景,说明老年人喜欢具有生命力、积极成长的事物.但有些城市公园虽然经过多次提升改造,补植多种树种,但因补植树种与原有树种的大小关系、主次关系不清楚,使得植物景观空间层次不清楚,导致视觉效果较差,易使老年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感受;并且在公园内存在缺少彩叶树种、保健植物及芳香植物等(见图6),缺乏丰富色彩及保健性功能,使老年人处于缺乏生机活力的景观环境中.

图6 植物配置养护不合理

2 老年人特征及景观感受需求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人们在步入老年后,在社会及家庭生活中的角色与所处环境均发生了相应变化,心态容易消极,如易自我否定、易抑郁、易燥怒和孤独等;对于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感也与日俱增,使老年人由对物质的需求逐渐转向精神的需求.总结老年人易出现的负面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犹豫不决、被动顺从、孤独忧郁、压抑悲观、感情脆弱等[5].

2.3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需要满足的景观感受

基于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特征,提出老年人在城市公园活动中需要满足的景观感受,即提供给老年人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安全感及活力感的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环境(见图7).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营造需要平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老年人的城市公园景观感受出发,确定构建的目标,制定实现的方法和路径,提出全面完善的适老空间景观营造策略,提高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图7 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感受

3 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营造策略

3.1 归属感营造

3.1.1 历史文化景观营造归属感

在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设计中,用具有历史文化的景观元素激发老年人的记忆,如具有历史特色的浮雕景墙、带有过去生活色彩的景观雕塑等景观节点小品设计,为老年人带来的是时代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深化了城市公园的主题定位.

3.1.2 乡土特色景观营造归属感

因老年人具有依赖性和怀旧的心理,公园适老空间的景观更应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和习俗来规划布局,使老年人可以回忆过去,激发老年人的集体记忆,体会民俗文化,增加归属感.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等具有地方情感特点的建筑形体.多使用带有地方乡土特色植物的种植、地域性铺装纹样及景观小品,使景观环境更加贴合老年人群的怀旧心理[6].

客户使用缴费云平台之后,不必再到收费点排队缴费,减轻了学校财务人员的压力,原来拥挤的缴费大厅变得井然有序。客户进行缴费后,财务人员在后台可以实时查看缴费进度、缴费账款及缴费人数,精确掌握缴费状态,缴费完成后可以导出或打印缴费报表。另外,财务人员可以随时增加,各种收费项目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3.2 舒适感营造

3.2.1 活动场所的空间布局更合理

城市公园是老人们经常性、习惯性到访的场所,在适老空间的场地布局上,要从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及景观感受上,设计具有适老性特征的场地及道路布局,营造舒适感的景观体验,使老年人愿意在公园内逗留活动.总体来说老年人的运动幅度不大,需要相对静态的空间.由前述分析可知,适老空间场地类型主要分为健身活动场地、交流交往场地及休闲娱乐场地.

健身活动场地设计:在健身活动场地中应考虑多样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慢跑道、散步道循环闭合,并提供具有安全性及适老性的健身器材,加入后期的维修和养护;同时,设置按摩、拉伸的保健设施,在健身活动场地的道路两边应设置休息座椅,方便老年人运动完进行休息放松.

交流互动场地设计:在交流互动场地设计过程中,应力求在有限空间创造人与人互动的媒介,对于老年人而言,暴露在户外环境中常会使他们感觉到不适,所以交往空间宜做成围合或者半围合形式;提供较为开阔、平坦的场地,可以增加草坪和林下空间,使空间疏密有致.在冬日老年人可以在草坪上充分享受阳光,夏日又可以坐在林下乘凉聊天,增加生活的气息,为其带来舒适感.同时应提高绿化空间的参与度及多样性.

休闲娱乐场地设计:在休闲娱乐场地中要兼具场地围合性与视野开阔性的特点,同时要遮风挡雨,营造安静宜人的户外空间环境;提供下棋打牌的成组桌凳、奏乐唱歌的小型舞台及观景平台等设施,在周围搭配植物组合有效隔音,并且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场地之间互相干扰,营造具有私密性的交流空间,为老年人提供舒心的景观环境.

3.2.2 道路通达连贯

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易迷路和身体机能下降的特点,设计的道路系统应具有通达性及导向性,进而使老年人在整个公园内可以更加安心舒适进行所有活动;同时通过路径合理布局,引导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享受更加丰富的景观体验.

通达性.连贯通达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公园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基础.在城市公园适老空间道路设计中,将老年健身活动场地、交流互动场地、休闲娱乐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具有共享性、协调性、一体性的城市公园适老空间.城市公园道路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直线型、环型、自然曲线型(见图8).直线型道路较为直接地将空间整合连接,结构简明,老年人可直接到达适老空间中各个节点场地;环型道路相比直线型增加了趣味性,可以结合环型健康步道,不仅满足了道路的通达性,更增加了趣味性和功能性;自然曲线型的道路因其自然的曲线能够提供步移景异的景观感受,不同于直线道路会出现的尖角,其转弯处也更易于轮椅使用者的通过.

图8 城市公园道路系统主要设计形式

导向性.因老年人易迷路的特点,要加强道路系统的导向性,通过运用不同材质的道路铺装使老年人易于识别;同时,增加城市公园内的路标设计,使用颜色明显的字体,且高度适中的指示牌,完善具有适老性的指示系统,从而提升城市公园道路系统的导向性.

3.3 安全感营造

3.3.1 无障碍设计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出入口处结合地形为老年人提供平坦、光滑的门槛和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进出,提高老年人出行安全性.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例如卫生间、休息亭廊等都要提供无障碍设计,使轮椅可以顺利通过,提高老年人在城市公园内的活动安全.由于老年人对于水池、台阶、沟坎等不敏感,须设有提示标识,防止不安全因素的产生,避免其受到外界伤害.通过为老年人设立一个更为细致安全的无障碍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使老年人敢于走出家门,接触社会与大自然[7].

3.3.2 景观细节处理

在适老空间景观优化设计细节处理上,要求从更多方面去思考:因老年人具有行动迟缓、不协调的特点,要求主要步行道路平坦,改善铺装的平整程度,步行道横向坡度小于2%;使用具有防滑效果的铺装材料,优化排水设施,防止雨天积水等现象,使老年人出行不受天气影响;完善道路栏杆及两侧扶手,保证轮椅使用者及老年人步行活动的安全.

在城市公园适老空间周围相应增加卫生间,因老年人行动不便等生理特点的需求,要在卫生间内设有安全扶手及紧急呼唤铃,以防突发情况的发生.

在城市公园适老空间中,座椅的设置尽量提供有靠背的座椅,在心理上给老年人带来安全感,在生理上带来舒适感.座椅位置的设置,避免设在太阳光直射的轨迹方向上,冬季可以使老年人享受阳光,夏季可以在树下乘凉;休息座椅的设计,要选择吸热少、无眩光、轻便但坚固、不积水的材质;座椅应可移动,且以一人、两人、多人的多种布置,并适当配以桌子,可以更多地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娱乐需求.

3.3.3 照明设计

在城市公园整体照明系统配置上,针对老年人视力减退的现象,要在夜间老年人主要活动场地中设置主光源,园路两侧也要增加辅助光源,这样不仅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出行,同时也整体提高了公园夜间的利用率.

3.4 活力感营造

3.4.1 丰富的植物配置

植物景观作为城市公园中重要的构景元素,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能够创造更丰富层次的绿化景观,具有改善环境小气候和柔化硬质空间边界的作用.高于地表2 m 以内的风直接影响老年人,可以运用植物种植搭配来影响和控制风速及风量(见图9),为老年人营造更加舒适的游览环境.

图9 灌木种植改善环境小气候

植物配置丰富,使其层次、种类、颜色更加多样化,因单一的种植种类易使老年人产生审美疲劳,甚至降低生活乐趣[8].植物覆盖面积与铺装面积比例为7∶3,在视觉上具有保健效果,让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在城市公园适老空间中,植物配置上要考虑季节性、颜色、气味及保健等因素,尽量选择低维护的植物,方便后期养护.种植色彩丰富的花卉结合地表植物、攀爬植物、灌木及乔木,形成丰富的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植物景观层次(见图10),由此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活力感,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图10 多层次植物种植营造活力感

3.4.2 景观色彩搭配

温暖明亮的色调、线条明快的环境,可以缓解老年人较为消极的情绪,让老年人感受到生机,并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因此老年人更喜欢温暖色和明亮柔和的色调[9].通过光线、景观小品色彩、场地色彩、服务设施色彩、地面铺装色彩等设计搭配,从而创建舒适、活力的城市公园适老空间环境.舒适的色彩搭配从视觉感受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提高老年人生活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整个公园的活力感和丰富感.

3.4.3 听觉体验

在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景观营造手法中,听觉感受的体验也是十分重要的[10].自然声音的运用,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鸟儿清脆的叫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这些声音都可以给老年人带来充满生机、向往自然的活力感.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通过加入人工声音元素,如音乐喷泉、音乐置石等具有听觉感受的景观小品,融合景观视觉效果,不仅可以为适老空间带来活力感,同时也可达到增加整个城市公园景观主题性、活力感的目的.

4 结 语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其生活质量与精神需求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绿地已经免费开放,老年人作为公园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其需求及使用感受是城市公园景观优化与转型的必要考虑因素.笔者通过对城市公园进行定点观察,与老年人访谈交流、问卷调查,了解其需求、活动类型,分析城市公园适老空间现状,归纳出老年人在城市公园活动中所需要的景观感受.基于老年人的景观感受提出营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安全感、活力感的城市公园适老空间,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营造策略.这样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满意度及提升城市公园的使用率,也有利于摆脱传统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既定思维模式,为未来建设出更具人性化的现代城市公园提供了思考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营造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在公园里玩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