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课堂 创造性能力
——“创造教育”在语文日常教学中的实践

2020-01-07陆敏洁

科学咨询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创造力习作

陆敏洁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江苏张家港 215600)

一、创造性的课堂评价语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作出创造性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1.创造教育的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是“美”的。薛法根在执教《燕子》这篇课文时,评价最后一句话的朗读——“‘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就好像一个人在海上,什么都看不到,只有几只小燕子伴随着如此枯燥的作者,他伸长了脖子向远处望去,希望望见自己的家乡,望见自己的妈妈。”诗意的语言,含蕴着教师的涵养。

2.创造教育的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是“智”的。窦桂梅在执教《游园不值》这首唐诗时,上课伊始,窦老师就评价了“老师,您好”这句上课的问候:“你看我说同学,你好!你们回应,我也愿意听听我们对话里面的节奏。你应该跟我说:老师,您好!这堂课我要特别注意听同学们说话的节奏,给人的感觉那是美的享受!”这样的评价让人意想不到,让人耳目一新。同时,评价中又含着上课要求,如此的方式提出,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3.创造教育的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是“活”的。于永正在执教《翠鸟》一课时,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嗯!真不错!读错的句子也改过来了。”“嗯!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她的读中,可以看出她喜欢这一节。谁还愿意读读这一节?超过她?”“啊,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啊!我都不敢读了。”第一句评价语是在鼓励中消除学生读错的紧张感;第二句评价语暗示学生朗读带上了表情,为更能读出情感提供了方法;第三句评价语则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期待,充分激励了所有的学生。这样的评价,颇有一浪还比一浪高的感觉,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热情。同时,让学生学会了朗读的方法,进而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

4.创造教育的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是“趣”的。于永正执教“给予树”一课时,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这样说:“我听了替你着急,上气不接下气,好像有人追赶你似的,读得很正确,语气要自然些。”如此“趣”的评价,有效指导了学生优美朗读。

“美”“智”“活”“趣”的评价语,充分发挥出了小学课堂评价语在诊断学生语文学习行为的偏差、引导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体现教师语文教学期待方面的功能与效应,真正达到了实效性的目的,实现了“创造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实践效能。

二、创造性的习作展示报

对创造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坦城地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认为儿童都有创造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创造教育不仅重在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还要使人人都能创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的主体如果能将学生纳入进来,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学生眼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种权威实际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压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一是学生的自评,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学生之间的互评,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帮助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习作,为了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能写出更好的习作,笔者计划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黑板报的内容,作为教室文化布置,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三年级上册共有八次习作,我计划办八次习作展示报,贴在黑板报下的墙壁上,学生课后可经常去阅读欣赏。采用这样的做法,跟笔者的经历有关。五年级时,我的一位语文老师有一次把我的作文贴在教室门口的墙壁上。我清楚记得当时的心理,是多么自豪、激动。同时,还立下志愿,我一定要写出更好的作文,让教师再贴在墙壁上。因此,学生的心理也是这样,在墙壁上面展示的学生,他们会自豪高兴;没有在上面展示的学生,则带着一份真心羡慕去阅读。

于是,我这样做了。不过,不是简单挑选几篇优秀作文后打成电子稿,而是进一步将打印出来的电子稿,制作成一份美丽的报纸。学生天性喜欢美的东西。这样,能增加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能感受到这份自豪,甚至是荣耀,还能调动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例如,创造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等。于是,我将习作一写得最好的四位学生叫过来,将打印稿交给他们。然后,让几个学生选举一个组长负责统筹。他们很兴奋,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如同冬日明媚的阳光,小组长也很快选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别的学生看到了,争相问道:“我可以帮他们一起画吗?”“当然可以啦,这是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的,大家一起出力!”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的心是这么干净。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学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抓住下课的每一分,每一秒去讨论、设计、绘画。这也成为了教室里的一道风景,其他学生羡慕不已。当天,没来得及完成,学生主动要求带回去完成。第二天,他们将整洁、漂亮的展示报递给了我。

原本我只是试试。然而,我手里的这份习作展示报却让我出乎意料、惊喜不已。这份小报,图文搭配合理,内容上相互映衬,画风简洁生动,带着学生的稚嫩,却又朴素得那么美貌。我当即贴到了黑板报里,学生围着我,兴奋不已,眼里的那份光亮,清澈又充满激情,让人心动。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这份热情持续不减。虽然,现在距离贴上去已两个星期了,课后,总会有几个学生或站,或蹲,两手还扒着墙壁,仔细看着,讨论着,眼神都溢满了羡慕之情。经历这次成功后,第二次习作完成后,我再次交给学生,他们的热情始终不曾有分毫减少。

此外,在黑板报下我还贴了一张“口语作文星星榜”,鼓励学生完成每周一次的口语作文这项作业。每次下课后,都会有学生扒在墙壁上看得到的星星数量,并和别人的进行比较。口语作文这项作业原本是交给学生父母监督完成,并打等级。在第一次作业后,我发现家长打的等级很难看出学生的口语水平究竟如何。于是,我让家长录音后发给我。每次,都有三十多个学生的口语作文发给我,我将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认真听过后,做了整理。因为,在这些稚嫩的嗓音中,我听到了很多让我感动的话,让我由衷去喜欢他们。录音里满满都是学生的真心,对家人真心的爱,还有他们分享的自己的快乐。每一次三十多个录音中,充溢着学生真实的心声,他们单纯的爱与快乐让人感动,还有随之迸发出来的灵气十足的妙语。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主张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1]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尽量发挥出来。

释放语文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在创造中主动学习语文。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说:“真正重要的东西肉眼是无法看见的。”这些文字、声音背后“看不见的东西”中,体现出学生的美好品质,更重要是的创造的能力。

“创造教育”在语文日常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实施路径。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语文日常教学的创造性研究提供了思路,更能在“创造教育”中锻炼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力。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创造力习作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