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0-01-07张晓磊

关键词:金融业务普惠金融服务

张晓磊

(中国建设银行齐齐哈尔市分行,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近些年,我国各大银行提供了很多惠民的金融业务,例如助农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企业融资等。但在普惠金融开展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金融管理经营体系不完善,对于金融财务风险和成本风险管理不够严格,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实体网点覆盖较少,面临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商业银行要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的研发,加强合作交流,保证普惠金融的落地和实施,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小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特点

普惠金融具有普及性和惠民性,因此被称为“普惠金融”,其实质就是为个人或小型企业找到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很高现实价值和功能,颠覆了传统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类型的束缚,更关注小企业和底层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为其提供小额度的贷款或资金管理项目的服务,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成为银行的客户,都可以平等的享受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1]。

普惠金融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从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但价格符合不同群体的需求,可以保证每个人或企业都可以承受,而且有较多的金融服务项目,包括信贷、保险和养老金融等。(2)普惠金融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至关重要,银行对于普惠金融的内部监督管理较为严格,银行为其制定了科学的目标,保证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实。(3)普惠金融属于一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尽管很多项目融资都是小额度的,但是由于市场监督管理缺位,部分小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乡镇或三农对象利用相关政策谋取私利,使普惠金融也遭受一定的风险。(4)普惠金融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了长远的眼光保证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和切实的服务于大众[2]。

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各地区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了便利,例如部分地区针对银行实施普惠金融战略中实行一些存款准备金激励政策,鼓励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目的是调整金融结构,优化服务模式,调整客户群体类型和结构,不仅可以改善客户群单一的问题,还可以增加银行的活力,如当银行在大中型客户发展中遇到瓶颈时,普惠金融业务就可以有效发挥其优势,因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为小型企业和个人,倾向于普通的人民群众,可以为普通企业提供小额度的金融服务,客户更加多样化,使金融产品客户结构更加丰富[3]。

其次,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声誉和综合效益。普惠金融重点在“普惠”二字,体现在普遍和惠民上,可以为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或贷款,可以向个人提供贷款或存款业务,可以激发小企业活力,促进金融业务的普及。在多种经营形式发展的今天,为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改善民生。

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取得的成效

我国商业银行近些年陆续研发普惠金融产品,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1.金融服务覆盖面广

目前我国金融业各项基础服务覆盖面积较大,且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产品逐渐覆盖到县级、乡级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逐渐增加和完善,这预示着在未来,乡镇地方银行的金融业务也会逐渐得到扩展,微型企业和农户等享受金融服务不再是难事。

2.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业务上升

以往来说,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面临较多的困难,贷款限制因素较多,对于一些手续的考核比较严格,普惠金融服务的开展和繁荣使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度逐渐降低,贷款金额有所增加,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金融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704万户小微企业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6.4%,小微贷款的普惠性进一步提升。

3.线上金融服务效果显著

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应用普遍,电子支付平台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个人金融服务项目增加,个人持有的银行卡增加,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等,线上交易量增加,网络支付使用较为频繁。在银行业务中,非现金交易逐年增加,平均每人每年增加了约为120笔,主要采用移动终端实现交易和支付。

4.惠农政策助扶贫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过程中,精准脱贫工作至关重要,在国家提倡精准扶贫战略的同时,银行业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渐缩小城乡的差距。政府部门针对乡镇及农村扶贫提供了一些财政补贴和支持,各大银行也出台了惠农的政策,提供小额信贷服务,提升扶贫的效果,例如,为农户提供农业发展贷款,鼓励农户创新,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四、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银行经营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银行的客户群体和企业类别也存在差异。银行以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而金融服务分散程度较高,统一管理难度较大。虽然部分商业银行结合金融服务设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但是经营管理和考核不足,对相关政策分析不足,存在经营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2.成本、风险与收益匹配度不高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匹配。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户及低收入人群,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具有较为急切、额度较少和期限短等特点,必然加大城乡网点运营成本,导致商业银行成本和收益比例失调。另外,商业银行对于客户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也会导致资金风险的增加,同时外部环境也给银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如部分小微企业贷款后就宣布破产,致使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使得风险与收益匹配度不高。

3.金融服务供需不平衡

与城市中高收入群体和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三农对象的收入较低,但融资需求较高,然而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相对有限。一是我国城乡结合地区银行网点覆盖率较低,县级、乡级银行网点屈指可数,导致金融服务工作开展难度大,没有深入三农地区,网点布局不合理,经济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为严峻。银行的金融服务渠道单一,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不足,难以满足此类金融服务的需求,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二是银行金融服务不到位,相关支持政策不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涉农及精准扶贫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服务均有待加强[4]。

五、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

1.完善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要抓住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契机,建立科学的普惠金融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转型。商业银行要重视发展普惠金融,针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建立科学的金融服务模式[5]。传统金融服务过于重视大中型客户,很多金融服务都是针对这类客户的,对于小型企业和个人客户不够重视,对三农客户的服务不足,商业银行要结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和制度,优化内外部环境,做好金融服务过程的监管,促进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地,提高普惠金融经营管理的水平。

2.降低普惠金融的成本及风险

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线上或电子普惠金融业务,使客户资金管理和投资更加便利。对客户进行分类,包括小微企业和三农对象等,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结合客户需要的金融服务推送相关内容,例如助农贷款、创新创业鼓励性贷款服务。商业银行要调整政策,努力吸收存款,促进银行现金流的流转,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留下优质的客户群体,降低银行的成本。

从抵御风险的角度发展普惠金融,商业银行要突出金融服务的优势,建立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利用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数据和信息,加强数据分析,对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进行科学地评估,消除金融信贷环节中的风险。有关部门要为普惠金融提供相应的政策,在提供具体服务时做好企业和个人信息记录和询证,保证金融服务的实际效果,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普惠金融业务不良贷款的比率,降低银行的风险。

3.提高普惠金融业务的供给能力

要想提高普惠金融业务的供给能力,就要加快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及创新。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践行国家提出的关于金融业的管理政策,深入贯彻相关制度,保证基础性普惠金融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要做到客户的维护,做好基础性工作,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结合企业实际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对象提供高质量服务,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二是针对普惠业务特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简化信贷审批流程,推行信贷流程无纸化,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三是加快信贷产品的创新,针对小微企业、农户及低收入等群体的多层次、多样化信贷需求,研发出适合的、有针对性的产品,如对具有相同特征的普惠群体进行批量化信贷操作,提供线上抵押贷业务、线上信用信贷产品等。

结语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发要结合国情推进,银行要从金融服务发展理念入手进行革新,要充分借鉴成功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类型,惠及百姓。商业银行要积极借助于先进技术手段,有效地评估客户的信息和数据,加强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可以促进银行金融服务的转型和创新,为小企业和城乡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