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0-01-07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体育产业县域

喻 科 , 喻 坚

党的十九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迫切需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1]。休闲体育产业也不例外。之前,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方式,已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增长。但新时代我国整个社会发生的全方位变革,对我国县域城乡居民休闲生活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这些任务和要求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与此同时,新时代也为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机遇。由此可见,研究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改革、提高等相关问题,对推动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笔者就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以期能为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1.1 县域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意愿被传统消费观和休闲价值观束缚

黜奢崇俭在我国传统消费观中,一直被人们所推崇,成为当下我国县域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观的核心理念[2]。这种黜奢崇俭的传统消费观,对于我国县域城乡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意愿来说,有着极大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往往导致人们过度的节俭[3]。而过度的节俭则限制了县域城乡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视野,直接抑制县域城乡居民在休闲体育上的投资消费,严重影响了县域城乡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需求和休闲体育消费行为。体现在县域城乡居民的具体行为中,则表现为他们即便有“闲钱”,也更多选择存储。同样,即便有余暇时间,他们更多地愿意去聊天、打麻将、看电视、玩游戏。从供给侧看,这对于重组休闲体育消费结构以及提高县域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水平是极为不利的。事实上,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和休闲价值观已经严重地束缚县域城乡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意愿,尤其在县域广大农村居民身上表现更为突出。

1.2 县域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6万亿美元,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应当说这为我国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县域城乡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水平与以前相比并没有产生根本变化,且在低位“徘徊”。当前我国县域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住房和汽车等商品上,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未完成之前,住房消费还将持续。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有近65%的农村居民,基本上没有休闲体育消费,就是县域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人口总数时至今日也无明显增长。有资料显示[4]:目前我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仅占消费总额的3.74%。这与我国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险、教育、住房制度以及城镇化率不高有密切关系。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已达59.58%,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3.37%。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已接近或高于80%相比,差距还比较大[4]。

1.3 县域休闲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当前,我国县域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所依托的场地设施主要包括休闲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基础设施,而此两种设施的建设在我国县域还比较落后。从全国来看,在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陈旧、缺失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尤其突出。此外,我国县域休闲体育场地设施的空间分布和结构不合理问题也十分突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大多集中于县域城镇中心地带,而城镇郊区及农村少有分布。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县域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所需的休闲体育场地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得到满足。

1.4 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近年来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正逐渐进入“深水区”[5]。而随着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专业化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县域的现实情况是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严重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数量明显不足。尽管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各业态的从业人员已达425.77万人,相比2013年从业人员387.97万人增加了近40万人[5],然而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却存在如下问题:(1)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领域创新人才密度低,很多领域都缺乏初、中、高层次的专业化创新人才,特别是缺乏休闲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以及体育赛事和其他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宣传、商务运作等专业创新人才。由于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身兼数职和为数不多的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出现了无序流动的乱象;(2)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地区数量分布不合理。县城以及小城镇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相对集中,而经济欠发达县域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则十分匮乏;(3)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行业数量分布不合理,休闲体育用品市场推广及营销类的创新人才居多,诸如体育赛事活动创意策划等休闲体育创新人才几乎没有;(4)县域“休闲体育+”复合型产业创新人才十分匮乏,比如休闲体育资本营运和休闲体育文化创意人才几乎是供不应求。此外,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质量不高,普遍存在精英寥若晨星、创新能力弱、知识老化等突出问题。

二是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培育不足。近年来,体育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财经类专业院校纷纷开设了休闲体育产业经济类的相关专业方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方向人才的需求压力,但从全国来看,我国开设休闲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还远远不够,培养的休闲体育复合型人才仍难以满足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在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引进上,尽管县域内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等采取了诸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但仍很难引进到高层次、优秀的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

1.5 县域休闲体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县域一些中、小型休闲体育企业,往往由于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很难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得到大量的融资,才能支撑起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整个县域休闲体育行业来看,形成一个巨大的休闲体育产业融资需求市场。在资金供给侧方面,很明显,如果单纯依靠休闲体育行业自己的力量来投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而外来融资风险又很大,效率也不高[6],再加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域休闲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投资方的主体地位到目前为止,也还不能完全确立[7]。“谁投资,谁受益”还停留在口头上。这就必然导致国内外投资者缺乏对我国整个休闲体育产业的投资热情,从而使整个休闲体育行业资金的供给紧张。更何况,在我国县域的众多休闲体育产业中,中、小型休闲体育企业占大多数,而这些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本金少,负债能力低,起步阶段大多数是租赁场所经营,风险较大,缺少足够的不动产作为信贷抵押。在现实中,这些中、小型休闲体育企业难以找到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作担保人。换句话说,这些中、小型休闲体育企业很难在市场上直接筹集资金。尽管2016年从事休闲体育产业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商业银行,采取“应收账款融资”的办法来缓解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顺畅。这导致我国县域中、小型休闲体育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6 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规模较小

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区域上的不平衡、不充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约,各地区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差距较大。在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上,东部地区县域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县域。二是布局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县域休闲体育产业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大多集中在县城的商贸中心,而在乡镇、在城乡结合部,尤其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则缺乏配套的休闲体育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三是项目开发上的不平衡、不充分。目前比较多的是有氧健身操、各种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瑜伽等,服务项目同构化比较严重,产品差异度不高,缺乏经营特色。四是产业结构上的不平衡、不充分。休闲体育用品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快速,成为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主要增长点,其制造业在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休闲体育用品制造业相比,县域休闲体育健身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旅游业发展却不够理想,整体规模不大。此外,县域休闲体育产业虽然最近十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8]。与我国大、中城市相比,县域休闲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9]。

2 促进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2.1 完善县域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和扩大休闲体育消费

县域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需求不足,不仅仅是休闲体育消费能力不强所致,还在于县域城乡居民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顾虑较多,消费预期较差、消费观念陈旧所致[10]。因此,扩大县域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需求,必须完善县域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10]。尽快完善县域医疗保险、教育、住房等各方面的制度,重点整合县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使县域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制度上保障县域城乡居民生活,减轻县域城乡居民的生活压力,是增强县域城乡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意愿,形成良好县域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预期,进而促使整个社会释放出更大的休闲体育消费潜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要根据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11],构建休闲体育消费细分市场,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档升级,推进休闲体育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培育休闲体育消费新模式和壮大休闲体育消费新增长点,改善休闲体育消费环境,夯实休闲体育消费基础。大力倡导可持续、绿色休闲体育消费,开展全民休闲体育教育,摒弃陈旧落后的休闲体育消费观,在全社会培育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消费理念。

2.2 建立县域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促进休闲体育消费需求的源泉 ”[12]。一个稳定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的建立,无疑对于居民休闲体育消费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当前而言,相关部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提高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二是要完善职工工资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尽快制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建立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由工会、职工和雇主三方共同参与协商;三是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私有企业、金融机构等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力度和薪酬监管,促进社会公平[13];四是要不断增加县域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一方面,通过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提高我国县域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在稳定县域农民对承包土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益。目前,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看,2017年居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54.9%提高至2017年前3季度的64.5%[14]。这标志着我国经济模式向消费主导拉动转变,告别了长期以来以投资主导拉动的传统模式。总之,我国县域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能不断提升休闲体育消费能力,扩大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活跃休闲体育消费市场,进而促进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2.3 加快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目前从全国来看,我国的县域休闲体育从业人员,大多数缺乏应有的休闲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管理意识和知识,缺乏与健康、旅游、医疗、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知识和理念,缺乏休闲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精神和热情。市场观念不强,知识结构也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可以说,当前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创新型人才缺乏问题。因此,县域的有关部门应该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快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开设的休闲体育专业,定向为县域培养更多更好的休闲体育创新型人才,才是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

2.4 加强县域休闲体育场馆设施开发与开放

政府在加大县域休闲体育场馆设施开发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放宽限制,鼓励民间投资,通过整合民间资本和政府资本,充分发挥资本最大效益[14]。在休闲体育场馆设施和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上,应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着眼长远规划,注意开发适合低收入者的休闲体育项目,以此来提升县域城乡居民的整体休闲体育消费质量。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制定有关休闲体育场馆设施的专门政策或规划,对县域休闲体育场馆建设数量、标准以及位置进行规划,并且纳入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发展建设当中,以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加强乡间、原野、小城镇休闲体育场所的规划开发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户外运动场所。二是加强城市社区、农村新社区、乡镇的健身活动室或站的建设,尤其应加大对县域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投入比重,解决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位严重的问题。这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预先作好安排、提前统筹的问题。三是应加快推动县域休闲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尤其是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要向社会开放,以满足县域广大城乡居民的休闲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县域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中,县域地方政府必须要起主导作用。

2.5 采取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适度优先与协调发展战略

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实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适度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体育产业,大力开发“田园式生态休闲体育”服务产品,既能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地缘优势,又能满足城市居民近郊体育健身休闲、远郊观光旅游的消费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产业创新等发展,培育“田园式生态休闲体育”产业基地或休闲体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休闲体育特色小镇。与此同时,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县域体育事业及休闲体育产业应与新型城镇化进程协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将为县域休闲体育产业注入强大的动力。应该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将是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动力,必将有力地推动新时代的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6 构建完善的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制度保障体系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以及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旅发[2016]172号)等。这些文件都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原则、目标和路径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为新时代构建完善的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制度保障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政策文件大多数属于宏观层面,缺少具体的落实办法和措施。因此,建立和形成完备的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框架体系十分必要。该体系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组织方面,应改革创新休闲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既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权责与职能,又注重完善合作协同机制;二是扶持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融资、土地、消费等优惠支持政策;三是法治方面,应完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总之,只有加快休闲体育产业的体制调整和政策完善,尽快构建完善的新时代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政策保障体系,才能促进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2.7 加大县域户籍制度供给侧的改革力度

当前,户籍制度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桎梏。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关键是要加大户籍制度供给侧的改革力度。应将“居住证或身份证”替代“户籍制”,以方便“农村居民”尽快转换为“城镇居民”,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进城定居农民的市民化,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域休闲体育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3 结语

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要物质基础,也是体育产业、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产业支撑。改革开放40年,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传统消费观和休闲价值观束缚县域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意愿,导致我国县域城乡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需求不足;我国县域休闲体育场馆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休闲体育场地设施还不能满足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需求;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投资方的主体地位有待确立,县域休闲体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未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规模较小的问题突出;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人才严重匮乏等现实困境。而这些困境,已成为当前阻碍和困扰新时代我国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完善县域社会保障制度,树立绿色休闲体育消费观,培育和扩大居民休闲体育消费;建立县域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提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能力;加强县域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开发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采取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适度优先与协调发展战略,以“田园式生态休闲体育”产业基地或休闲体育产业集群、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推动县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步伐,加大县域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加快县域休闲体育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休闲体育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体育产业县域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探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新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