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成长期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研究*

2020-01-07武宇琼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资产评估

武宇琼

(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资产评估自20 世纪80年代末期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以来,评估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业务量日益增多。目前评估行业已经走出行业发展的幼稚期,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成长期阶段。截至2018年底,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约4 200 家,资产评估师约34 000 人,从业人员约10 万人。资产评估行业收入由2010年的50 多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20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2005年,我国部分高校开始本科阶段的资产评估专业招生,至2016年已有81 所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专业,但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还处于摸索阶段。当前,由于资产评估行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宽,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生命周期的新阶段对高校资产评估专业的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

1 资产评估的行业现状及社会需求

资产评估是一门综合性、知识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在专业人员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要求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理论功底、知识宽度、实践技能及行业经验。

目前资产评估日常工作可能涉及到的评估对象差异很大,内容全面丰富,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评估功底和大量专业知识。评估人员要想全面掌握全行业的评估方法、能力和准则基本上很难实现,因此在选择未来资产评估行业的专业方向性上就成为必然,这对人才专业培养的规格和能力方向提出了新的取舍要求[2]。

资产评估作为一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中介活动,在地方经济转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制定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方向指引下,资产评估要求也更精准和实际。新资产类型的出现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有资产评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也有新的要求,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提炼和完善。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加强资产评估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践以及二者的融合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资产评估专业就业方向大多为民营中介机构,中小型的企业往往要求一人身兼数职,知识结构上要求多样化。同时无力或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相关投入,要求一入职就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但如果人才培养完全依照中小民营中介机构要求,培养缺乏扎实经济学综合知识和某方面专业特色的学生,毕业后就很难跟得上社会需求的变迁,也无法在职业发展上得到质的提升,成为高端人才。

2 传统培养模式的缺陷及不足

2.1 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随着近些年资产评估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设立相应专业,专业认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都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定位大多不够准确清晰。

很多高校对资产评估的学科属性不够清晰,多在自身基础上简单调整后就盲目开设,对教学目标、育人规格、实现路径和教育过程都有待进一步条理化和清晰化。没有真正意识到资产评估是一门交叉学科,不同评估对象的价值需要依托不同的专业技术理论,而统一按管理学科对待;没有认识到将所有评估对象的价值鉴定都集中在4年的学历教育中实现是难度极大的;没有长远考虑社会行业需求及毕业生未来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类型大多雷同且不够合理。一些高校的培养规格在技能型、应用型、精英型、管理型等方面摇摆不定,对育人质量和合格标准要求没有统一标准。更多高校在专业上要求掌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期待能实现多方向的就业需求。宽口径培养目标容易实现,但往往牺牲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等要求,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更难实现[3]。很多高校的培养要求相互间不能支持,需要具备解决资产评估问题的基本能力,但又没有相关的实践环节支持;要求掌握定性分析的能力,但又没有评估对象对应的专业课程讲解,造成合格的毕业生在执业时无法自主评价评估对象的特性并进行评估方法的判定选择,只能依赖别人,成为只会运算的低水平专业人员[4]。

有的高校在规格能力方面提出很多要求,但没有区分重点,并列对待,以至于无法集中有限的教学精力深入开展教学工作。部分高校课程设置过于依赖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方向,对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都不够重视,很难实现设定的培养目标。资产评估作为新设专业,多多少少会在教育经验、师资、课程、实习等环节存在不足,如再不能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就很难实现学科开设的初衷。

2.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专业要求提出评估人员仅对财务数据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要对委托方提供的资料有专业辨识能力,不能仅停留在财务数据处理层面,更多应是价值判断层面。现有专业教材很少有完全能针对资产评估专业各方向课程进行编辑的,常常是很多内容在不同的课程教材中重复出现,且相关概念和处理方式还多有冲突,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扰的同时还耽误了课时。在无法彻底理清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不同专业课程同时开授,容易造成学生的接受混乱和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构架。评估对象的多样性及专业性要求院校的案例教学针对性地配套学习进程,否则对于完全没有相关认识的学生而言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

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对所有类型的评估专业知识都进行系统学习,没有形成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定位,课时和学分有限但课程设置过多,在不断压缩课时的宏观指导思想下,只能集中进行经济管理和金融财会等方面的课程,造成知识结构泛而不精,缺乏对某一评估领域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在学生的专业基础教授和执业技能培训方面,大多忽视不同课程间及与实习实践的联系,缺乏系统性应用能力培养,使得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都成为片段化的呈现,整体应用能力提升有限。

资产评估行业要求专业教学活动一定要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执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设定与培养目标关系理不顺,实践环节的实施操作过程又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目标设定;实践环节内容涉及的能力要求过于简单化,课程体系缺乏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设计,是目前很多高校的通病,需要逐步完善。缺乏校外实习基地,无法大规模组织学生统一实习,或虽能参与社会实习但难以体验资产评估的真实情境及评估过程,也是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面对的现状[5]。

2.3 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

目前很多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都是校内课程加企业实习的两段式,但大多在这两部分的内容把握上都不尽合理,难以实现有机结合。教学环节、方法等实质上是能力标准的细化,没有深入分析能力标准所对应的具体教学环节或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实践环节整合,没有采取相互配合的渐进式教学计划,这就使得很多高校老师不好教,学生学不精,实习难安排,最终培养效果不够理想。

现任课教师一般多为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但对具体的社会实践和操作技巧、操作流程等方面缺乏全面认识,不太关注行业发展和理论改进,缺乏跨专业的全面知识能力以及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造成自身教学底气也不足,对授课的专业深度和广度难以准确把握。

过程管理不够专业深入和具体,难以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辅导工作,也无法全面把控学生真实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更无法针对性地弥补教学活动的缺失和不足,难以改正提高。现有考核方式均过于简单,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过程评价,评价内容以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缺乏对技术技能操作和知识运用的评价。

当前,资产评估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如只注重就业率,对毕业后的学生情况不闻不问,或没有对就业方向和就业质量情况进行考评,没有长远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就无法反馈教学效果,无法针对性地改进[6]。

3 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3.1 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人才培养必须考虑统一性和多样性。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定位、专业定位,从社会服务需求、区域经济水平、办学条件差异、学生专长倾向等角度出发,合理设定并协调统一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价值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和结构计划,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并应根据师资力量、专业基础和资源储备等自身相对优势,突出各自的资产评估“专业”特色。建立以某方面专业评估为特色的交互型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分步骤地不断强化学生对评估对象的专业特征认识,帮助其在职业实践过程中快速、准确、合理地进行判断和评价,以促进其职业发展。

从能力本位、理论课程、工作导向等角度出发考虑培养规格,不是仅仅局限于经济、管理、财务、会计等相关专业的能力要求,更多考虑评估对象的专业性要求。培养规格的各方面要求需能相互印证,相互扶持,并能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完美契合,无关或非必要的要求可以舍去。实施过程中依据培养标准与社会需求评价的偏差,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与时俱进。

3.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方面考虑构建一套围绕培养目标,能有效落实专业培养标准,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及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方法。构建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产业链中的岗位差异,针对性开展特色方向建设,提高基础课程的集成度和整体性。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科逻辑、个人发展及社会行业的要求。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组织课程群建设、开展课程整合和课程教学改革,对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以实现有机整合。尝试灵活组织安排课时和考试,专业内容教授完毕,学生测评即可开展,让学生能集中精力备考的同时提高课时利用率。可参照开展弹性学年制,灵活安排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案例库,尽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较易接受和参与实践的案例。

实践教学体系应在合理配套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学生团队、学生个体、实习企业等主体分工参与组成,以合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有机协调,形成交互型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科学、明确且切实可行的目标,围绕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执业技能,提高其操作信心;强化实务情境感受,潜移默化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应与学生未来的主要就业岗位需要相适应,但不应局限于地方中小企业的短暂性需求,而要合理考虑职业长远发展。专业实践过程因内容过多,全面实践的工作量过大,为符合实际情况,应以团队形式分组协作[7]。

授课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行业大局观、前沿知识掌握及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执业能力。教师既要强化课程意识,实现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的转变,还要具备一定的课程能力,因为课程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成效。课程结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向学生的素质生成过程。考虑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让教师同本科生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可使教师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地利用,符合“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校外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可以使人才培养无限接近真实的市场环境。对确有课程安排过多、课时不足的院校,一些基础性、理论性科目可考虑由自学加导师督促指导的方式进行课外弥补,校外导师的引入也能同时解决部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学生中成立资产评估学习小组,鼓励小组成员对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制度管理和评价方式

人才培养的制度管理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要素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实施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分工,通过分阶段、分层级逐步开展,并配套相应的衡量评价办法以及纠偏机制来实现。制度设计上各高校应在自身成熟稳定的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工作:横向整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夯实学科素养要求;纵向衔接,采取双导师制教育模式,构建垂直教育体系;分级测评,完善质量评价标准,适当兼顾服务地方经济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格局。

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成套的资产评估专业实习实践体系。以任务为导向设置配套的考察、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可将实践环节分为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假期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四部分。通过不同内容、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实习环节教育,解决传统教育的平淡刻板和走马观花等教育弊端,把课堂理论和职业要求的片段内容整合起来,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实现本科教育目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习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成效性,根据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多方支持以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建立与资产评估事务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教师和企业员工的闲暇时间。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具体评估事务,选派专业教师到各类企业或资产评估事务所实习,收集真实的案例素材,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支持企业的专业人士授课,多方面分析行业现状及惯例做法,以扩充学生思维。建立双导师负责制的学生团队实践教学组织模式,专业教师和企业员工密切分工合作,相互补充协调。导师共同拟定指导方案并实施指导,根据专业和工作岗位优势分配指导任务,避免学术及专业能力仅受单个导师的局限,产生严重的导师个人烙印,影响学生对其他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导师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和实践设计,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学习与就业的直接对接。导师同时也是学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资产评估理论滞后于资产评估实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和补充,而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习的基础上,更有可能撰写出符合实际、有见地的毕业论文,甚至填补资产评估理论空白。实施过程中要对导师培养计划方案等形成一系列的规范文件,发布导师资格条件和备案制度、重视过程中的实施监管并合理考评导师绩效[8]。

评估方式是保证教学成果和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评估理念和评估模式,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9]。评估标准应当遵循适当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精确性的原则,应考虑人才培养总目标与课程目标是否一致,不单只重视对“课程知识”的评估,还要重点考虑对“岗位职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估。根据毕业生就业发展跟踪(建立毕业生数据库)、企业等用人单位评价、专业认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评价等进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评价,采用合理的培养目标评价方法,来测量评价专业培养目标的产出及与社会需求评价的差异,进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标准。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系统、教师教学能力监控与评价系统,以及学生学习质量与人才培养结果监控与评价系统,以实现课程开发与课程管理一体化。

中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时期,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由创新驱动为主。但资产评估机构现阶段的创新驱动不足,准则技术、理论方法和专业能力等无法与新兴高端业务的需求有很好的契合,这些问题都促使高校应认真思考关于资产评估专业的改革创新问题。

考虑到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中介属性和评估对象的区域特性,结合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和方向优势,对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做到科学的统筹安排,使学生从业后能真正获得灵活的操作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性、地方适应性及主动学习能力,成为高校育人能力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资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