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东北河源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要性研究*

2020-01-07温立辉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3期
关键词:河源传统产业高新技术

温立辉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诞生于传统行业又与其在形态、种类及本质上有根本区别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智慧产业[1-3],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力量,全球所有国家与地区,都在国家层面主导、布局、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期望在相关领域有所突破,在世界范围内长久地保持领先地位。受相关政策的鼓励,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创办众多的技术开发区和新兴产业技术园,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社会建设及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 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引领地区产业优化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的存在、发展、壮大具有集群与聚集效应,首先,新技术产业能为其他行业、企业树立样板示范作用,起到引领行业群效仿的效果;其次,新技术产业因其与其他产业有需求与供求的关系,所以其能够辐射、影响其他传统产业;再者因技术的进步,能开发和培育出其他新领域产业。综上所述,新技术产业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升级、换代[4]。就目前来说,河源地区产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不足,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瓶颈,传统产业在现行经营模式下生存压力加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再行之有效。比如,通过低劳动力成本、资源粗加工、能耗排放指标不受限制等宽管制方式来驱动地方经济与产业已经越来越不管用。唯有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及时、合理、科学地转变产业生产发展模式,才能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支撑起“两个河源”的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科技创新能够改变地区的产业生态圈,能够为地区带来新领域的需求市场,如新领域的原料需求,新领域的服务需求,从而引领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等方面的转型,促使地区主导产业出现更替现象,推动区域产业链的升级[5]。

地区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归根到底是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与升级,以期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企业自身产业结构转型意味着主营业务方向的转变,找到市场的需求热点,产业水平升级则意味着培育自身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与知识含量,这是企业突破自身发展、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唯一出路,主要通过以下3 个方面实现[6]。

第一,科技创新引导地区产业的技术升级及知识品牌建设。近3年以来,河源地区的规模企业在众多孵化中心、协同研究所的引领下,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对自身产品的改进、更新、升级力度,如在研发、实验、推广方面追加投入金额,提高产品线技术含量,同时也加大对新兴产业自身品牌培育力度,从代工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转换。

第二,督促非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考核不达标淘汰出市场。通过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引导,把能耗比重大、排放量大、污染指数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进行停顿整治、限产、限排放,并制订关停、退出计划,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把置换出来的资源,如土地、人力等方面用于发展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在目前河源本土多层级生产力结构并存的情况下,存在代表地区先进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存在能耗高、污染重的造纸、化工等地区低层次生产力产业。后者属于低端产业链,经济效益低下,但还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与经营生存空间,自然淘汰过程将极其漫长,需地方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合理让其退出。

第三,政策上合理引导,从资金、资源、技术上扶持新兴产业的壮大,改善产业生态结构。新技术产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其知识含量水平高,比传统产业能耗低,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并且可持续发展产业。再者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效益好,引领带动作用强,通过其标杆示范作用,能引领其他相关产业的效仿、学习,在无形中就形成一个良性、可控、改善型的产业生态环境,改善地方产业生态结构。

2 高新技术产业极大提升地区经济实力

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核心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及综合实力的象征以及评价标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对技术的研发与改进,因而其对地区科学技术水平进步、提升的推动作用非常大,同时科学技术进步又进一步助力地区社会的向前发展,改善民众生活、就业、居住等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增加民众幸福感。同时,因其知识含量高,能耗少,相对来说,产品线对原料、原产品的物质需求较其他产业更少,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技术、知识方面所附加的成分,附加成分越高其经济价值越大[7]。

万众创新,培育、振兴新兴产业,科技强国,是当代的一个主题。技术创新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属性、特征,同时也是地方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科技强国的战略决策下,世界各国都提出自己的高新技术振兴计划,时至今日,新兴产业是全球经济贸易中最主要的行业及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各国、各地区产业经济结构中均处于核心位置,绝大多数传统产业都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供求领域开展生产活动,为其服务。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各种方式有力地带领地区产业向前发展,有效地助力、提升地区经济水平。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源应发挥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资源,强化对当地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与科学规划,利用自身优势与各种资源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产业转移到本区域,发展、培育与大湾区经济圈对接的产业链,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进一步提升对本地区的经济辐射、引领作用。加快中低端产业价值链向高端产业价值链转换,根据自身经济特点发展自己的核心地方特色新兴产业,并培育出相应品牌,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产业互补、互存的依赖共同体,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互利格局。

在当前国家、省、市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大环境下,河源应该抓住大湾区城市群职能转换、城市群产业结构变革的有利机遇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接收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河源,大力引进及接收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智能电子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的落户,结合河源现有的手机生产制造产业基础,以原有电子产业为主导,以新引进产业为外延,以点带面,力争形成多类型、多层面、多领域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结合当前产业经济的实际情况,摸清产业发展的瓶颈。河源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适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目前各县区均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农业,但受限于周边市场环境,农产品的销路不畅,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不佳。同时受限于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农产品要大量销往外地市场也不容易,虽然目前依靠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营销模式,通过在各村各镇大力扶持电子商务的运作方式开拓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受限于物流运输量,相对整个农业产业来说,产品外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与改善空间。目前当地已通过加快排除复航东江航道障碍,立项建设通用机场等方式来加快、改善地区的物流交通运输能力。相信待各方面工作完成后,在电商、微商等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引领、配合下,整个农业产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无论是在销路还是在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3 高新技术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从产业结构上看,河源地区的传统产业在地方国民经济组成中占据绝对比重,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资源环境的依赖非常大,如渔业需要依赖水资源,种植业依赖土地资源。从环保指标来看,传统产业大多数为消耗型产业,在产业经营、运作、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原材料、原产品,同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最后再排放出大批量的三废(废物、废水、废料)物质,对地区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与破坏作用,为不可持续发展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清洁、非破坏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型产业,其以知识密集型、能耗低、排放小为主要特征,从传统产业对环境的依赖性及破坏性来说,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理想、前景广阔的替代品。高新技术产业抛弃了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驱动方式,以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驱动经济的增长,在产业圈形成良性循环,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格局,不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实现在根源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8]。在技术可持续发展方面,新技术产业非常注重对研发的投入,每年的科研成果丰硕并投入实际生产应用中,因而可以真正地实现科技驱动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集约、创新、自主品牌培育的增长方式,从以下3 个方面来实现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战略目标[9]。

第一,以知识驱动为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济生产活动中的资源大多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资源耗尽,生产活动将无法进行。同时生态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一旦遭受破坏,治理成本将非常高昂,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得不偿失,因小失大。鉴于此,新时期下发展经济必须抛弃以消耗能源、污染环境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知识创新为驱动,以保护、改善环境为前提,进行技术革新、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品牌创新等方式驱动经济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均符合以上绿色、环保、可循环、良性发展的生态经济特征,其通过技术的突破与知识的进步来驱动经济增长,在生产活动中使用环保原料,尽可能达到循环回收利用生产资源的目的,并对排放指标进行严格控制,达到绿色环保可循环、持续发展的状态。

第二,加强品牌创新与培育,注重企业软实力建设。创新与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主题与内涵,创新能有效促进企业自身品牌的培育与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智能程度,能够革新自身生产技术水平,能更好地拓展市场获得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如同人的精神信仰,是企业的重要软实力,也是企业的凝聚力,看似无形,实则为企业风貌,体现企业的生机与发展状态,为企业的运作、运营等方面提供无形的动力与支撑。在全球一体化,企业、市场需求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剧烈的今天,唯有加强企业自身科技创新与文化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强化产业间并购联合,达成技术互补与资源、信息、资金等方面互通。产业联合是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自身的需要,也是其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传统的产业经济模式中,行业以产业群为中心,不同产业群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少,各产业群之间独立发展,难以形成整个地区产业经济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局面与格局。

目前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模式中,众多的研究对象多为混合领域的特定事物,学科多为跨学科、跨行业的复合学科。高新技术产业正是在这种学科背景下培育出来的新技术产业,因而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明显属性与特征。产业间的联合,特别是龙头产业的强强联合,特别有利于产业的技术创新,在技术上形成不同领域的互补,解决对方领域的技术瓶颈,补齐各自行业短板,使技术水平可以得到快速的革新与进步[10]。

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产业间的联合还可以达到共享成果的目的。资源成果的共享可以避免重复研究,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节省企业的宝贵资金资源,是一种双赢互利的合作模式。

河源作为广东省东北部的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后,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知识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空前广阔的新兴产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作用能引领河源地区产业的升级,转变地方过往的传统经济驱动、增长方式,提升地区经济水平,实现地区产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两个河源”战略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河源传统产业高新技术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分院成立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