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中的中国山水时空观

2020-01-07孙梦晓

陶瓷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花瓷山水画山水

孙梦晓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中国古代山水诗画中追求“天地之自然”,天地的自然状态及其化生万物的过程是自然的,笔墨自然,是艺术家通过不断的锻炼和修养而达到一种笔墨纯熟的境界。艺术家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概括能够描绘出不一样的天地,这时绘画已经超越了“形而下者为之器”而获得了“形而上者为之道”的精神,达到这样境界的绘画彰显出的“天地之自然”是富有感情的,具有灵魂的。《易·系辞传》中:“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化至文明社会,用土和火制作了器物,陶瓷正是这“安土敦仁”的文明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演变,陶瓷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史前陶器的敦厚朴实的造型功能和实用功能到今天多姿多彩的审美装饰陶瓷,展现出了人们审美的变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思想中,自然山水是天地中最精纯之气的体现者,这种天地情怀被中国古代文人表现在山水诗画中。中国山水瓷画艺术出现在唐代,兴盛于宋代,繁荣于明朝。自唐代以来,中国绘画逐渐由人物画转变为以山水为主题,“山水画”不仅寓意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更具备川流不息的宇宙意义。符合古人心中的“江山”与“天下”辽阔胸襟。观景如观物,仿佛人在画中游。陶瓷装饰瓷绘艺术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特征。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的一个背景在瓷器中大量出现文人山水的笔墨与意境。清末民国时期是文人山水瓷画的成熟期,山水瓷画开始从众多画派里面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画派。中国山水画这种特性在元代盛行的青花瓷上可以得以显现。元青花瓷器造型有着厚重巨大的胎体,坯体上钴料呈现的蓝色,给人视觉上呈现简明的快感。青花瓷有着蓝色的釉料和白色的背景,与元代的蓝天白云的草原生活有一致的色彩,青花瓷厚重硕大的造型也是为了适应草原蒙古包席地而坐的生活。明代末期民窑青花瓷器上的山水画呈现出高洁清逸的文人意蕴,大写意的笔墨技法赋予青花瓷以飘逸洒脱的艺术特点,让人们体味着淋漓尽致的舒畅情怀,明末民窑青花瓷在陶瓷史上独树一帜,青花装饰在陶瓷艺术装饰美上占有重要位置。

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是在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独特的陶瓷艺术特色。西方绘画技法采用焦点透视,中国画家发现了一点透视有局限性,它违反了中国人传统对时空无限流展的基本观念,因此中国画家采用了移动视点的画法。这种画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时间与空间观念的反映,一种延续的、展开的、无限的、流动着的时空观念。在元代经典青花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鬼谷子下山》等著名青花瓷作品上可以看到散点透视法的运用,目的是为了让观者尽可能多的欣赏到场景中的景物。中国绘画卷收与展放中也蕴含着时空意义。当一幅画由右向左展开时,我们的视觉与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在卷收与展放之间成为过渡空间,有时已成为过去,在逐渐消逝远去,有时又乍露端倪,使人好奇、等待,或时间静止,只停留在画面的风景上。我们的视觉经验,在浏览中,经历了时间的逝去、新生,有繁华,有幻灭,有不可追回的感伤,也有时展现新的兴奋与惊讶。“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时间,是一个永恒不断的伤逝过程,而在伤逝中又有向前的期勉与鼓励。一个完整陶瓷作品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有它自己的精神面貌,用它独特的语言形式向我们表达着时间与空间,它存在着。它不仅象征着时间空间,也代表着逝去,经过高温烧造,它已变为瓷器,陶艺家赋予了它一定的情感,它在述说着什么。唐代的三彩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葩,以它缛丽、迸射的色彩在盛唐一枝独秀。三彩器上那釉料的自由流动融合,强烈大胆的色彩笔触,交织成异常兴奋的视觉效果,让人们感觉到那个时代饱满充溢的精力,四处弥漫,放射出前所未有的自由浪漫的气息。三彩器上绚烂的泼墨色彩不仅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传达,也是一个时代开放包容的显现。。盛唐艺术奏出了最强音,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从内容或形式上都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这个极峰,虽然只是短暂的,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璀璨的光辉是不可磨灭的。

陶瓷烧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之一“缩釉”,由于坯体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烧造过程中,有的釉会出现釉粒。现代陶艺家们利用这种特性,独特的陶艺作品。这种“缩釉”效果正如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山水画中的“留白”。在胎体上表现出釉粒的质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灵动之美,山水画中的空白使视觉艺术更纯粹地成为一种心境的沉思。它不仅“反装饰”、“反写实”在某一种意义上来看,它甚至是“反绘画”的,它不安处于绘画形式与色甜媚诱人的感官刺激上,它亟亟于要放弃色彩,出现空白,变为哲学。作为构图一部分的留白,是视觉上的,它是水或天或云的延展,通过留白可以更好地彰显绘画主题。中国艺术整体地不强调技巧,不强调技巧的炫耀与卖弄,正是为了指向那空白,那空白是无限,也是未完成。这空白引起人们无限的想像,是作者对未来的邀请。使时间与空间,介于现实与抽象之间,产生错综迷离的效果。中国古代陶瓷装饰上同样也运用了“留白”的概念。宋代有着尚文轻理的文化氛围,文人们寄情于山水之中,抒发个人情感,形成新的社会风尚。宋代有发达的手工业,各种文化产品具有文人意趣。宋瓷的洁净素雅,大方朴素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至今仍然为许多人所喜爱。宋代瓷器幽雅古朴的特点使得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和“汝窑”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空白美”。定窑的“白如凝脂”的白色瓷器,汝窑的“雨过天青”的青色瓷器,是宋瓷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单色釉的使用让我们在“空白”中看到无限的可能,这种把形式与色彩降到最极限的低度,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美好。陶瓷在釉色上清雅恬淡的表现,体现出宋代审美风尚,温润恬静及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宋瓷简约质朴的造型内敛典雅,不仅注重器物的实用功能,更注重其审美功能,符合宋代“理学”思想。从形而下的“器物”升华为一种精神。像极了宋代绘画中的“无我之境”。“哥窑”釉面形成的开裂这种自由的追随气质韵味,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其内在风神,这种风神又是建立在对自然景色真实而概括的观察与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的。五代张璪在画论中对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画家在绘画观景时,要把握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性情,统一归纳画面,从而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山水绘画观在景德镇近现代瓷板绘画大师“珠山八友”的作品上得以体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面中传达出浓浓的诗意美,于作品之外伸出无限意境。画面中田园、水乡等景物展现出盛世太平,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也代表着当时遭受压迫的人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也具有讽刺现实生活的意味。“珠山八友”创作出的粉彩山水瓷板为景德镇瓷板画开辟了先风,在瓷板画发展历程上竖起鲜亮的旗帜。这种粉彩山水瓷板画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与精神是中国山水绘画中所具有的功能。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水墨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水墨画所具有的这种绘意绵延、写意淋漓的特点,与创作者绘画时的工具是分不开的。选用不同笔锋的毛笔,根据画面所需造型选择不同型号的毛笔,进行调整。青花山水画中的“分水”同样是“料分五色”的,目的是达到晕染画面层次分明,深浅不一的效果。像极了中国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在绘画过程中同样注重点、线、面的结合,青花绘画过程中许多手法是借鉴于中国绘画中的。青花绘画完成后在坯体表面施以透明釉,烧制成瓷器。这一过程将青花的精神升华成包容、圆满、自然的境界。在青花瓷绘画过程中,其用笔、运气、排图、写神等创作方式与传统中国绘画风格不尽相同。青花瓷画所达到的效果与水墨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终的效果均呈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情感及对生活的理解。

中国山水画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从唐代的“青山绿水”开始的中国古代山水到明清晚期及近现代山水的不断发展,不断改革,这些山水诗画已不仅仅是具体的山川万物,也是一种心境。从绚丽多彩的唐三彩及“白地蓝花”开始,到宋代古雅温润的陶瓷造型及釉色,元代盛行的青花瓷,到明清的五彩瓷,山水瓷画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百家争鸣,体现出传统文人主义情怀,中国山水的精神面貌在陶瓷上一直都存在着。这些陶瓷作品以更为独特的方式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展现着中国山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对古典文化进行解析,加深了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空”、“无”、“虚”、“意境”的理解,对“时间”、“空间”在陶瓷艺术中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以艺术为主题的今天,现代陶瓷艺术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改革创新,开辟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陶艺的潮流之下,更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青花瓷山水画山水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山水间》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纯净的青花瓷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