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38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政治

孙 玉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387)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当前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困难,如何将二者融合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国外思想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西方文化对我国国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1],甚至部分大学生会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就是封建迷信、思想落后,心理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而对于国外多元文化,则会盲目崇拜,不加辨识,全盘接受,迷失自我,这些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难发挥作用,思政教学工作也举步维艰。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创新举措

目前高校专业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老师较为缺乏,授课形式也较为僵化单调,缺少人文特色;加之教学方法鲜有创新,不能满足学生对多样化、灵活性教学的需求,也未能建立完善的课程教材体系及教学评估体系,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解决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校园氛围

学校要积极倡导“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通过标语、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方式扩大宣传,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举办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如中国传统知识竞赛、诗词大赛、以棋会友、文艺表演等,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加;也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2],定期推送相关内容,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交流、发表观点的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多方宣传,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素养,打造“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特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实现“文化育人”的理念。

(二)创新融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既定目标,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创新融合包括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目前传统的形式还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今后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思政教学中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堂讨论、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并且可借助新媒体工具超越时空局限,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势互补,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在内容上,则不应局限于以往的教学内容,而应与时俱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结合高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探索适合于大学生需要的教育路径,发挥协同效应。通过创新融合,有利于大学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加强思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各大高校虽然都有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思政教师,但是极少有思政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兼备的教师,这就需要高校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主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意识的思政教师。同时,可定期从校外聘请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或非物质文化继承人等到校开设讲座,并应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努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去。

(四)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校外实践活动

宋代大诗人苏轼诗中云:“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要检验“文化育人”的效果,就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来实现,例如组织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名胜古迹、参加民俗活动等,可激发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快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升大学生的传承意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在新时代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也能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这一深厚的文化土壤,从中汲取精华,使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深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