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关靠共渡

2020-01-06王溱

商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复产订单意识

王溱

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情况,有一点一定记住:没有共同的努力和共渡难关的意识,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朋友发微信说,他老家一位亲戚的孩子刚大学毕业,想到城里找份工作。

本来朋友帮着联系了一个单位,也通过了面试,人家答应年后就可以来上班。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那个单位本来人手就比较富裕,疫情期间两个月没开张,复工后也没什么订单,人浮于事,接下来很可能要裁员。原本答应好的大学生入职的事也成了一场“黄梁美梦”。

前天又听一位朋友说,他儿子单位倒是复工了,但工作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国外疫情严重,原本长期合作的业务伙伴已经歇业,积压在码头上的货物也无法提货,损失惨重。这自然影响了朋友儿子的单位,复工成了“缓工”。好在他们不是靠一棵树吃饭,国内还有合作厂家,但数量肯定受影响。需求减少意味着收入减少。朋友说,儿子担心这几个月的奖金提成恐怕要打水漂了。

当然也有好消息。也是朋友告知,他的亲戚在一家药厂工作,这些日子连轴加班生产中成药,国内需求加倍,国外有大量订单。这些企业效益突增,员工的收入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对比形成两重天:有人愁有人乐,有人哭有人笑。

疫情之后,什么最重要?答案实际已经有了,那就是從中央到地方十分关注和重视的复工复产和就业。

民以食为天。这个“食”不光是单纯的果腹问题,而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整体生计。疫情严重宅在家里,但不能坐吃山空。许多靠工资维持生活的工薪阶层,一个月没有薪水进账,将面临众多问题。房贷、水、电、煤气、供暖费等等,这还不算其他费用,比如孩子的学费、托儿费、医疗费。许多家庭属于“月光族”,到了月底不见工资真是有点“揭不开锅”。所以,就业、复工、有订单、有活干,是疫情后紧迫而现实的最重要的任务。

就业、复工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有数字表明,今年前两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出现了下降,一些服务行业复工后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微信上有人发了一组带有“调侃”意味的视频,复工后的服装店、饭店、理发店顾客有限,于是员工们纷纷出动,只要看见有人路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连哄带拉硬往店里拽,拽不进去,几个人直接抬起来送进店里。

应该承认,疫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输入性患者不断出现,人们的担心不可能解除;但也应该看到,人们的信心还是没完全树立起来。疑惑、观望,甚至担忧还在左右着一些人的意识和行为。

其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帮助,从推出助企惠民政策到简化办事手续,从减税降费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已向近50万户中微小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0多亿元,惠及职工2400多万人。一些地方领导,主动到餐馆就餐,支持餐饮业复苏。有的机关甚至关闭了食堂,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到周边的餐馆解决午餐。这些举措,指向性和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争取尽快把经济恢复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尽快让广大群众得到该得到的实惠,恢复以往有规律的生活常态,确保生活质量不下降。

声响要靠两个巴掌一起拍。作为普通百姓应该读懂政府的意图,理解眼前暂时的困难,同时积极融入到现实的环境中去。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情况,有一点一定记住:没有共同的努力和共渡难关的意识,就不会有关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复产订单意识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