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听力师的筛查责任与评估任务

2020-01-06梁巍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力学筛查听力

梁巍

听力筛查与听力评估是教育听力师为有听力学需求的儿童,在其接受康复教育各个阶段,指导和帮助其所处的家庭、教育机构和社区,并为其发展创设或完善一个支持性环境所提供的基本服务[1]。

1 听力筛查服务

听力损失不仅影响儿童个体的听力语言能力,也影响其学业成就表现和教育效果。把可能有听力损失风险的儿童找出来,是实施听力筛查的根本目的。随着国家对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儿童在进入教育机构之前已接受过听力筛查,从而较早地排除了听力损失的风险。但是,之后因为各种原因仍能导致儿童出现听力下降或者出现进行性听力损失。教育听力师的首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及时发现就读儿童的听力损失,以免造成严重的听力问题,以致影响个体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效果。这需要教育听力师有计划、系统地为在校儿童开展听力筛查。

1.1 听力筛查的组织

听力筛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设计的周密性、组织的严谨性、准备的充分性直接关系筛查的实施效果[2]。听力筛查的组织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1.1.1 筛查方案的设计 它是组织听力筛查的关键一步。筛查方案的制定,为筛查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纲领性指南,规范着听力筛查的进程与行为。做好筛查方案的设计工作,教育听力师必须要深入思考如下问题:①目前对听力筛查的要求是什么?②组织听力筛查的目的是什么?③筛查的主要对象是谁,涉及多大范围?④这样规模的筛查多长时间准备组织一次?⑤对筛查出疑似的儿童如何识别确诊?⑥本次听力筛查准备使用哪些测试?⑦哪些对传统测试不反应的儿童应如何实施筛查?⑧需要什么样的人共同参与本次筛查?⑨使用什么样的标准作为本次筛查标准?⑩做这样的筛查都需要哪些专业设备,够吗,怎么得到?⑪筛查测试需要什么的环境,需要在哪里进行?⑫整个筛查的专业技术路线是什么?⑬对于那些测试失败或缺席的儿童的跟进措施是什么?⑭使用什么样的调查、记录和报告单,准备多少?⑮筛查工作的组织架构,以及如何分工?⑯怎样才能确保筛查的有效性?

1.1.2 筛查员上岗培训 当筛查方案制定并被批准后,教育听力师要依据筛查方案,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确保参与实施者能够按照方案要求和标准,完成筛查任务。具体的筛前专业培训内容包括:①听力筛查的目的与重要性;②筛查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与简单故障的处置方法;③筛查过程中儿童的典型行为表现,以及对这些行为进行判断的方法;④筛查的规范化流程如何运作,筛查后的结果应该怎样跟学生、老师和家长讲?⑤筛查者应遵守的纪律,在筛查测试结束后既不能妄下诊断,也不能随意告知结果;⑥整个筛查测试过程都应在教育听力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儿童同伴间相互干扰;⑦其他相关注意事项(如何控制背景噪声等)。

1.2 听力筛查的实施

①通知儿童家长,告知听力筛查的时间及需提供的信息,确保儿童按时接受筛查。②给教师讲解测查时间安排表及需要儿童配合的注意事项,请教师按要求将儿童进行编组。③请教师组织儿童按编排顺序,带领儿童到指定地点完成相应测试。④筛查员依据筛查程序完成相应测试,并做好记录。⑤对未按时出席的儿童要进行补筛。⑥对初筛失败的儿童要进行复筛。⑦对复筛后依旧失败的儿童,要进行转介,继而实施相关医学、听力学、心理与教育学诊断评估,直至得出结论。⑧最后,要对筛出有明确听力损失的儿童和没有听力损失的儿童,采取抽样的方法进行筛查结果复验。

1.3 听力筛查的跟进

全部听力筛查任务完成后,进入听力筛查跟进工作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 立卷归档 整理筛查过程中的所有记录和结果,为接受筛查的儿童建立永久性个体档案。

1.3.2 撰写报告 依据已经立卷建档的筛查数据资料,撰写本次听力筛查工作报告,其中最重要的、整体性的信息体现为如下内容:①参与听力筛查的儿童总数;②未通过初次筛查的儿童的数量与百分比;③未通过复筛的儿童数量与百分比;④后需转介相关诊断评估而得出结论的儿童数量与百分比;⑤最终确诊为有听力损失的儿童数量、百分比以及障碍性质、类型;⑥初筛通过而复筛未通过的测试儿童数量与百分比。

1.3.3 告知解读 即将本次筛查后的结果,以私密约谈的方式告知已确诊为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教学教师或者大龄儿童本人,并向他们详细解读相应的听力损失类型、性质、程度可能对儿童个体生活和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一问题,以及采取何种听力学干预策略应对。

1.3.4 采取措施 在家长认可或大龄儿童接纳的前提条件下,教育听力师开始履职,提供听力学帮助支持,包括助听设备的选择与调试、教室声学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指导、辅听系统的配置、相关的转介服务支持、个别化康复教学的介入与指导,以及必要的专业咨商与信息提供等。

2 听力评估服务

开展听力评估也是教育听力师职责范围内的重要任务之一[3]。由于服务对象是处在教育安置环境下的听障儿童,相对传统的、常规的听力测试而言,教育听力师所承担的听力评估其主要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甄别听障儿童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应着重于了解、把握和促进所采取的听力学干预措施(包括设备与策略)对听障儿童个体听觉能力、教育效果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

2.1 教育听力学评估的内容组成

2.1.1 基本听力评估 指的是针对听障儿童听力状况及全面听觉能力收益效果的测试与价值判断[4]。主要包括:①标准化听力检查(如耳镜检查、声导抗测试、纯音气骨导阈测试,以及需要时的耳声发射测试等);②个体助听设备性能与助听效果测试;③言语识别测试(如噪声与非噪声背景下的言语识别、柔声言语理解能力测试);④精细言语感知测试(如超音段音位感知,以及言语语音特征、音素、词汇、句子、语段感知);中枢听觉信息处理能力评估。

2.1.2 交流功能评估 指的是针对听障儿童在教室和学校情境下在与同伴、教师交流过程中利用听觉信息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①交际沟通方式评估;②交际情感表现评估;③交际过程中言语听觉理解评估。教育听力师可利用这些评估获取的信息调试听障儿童助听设备或者帮助其改进交流过程中的聆听策略,改善或提高其与同伴或教师的言语交际听觉理解水平。

2.1.3 聆听技能技巧评估 是针对听障儿童实施完整听觉功能评估重要组成部分,是着重构成个体听觉能力要素构建的测试与价值判断。可以通过问卷、行为观察和标准化常模参照测试等手段实现。具体内容包括:①听觉察知技能评估;②听觉辨识技能评估;③听觉理解技能评估;④听觉记忆技能评估;⑤跨听技能评估;⑥非语声噪音和语声噪音背景下的聆听技能评估;⑦复合条件下(背景噪声+不同距离)的聆听技能评估。

2.1.4 教学改进支持性评估 指的是以调整或改进现有教学条件、环境、措施以及可能影响听障儿童聆听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为目的,支持康复教学适宜性和效能不断提升的专业评价。具体内容包括:①家庭和教室环境的声学条件;②家长或教师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状况;③听障儿童座序安排与教室配套设施安置适宜性;④家长或教师使用辅听系统的意愿与运用的适宜性;⑤教学实施过程中给予听障儿童个别化注意的机会程度;⑥有关家长或教师言语刺激的方式与方法的适宜性;⑦有关教学方案相关听觉言语目标设定与实施策略的适宜性。

2.1.5 对听力损失的自适应评估 指的是年龄较大的听障儿童个体,对听力障碍事实的适应与自我调节能力的评估。这是因为年龄较大的听障儿童在课堂教学及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会影响到其友谊、自尊和信心的发展。除了个体的听力状况、听力补偿效果等因素以外,对听力障碍事实的心理接纳与自我调试能力,也是影响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具体内容包括:①听力图知识知晓度;②有关助听及辅听设备知识的知晓度;③有关个人助听及相关设备使用操作的正确性和简单故障排除能力;④在聆听或交流情境下自我维护能力;⑤借助专业资源和服务机构的能力;⑥教育他人了解听力障碍及其内涵的能力。

2.2 教育听力学评估的原则

根据服务对象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与教育安置环境特点,对听障儿童实施教育听力学评估,通常要遵循如下原则。

2.2.1 依据康复教学需求 教育听力学评估作为听障儿童教育干预计划的一部分,应被视为全部教育服务内容之一。由于其目的不只是为了甄别听障儿童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而是更着重于对听障儿童个体听觉语言能力和教育发展效果的促进,无论采用何种的方式、技术和方法,都必须根据康复教学对听障儿童聆听能力的需求而进行[4]。

2.2.2 兼顾多重评估内容 构成听觉能力的要素构件是多元的,影响听障儿童聆听效果的因素也是多元的,因此评估内容的选择应是丰富的、多样的。从构成听觉能力要素构件维度看,评估内容应有反映听障儿童听觉察知、听觉辨别、听觉识别、听觉理解、听觉记忆、听觉信息处理、聆听策略等方面水平的项目;从构成听觉测试材料构成维度看,评估内容应有反映不同刺激材料的项目(如语言的、非语言的);从构成听觉能力不同适用背景的维度看,评估内容还应有反映听障儿童不同生活情境背景的测试项目(如噪声环境与安静环境、非言语噪声环境与言语噪声环境等)[4]。

2.2.3 坚持交叉验证 听觉传导路径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损伤都可能给儿童带来听力问题,但是目前针对儿童听力检测的每一种方法又都有其局限性。为了更好地解决评估结果的模棱两可问题,教育听力师必须采用多元听力学测查方法进行评估,并要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交叉验证(cross-check)方可能得到确切的结论,以免误判。

2.2.4 开展持续评估 教育听力学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听障儿童个体康复目标的实现,以及促进教学效能的改善与提高。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评估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估反馈信息对达成上述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要确保所获得评估结果正确,且能持续为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提供指引、支持,唯有针对每个听障儿童的听能状况进行持续的评估,才能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才能不断动态地了解、把握其听力发展水平和不断变化的听力学需求,促进康复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2.2.5 重视行为观察 对听障儿童听觉能力的任何测查,只能反映其听觉系统或构成听觉系统的某个功能构件对此时此刻所给予的听觉刺激的反应,并不能反映该个体听觉系统在实际情境中的功能状态与水平。因此,教育听力学评估必须邀请教师、家长甚至听障儿童的学伴儿共同参与,观察、记录其在不同情境(课间活动、课堂听讲、小组讨论、同伴交流)下的听觉行为表现,将为综合判断、准确评估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5]。

2.3 教育听力学评估结果的运用

教育听力学评估不等于听力学测试,因为听力学测试只是教育听力学评估的手段或方式之一,教育听力学评估的最终目的应在于达成个体听觉能力和教学发展目标,改善康复教学和学习效果。事实上,教育听力学评估应被视为一个过程,它不但是在评定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和康复成果,也在评定康复教育教学的成效,以作为改进学校、教师或家长康复教学和听障儿童个体利用听觉学习的参考。因此,为了能够妥善运用好教育听力学评估结果,教育听力师应在每次评估完之后,联系已建立起的专业团队的其他成员(如教学教师、特殊教师、家长或其他),根据康复教学目标或学习内容,详细分析听障儿童个体的能力状态、问题成因,以便提供促进其康复与学习效果的辅导或调整策略。教育听力学评估结果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

2.3.1 康复教学状况的评价 ①了解听障儿童的起点行为。在实施康复教学前,教育听力师利用相应的工具、手段、方法,先对听障儿童进行有关听力和听觉能力的测试,用来评估其在学习之前已具备的能力、经验基础,以为教师或家长决定其有效康复教学的起点;②作为改善环境、条件和教学的参考。根据教育听力学评估结果,可以提供教师或家长关于听障儿童聆听环境是否完善、个体助听设备是否优化,以及自身在康复教学上是否有缺失或不足的明确信息,以作为康复教学条件与策略改进的参考;③确保康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听力学评估结果所蕴含的信息,还可以帮助教师或家长明确目前的康复教学情况尚离目标有多远?是否需要修正目标或改变康复教学策略?是否需要变换不同的评估方法和工具?所使用的教材和教法是否也需要改变?等,而这些信息对于确保康复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至关重要;④教育听力学评估除了提供上述有用的信息以外,还可以作为评定听障儿童的学业成就构成的等级指标,用以揭示其康复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康复教育质量研究的变量。

2.3.2 康复学习问题的诊断 ①诊断听障儿童的学习困难。教育听力学评估分析后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或家长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目前听障儿童个体在听觉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导致某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实施补救康复教学的参考。教师或家长可依据这些信息,针对不同类型听障儿童的学习行为特性,以及不同能力结构缺陷,适时、适地对症下药,提出符合个别需求的补救康复教学策略,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②改进评估内容。有关教育听力学评估后测试项目分析的信息,还可以明确相应评估内容条目的客观统计特征(如难度、鉴别度、诱答力等),如果再配合具体要测查的某项能力构成因子分析,则能便于康复教师进一步找出不良或考虑不周的测量要素,或修正它们,或删除它们,以确保评估项目测量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听障儿童能力发展指标要素。

2.3.3 个体康复学习的促进 一套详实的教育听力学评估计划,可以通过以下活动直接影响大龄听障儿童的康复学习:①提供儿童短期听语学习目标;②澄清听语康复自我学习的正确方式与方法;③提供有关听语康复学习进步的反馈信息。因此,一套计划良好的教育听力学评估方案,不仅可以激起大龄听障儿童更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成果的反馈,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进学习期望,促进自我了解、自我认可、自我决策,使其迈向并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教育听力师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临床听力师而言,每时每刻都在因应服务需求的变化随时做出支持策略的改变与调适。因此,教育听力师在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在提供听力筛查与评估服务时扮演独有的角色,承担专门的责任。

猜你喜欢

力学筛查听力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