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

2020-01-06尹全妮

科学咨询 2020年52期
关键词:崔颢黄鹤楼古典

尹全妮

(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 山东烟台 265400)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古典诗歌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通过学习古典诗歌能真切地感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在古典诗歌中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引导和辅助作用,使学生在古典诗歌的经典篇章中得到思想和心灵的洗涤,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一、兴趣引路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比如,通过一些和诗歌相关的典故、趣闻来增强古典诗歌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参与古典诗歌学习的不竭内动力。比如,学习崔颢的《黄鹤楼》时,教师可以这首诗的逸闻趣事为教学的切入点。元代文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曾说道:诗人李白登黄鹤楼时诗兴大发本想做首诗,结果看到了崔颢作的《黄鹤楼》,于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意思就是崔颢作的《黄鹤楼》这首诗很好。后来李白在《鹦鹉洲》这首诗的前四句中说“鹦鹉东过吴江水,奖赏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草之树何青青”就与崔颢《黄鹤楼》一诗如出一辙,就是拟的《黄鹤楼》的格调,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关于崔颢《黄鹤楼》此诗的逸事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首诗产生期待,进而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展开对本诗的学习[1]。

二、创设意境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诗歌通常通过凝练的问题勾勒出诗歌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古典美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古代衡量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产生的艺术境界,通常具有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诗歌的意境走进作者营造的氛围,从而将作者展示的意象内容与诗歌中蕴含的内在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使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结合诗歌内容经诗歌意境的再构建,深刻体会到古典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意境再现法

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诗歌中的意象为着眼点,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以《天净沙·秋思》这首诗为例,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找出本诗的意象,就是诗中描写的事物,学生很快找到诗中描写的九个事物,即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瘦马、古道、断肠人,这九个事物就是本诗中的九个意象,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诗内容来进行思考:这九个意象诗人并没有用关联词进行连接,而是直接罗列了出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将这九个意象串联了起来呢?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很自然地想到是作者的游子愁情串联起了这九个事物,换言之,就是这九个意象正是表达出作者外出游子的愁情,串联起的这九个事物也就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也就是本诗中蕴含的意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了自己对诗中意象的认知,进而结合诗中内容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轻松体会了本诗的意境,从而对本诗的理解从文字表面走进了诗歌内涵,与诗人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2]。

(二)意境再造法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语言凝练,而且意境优美,为了使学生真切地领略到古典诗歌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意境再造的方法来深刻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美、自然美、人文美,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比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这首诗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在景物描写中,表达出了作者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虽然这首诗的语言质朴,但是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人带来了气势磅礴之感。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表达出了曹操的抱负和豪迈的气概。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描绘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将自己通过合理想象脑海中得到的内容用笔画下来,使学生从诗句中感知到的、想象到的内容落于笔下,用想象和图画来再造出本诗的意境。学生结合诗中描绘的各种景象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自己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诗的理解,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了本诗文字背后作者抒发的情感,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趣味,提升了自己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三、类比迁移法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典诗歌看似独立存在,但其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将同主题、同作者、同时期的古典诗词进行比较,通过类比的方法发现诗词中的共通性、相似点,这样也能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古典诗歌多样化、差异性的特点,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使学生在比较迁移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诗歌鉴赏水平。以《沁园春·雪》这首词为例,这是一首现代人写的古典词,是一首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诗人围绕“雪”进行写景抒情,描绘出了中国北方地区壮丽的雪景。学习这首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将之与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进行类比阅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很快发现了两首词的共同点:首先,两首词的写法非常相似,都是在上阙写景,在下阙抒情,而在进行写景时都由一个关键字来引领,《沁园春·雪》以“望”字引领全词,而《沁园春·长沙》则以“看”字引领全诗。其次,这两首词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存在共通之处,都体现了毛泽东广阔的胸襟,表达出诗人伟大的抱负。最后,两首词都是豪放的语言风格,使人感知到磅礴的气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迁移法将两首看似独立的诗词串联起来,由点及面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从而对古典诗词的格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对同作者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进行赏析,推敲其中的微妙变化,从而使学生通过古典诗歌的对比,体会到诗歌中体现出的深刻内涵。

如《望岳》是诗人青年时期所作,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出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而《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诗人中晚年的作品,创作于战乱前后,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通过对同作者不同时期诗歌的类比,学生发现了随着诗人经历的不同,表达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也在发生改变,从而使学生结合诗人所处的背景,对诗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四、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引导和辅助作用,指导学生灵活地结合诗歌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古诗词在教师的指导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促进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崔颢黄鹤楼古典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黄鹤楼上赏名联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黄鹤楼找崔颢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己丑年夏日再登黄鹤楼